多年前,一部電視劇紅遍了大江南北,引發了無數觀眾的追劇潮。其收視率若用萬人空巷來形容,或許稍微誇張,但它的故事情節牽動了億萬觀眾的心,成為娛樂榜關注的焦點,這卻是不爭的事實。
這部片子由當紅影星周杰、任泉和李冰冰出演,大牌明星陸毅鄧超擔綱主角,飾演歷史傳奇人物包拯。說到這兒,人們就明白這部片子就是當年紅極一時的《少年包青天》了。
陸毅飾演包拯
這部片子劇情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演員的精湛演技也可圈可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
不過,這部片子裡面有一個情節,卻是一處極為蹩腳的敗筆,一個憑藉基本常識就能識破的典故,卻忽悠了億萬觀眾,當時竟然沒有人看出謬誤。
在其中一集當中,西夏王給幽州刺史送來了一封居心叵測包含威脅的信,裡面只有“天心取米”這四個字,令人云裡霧裡,不知所云。使者以挑釁的語調要求大宋王朝選派一位智者,在這四個字上各加一筆作為回信。
當時的西夏王朝,國土雖小,但和武力乏善可陳的宋朝相比,在軍事領域卻處在上風,兩國交戰當中多次獲勝。這封書信無疑是一個尋釁的戰書,倘若無法破譯解讀,一則被恥笑國中無人,二則給對方提供興兵犯邊的藉口。
簡體字天心取米
劇中充滿智慧的包拯,不僅識別了這幾個文字當中的玄機,而且福至心靈,在每一個字上面加了一筆,變為巧妙絕倫的“未必敢來”。既解決了難題,又展現出毫不畏懼的錚錚鐵骨。
西夏使者目瞪口呆,悻悻而歸。觀眾們為這一場景擊節讚歎,既佩服包拯的聰明才智,又感嘆導演編劇的巧思。
然而,這其實是一個漏洞百出的情節。導演們是根據廣為流傳的一個據稱是漢武帝時代的歷史典故,將它“挪用”到這部電視劇裡。
取的簡體
可是,劇中採用的是簡體字,眾所周知漢字的簡化始於上世紀的1956年之後。在這之前都是使用的繁體。電視劇中為何不採用繁體呢?如果我們做一個試驗,在“米”字上部加上一橫,是無法變成繁體的“來”字的?並且“取”的右邊是個“又”,而“敢”的右邊並不是“又”。所以,用繁體根本無法成立,電視劇編劇只能採用簡體,才能把這段情節編圓了。
有人可能會問,那這個原始的歷史典故總該是真的吧?那就更不可能了。除了剛才講到的繁體因素,同時西漢時期使用的文字主要是小篆,未必敢來這四個字的小篆寫法和天心取米寫法兩者區別明顯,根本無法各加一筆來修改。
由此,我們就可以得知,這段歷史故事雖然聽起來精彩,但它根本就經不起推敲。流傳雖廣,也不過就是以訛傳訛。電視劇的導演和編劇為了劇情的精彩,玩了一個移花接木,面對這麼大的一個破綻,他們竟然瞞天過海,忽悠觀眾,最終卻讓自己成了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