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母說,周星馳從小是個特內向的孩子。
不太愛說話,只有在很熟悉的人面前才會變得很活潑。
而那個最熟悉的“人”,莫過於電影。
憧憬李小龍,往死裡薅了部《功夫》還願;回顧龍套生涯,特意在《喜劇之王》裡按了個演“屍體”的橋段;感傷追悔莫及的愛情,就執意修改《西遊降魔》的歌詞,“從前直到現在,愛還在”;以及始終不敢觸碰的父愛——
《長江7號》。
單論票房,這部2008年1月上映的片子在周星馳系列片裡並不出挑,但它的意義在於這是身為電影人周星馳的轉型之作。
不媚俗,不商業,大幅降低“無厘頭”的比例,轉而深挖人心深處的柔軟。把觀眾視線拉到父子關係的故事線上,從疲倦無奈裡感受父愛的真摯。
當然,《長江7號》也是周星馳本人的封山之作。
至今,未曾出鏡。
周星馳說,《長江7號》這部電影,是做給窮人看的。
連影片裡談志願,周小狄(徐嬌飾)說的都是:我要做一個窮人!
這其實很令人詫異。
為什麼?
因為周星馳貪財人盡皆知。早年就因片酬一天一漲,被王晶追著罵了半條街。很難想象,一個對「錢」如此執念的人,竟會在電影裡不卑不亢地說:我要做個窮人。
或許,是某種程度的“正視”吧。
周星馳的童年很清苦。
母親凌寶兒是頂著“黑五類”的身份從廣東逃到香港謀生的,由於沒錢,就找了個內地移民湊合著過日子。一家五口蜷縮在狹窄的木板屋裡,是典型的九龍貧困戶。
對於父愛,周星馳是有遺憾的。
但奇怪的是,他不併恨父親,相反還相當留戀那段僅7年的童年時光,《長江7號》選在寧波拍攝,就是因為父親的祖籍在那兒。
2005年返鄉認祖,周星馳還特意打電話告訴父親:我看到你以前住的地方了,你當年住過的老房子還在呢。
所以,《長江7號》裡的周父(周星馳飾)很慈祥。
白天在工地打工,晚上在垃圾堆撿垃圾,省吃儉用落魄不堪,卻一門心思地送小狄讀貴族學校,他的理由很質樸:好好讀書,以後就不會像我一樣。
一段工地打腫臉充胖子的戲感動得讓人落淚——
包工頭(林子聰飾)嘲諷周鐵不自量力,區區一個散工也學人供貴族學校,然後輕蔑地質問「你怎麼頂啊」?
「頂得了」。
回答時,周鐵身型微躬,不帶猶豫。
有意思的是,這一問一答周星馳設計了足足3遍,最後包工頭怒吼「你頂不了!!!」時,周鐵先沒答話,隨後自嘲地笑了笑,順帶抖抖肩,還是那句——
「頂得了」。
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富一貧,明顯力量階層懸殊的兩人,在父愛的角力場上,卻被周鐵佔了上風。
赤貧,卻愛得深沉。
這樣的父親是隱忍的。
有趣的是,周父這個人物,周星馳原本屬意的是馮小剛,但馮導當時要拍《集結號》沒有時間。於是輾轉又找到葛優,但溝通聯絡之際卻被內地投資方中影集團的老闆韓三平喊停。
韓老闆勸說周星馳自己演,但後者顧慮重重,認為自己演不好民工。
不是周星馳擺譜,他本來就是靠演小人物發的家,而是周父這個形象偏悲情,但在觀眾的固有意識裡,周星馳向來是“喜劇”的代名詞,悲喜交疊,人設換位是有風險的。
關鍵時刻,還是韓三平一錘定音。
他很堅定地對周星馳說:你就是民工。
從成片看,周星馳非但沒演砸,反而細膩地戳人:黝黑的面板、泥濘的指甲蓋、閃爍的眼神、不卑不亢的人生箴言……
「平凡而偉大」,周星馳刻畫的入木三分。
除了周星馳的演技,《長江7號》還將張雨綺打入大眾視野。
一般星女郎分兩類:
要麼極醜,比如火雞、如夢、石榴姐;
要麼極美,比如如霜、紫霞、柳飄飄……而美女在周星馳的片子裡通常是象徵和慰藉的代號,充當底層人物的心靈燈塔,寄予他們美好。
《長江7號》裡,張雨綺飾演善解人意的袁老師,臺詞不多,但一顰一笑皆溫柔。苛刻點算,全長87分鐘的片子,張雨綺的戲份頂了天不會超過20分鐘,但就是這麼幾個片段,讓人記憶深刻。
試問,當年誰沒有被這張白色旗袍照驚豔過?
身材明明那麼火辣,但偏偏被眼裡的溫柔中和掉了,簡單利落的單馬尾,讓人閃回青春校園。
一個鏡頭,一個形象,張雨綺美少女的人設就立住了。
這就必須說到網上常議論的一個話題:
為何周星馳的御用配角離開周星馳就不紅了?
理由很簡單。
周星馳用心。
他是少有的會連配角都包裝性格特質的導演。哪怕只有一個鏡頭,也要特質鮮明,效果拉滿。
為了襯托袁老師白月光的形象,周星馳特意安排了一個唯利是圖的曹主任(李尚正飾)。大背頭,西裝革履,滿身油膩。
鼓勵學生當老闆和演員,年入千萬是他的宏偉志願,典型的嫌貧愛富。影片裡,曹主任不只一次地讓小狄離自己遠點,後者好心撿起來的鋼筆,曹主任要用紙巾包著捏起來,生怕被玷汙。
相比之下,袁老師就親近多了。
會蹲下來給小狄擦眼淚,也絲毫不介意滿身汙穢的小狄衝到自己懷裡撒嬌,她是溫和包容的,沒有世俗偏見的。
這也就解釋了為何片中的張雨綺總穿白衣服示人:她是純潔的象徵。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張雨綺短期暴減20斤,還為了上鏡,專門去縫了雙眼皮。劇情飽滿,人物貼合,張雨綺火速出圈。
即使後來分道揚鑣,對簿公堂,談起周星馳,張雨綺仍是敬重的。她說:要學本事就要跟著最好的師傅,在喜劇這門課上我如願以償。
事實證明,還是周星馳會調教演員。
《美人魚》裡,暴力美少女讓張雨綺再度翻紅,“300億”的梗連她自己都玩得過癮。
周星馳,到底是周星馳。
《長江7號》宣發那會兒,主持人曹可凡問周星馳:你喜歡別人叫你“喜劇之王”嗎?
按周星馳素來內向不張揚的做派,原本該低調地帶過。
但很意外的,他直白地說:很喜歡。
這其實代表一種認可。
特別是「王」的概念,意味著把某件事做到旁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用倆字概括,叫:極致。
比如影片裡有個星爺看著飛船起飛的鏡頭,這個鏡頭是實拍的,不是特效。是工作人員拿著威亞在下面拉著飛船做出來的。為了製作這個飛船,劇組足足花了100萬,分5個備用;
又比如片裡周氏父子住的房子也是真實存在的,是浙江釘子戶的房子。為了實拍,周星馳專門上訪跟房主談。但房子拍完後就被拆了,後來周星馳回來想補些鏡頭,就1:1進行了重新搭建;
再比如工地裡的幾場民工戲,是真的找了兩個真正的民工來演的。一共三句臺詞,周星馳反反覆覆精益求精拍攝了十幾個小時,即使是個龍套,周星馳也會反覆跟他們講。這導致原本有戲份的林子聰只好在旁邊候了一天;
還有被鋼瓶拖著墜樓那場,是周星馳親自演的,壓根沒用替身……
我們總說,周星馳的片子有獨到的周氏風格。
什麼是周氏風格?
惡搞的?反串的?誇張的?還是悲中帶喜的?但無論是早期為錢而拍,還是中後期自己做主完全掌控的,有個東西始終沒變——
那就是熱愛。
對戲本身的熱愛,熱愛到不能容忍一絲瑕疵,必須完美。
我把它稱為戲魂。
回到開篇那個問題:
嗜錢如命的周星馳為何會在電影裡說:我要做個窮人?
不是真的歌頌窮人兩袖清風的偉大,而是沒有誰比周星馳更明白,“窮”的力量有多大。
只有真正窮過,才明白追富的慾望有多深;只有真正底層過,才明白一步步往上爬的機會有多珍貴;也只有真正無望過,才明白希望本身的意義。
恰如星爺自我詮釋的“周星馳作品”。
什麼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夢想。
“人最重要是要有夢想,透過努力才能達成自己的夢想。”
活著,心中要有光。
或許,這就是《長江7號》想要告訴觀眾的吧。#張雨綺##周星馳#
. END .
【編輯| 知愚】
【排版 | 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