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前言

今年春節檔,由賈玲執導的電影《你好,李煥英》票房已破43億(截止到2月24日零點),升至中國影史第四位,成為了本季春節檔的最大贏家。

《你好,李煥英》敘述的母女深情,讓無數觀眾在電影院流下了淚水。電影裡的女兒賈曉玲,一直想做些讓母親李煥英開心的事,但其實,最讓母親開心的事,莫過於見證女兒的健康和快樂。

最後,母親也沒能看見女兒的成功,她只是默默地在女兒身邊守護著,做那個永遠可以依靠的人。

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也是無數中國家庭的縮影,母親,很多時候扮演著委曲的角色,為了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母親總是不能成為自己。

我不認為這種傳統價值觀有利於現代女性的自我成長,女性的力量不止在於隱忍,更在於綻放,或者說,人的意義就在於實現自我,而不是隱忍自我。

2020年,格雷塔·葛韋格執導了由名著改編而成的電影《小婦人》,這位還執導過《伯德小姐》的導演,用她的鏡筒,再一次重新整理了她的女性主題,啟發了世人的性別認知。

葛韋格的另一部女性題材佳作《伯德小姐》

正文

《小婦人》的原著是由美國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868年。

該作是一部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以19世紀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一個普通家庭四個姐妹之間的生活瑣事為藍本的帶有自傳色彩的家庭倫理小說。

19世紀中葉,新英格蘭地區的普通家庭,傳統價值觀的禁錮依舊在上方盤旋,以馬奇姑媽為代表的舊思想勢力,還在不遺餘力地向年輕女性灌輸“嫁個好人家”的生存思路。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馬奇家的四位姐妹,逐步展開了自己的人生,有不幸倒下的,有甜蜜溫存的,也有大膽追夢,野蠻生長的。

四姐妹和母親

梅格為了真愛自甘清貧,嫁給了家庭教師布魯克,遠離上流社會的浮華,助力丈夫的事業和自己的家庭。

喬是電影的核心主人公,她熱愛寫作,寫作是她生活的樂趣和動力,也是她貼補家用,支援其他姐妹的途徑。

她和勞裡的愛情是電影裡為數不多的愛情支線中最閃亮的一段,但是最終未能修成正果,令人惋惜,也叫人心動。

如同喬自己在小說中寫的結尾,女主沒有進入婚姻的殿堂,喬是一個能夠清晰認知並且掌控愛情的人,她擁有那個年代女性中少有的主動性和決斷力。

最終,她如願以償開辦了學校,投身教育,試圖扭轉當地的不良校風,同時延續了自己的理想。

奔跑的喬

貝思是最安靜的一個,在母親到前線照顧重病父親的期間,她擔負起照顧自己姐妹的任務。後來她得了猩紅熱,不能再繼續彈她心愛的鋼琴了,舊病不起,終於安然地離開了世界。

艾米熱愛藝術,擅長作畫,她在初始的人格養成上接近馬奇姑媽的思路,為了金錢,違背內心,但她內在的倔強和好強,讓她最終忠於愛情,忠於藝術。

她是唯一一個會和喬發生衝突的姐妹,她做過傷害喬的事,也被喬傷害過。這些是她鮮明的地方,會妒忌,沒那麼無私,卻活得最像自己,尤其是人生的抉擇時刻。

當然,四個姑娘之外,還有她們的母親,和藹,溫柔,熱情,堅強,智慧,開明,在四姐妹的身邊長情陪伴。

加上姑媽,這可以說是一出女性的群像影片,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缺陷,不同的信仰。

這麼多不同,最終都統一為她們各自的旺盛生命力。在她們的生命裡,我看到了選擇的可能性,以及,她們為了自己的選擇所做出的努力。

人這一生,最怕的不是沒有選擇,而是不知道自己曾經有過選擇的權利。這些女性,知道自己選擇的餘地,她們在這塊餘地上自由作為。

哪怕是面對愛情,她們仍舊保持著頭腦的獨立和心靈的自由。

愛情,常常是檢驗女性自我程度的試金石。我十分反感現今社會的一個流行詞,“傻白甜”,我也反感以這樣的人物為噱頭和賣點的影視作品。

“傻白甜”“戀愛腦”這些詞彙的流行,一定程度上是國內整體的創作環境對女性的不友好,它們天然地設定女性是為了愛情丟掉智商的那一方。

而這部電影,男女在愛情方面處於勢均力敵的均衡態勢,有冷靜的一方,有瘋狂的一方,但都依據人物性格,而不是簡單的性別劃分。

喬和勞裡

我很喜歡喬在草坡上拒絕勞裡時說的那句話:“我太熱愛我的自由了,我無法這麼快就放棄它。”

為了“自由”放棄現世,並且承擔為此帶來的一切後果,這是一個閃閃發光的女性角色,足以給所有的女性以動力去改變自己的生活。

《小婦人》源於自傳性質的小說,卻沒有用傳統的線性敘事來鋪展人物的生平,而是用不停切換的平行時空手法進行敘述。

在時光的切換中,毫無間斷的劇情讓整部電影有了連綿不絕的觀感,或者說,連綿不絕的衝擊力。

女性的命運要由自己掌控,她們有權利成為真實的自己,這不是從天而降的價值觀念,而是我們奮鬥了近百年得以一點點獲得的新生活。

這一點點的新生活,在《小婦人》裡慢慢展開,成為了不朽的畫卷。

13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終結者》電影系列回顧及終結者機型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