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指南#
《婆婆和媽媽》第二季開播了,張鐸家幽默風趣的氛圍、黃聖依86歲婆婆的慈祥可愛、黃佩芩的高情商、杜淳與王燦的婚姻等,都讓人津津樂道,節目播出之後,又衍生了很多話題和爭論。
做為一個在做婆婆道路上摸索前行的我,今天要反彈琵琶,找找節目內外的茬兒。
一、找找節目創意的茬兒
《婆婆和媽媽》這季新增加了一個環節——“媳婦們的茶話會”,讓4個媳婦暢所欲言、探討家庭關係。
然而,讓我不明白的是,把媳婦們聚一起探討問題,為什麼不把婆婆們也聚一起探討一下呢?
現在的主流媒體,包括影視劇,在家庭關係方面,都是以媳婦們的視角來進行的,很少有以婆婆或媽媽們的視角來創作,至於個媒,吐槽婆婆的更是枚不勝舉,好像多事的、做錯事的總是婆婆。
《婆婆和媽媽》這節目很有創意,現實指導意義很強,但也未能免俗,視角還是帶著偏見。如果能讓婆婆們聚一起探討一下家庭關係,那麼兼聽則明,對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相處,會更有指導意義!
二、找找媳婦們的茬兒
這個茬兒,還要回到“媳婦們的茶話會”上,還是關於“媳婦的家是不是婆婆的家”這件事上。
一個家不能有兩個當家作主的女主人,否則,家不但會失去它應有的私人空間的隱秘性,還會引起不斷地家庭戰火。
趙樸初說過:“父母的家永遠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從來不是父母的家。”
只擔心那些過分的年輕人,看了節目,多了指責為他們像保姆一樣付出的老人的一條理由。對於界限感,他們心存雙標,父母到兒媳婦(女婿)家要有界限感,他們到了父母家裡、坐享父母的付出,要不要有界限感呢?
三、找找自媒體的茬兒
自從節目播出之外,看到很多自媒體為陳松伶鳴不平!
仔細閱讀這些文章,彷彿這些作者們都是心理學家,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聯想無限,前因後果,分析的頭頭是道。
其實都是斷章取義,看到婆婆進門不與鬆鬆擁抱,就怎麼怎麼樣,鬆鬆婆婆不是傻子,婆媳關係再不好,錄節目的,她也知道該裝裝樣子吧。在我看來,她是故意氣鬆鬆的,這說明她們關係很好,因為她們中間有個非常善於調節關係的張鐸。
至於爸爸說媽媽,鬆鬆也有很多優點,你怎麼不說……我看這爸爸,真是挑事的,初次面對鏡頭,話都不會說了,怎麼組織語言?
至於聯想到,鬆鬆不能生育一事,有人認為這是鬆鬆遭婆婆嫌棄的重要原因,但有人卻叫好,婆婆優雅不催生……下面這兩個標題、兩篇文章,同樣事件,觀點相反,孰對孰錯?你知我知?
怎麼沒看到,張鐸說的規矩呢?張鐸對鬆鬆說,婆婆來了,你要先給她講規矩,這是鬆鬆的,不能碰……張鐸這樣的幽默是否也要解讀一下?那該是鬆鬆對婆婆要求太多了吧。
其實,張鐸和陳松伶的家,自始至終都是輕鬆幽默的,從三個人開始吃餃子答題,到夫妻二人的日常生活,都是讓人羨慕的。
所以,看節目、看文章、看影視劇,都別斷章取義,綜觀全域性,才能看到事情的全貌與本質。
最後,我想回歸節目的主旨,探討婆媳、嶽婿關係這個主題上,我非常欣賞張鐸的話,每個人對事物的認知都不相同,既然生活在一起,那就彼此祝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