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近日,網友們給春節檔電影測評,《你好,李煥英》、《唐人街探案3》作為熱門電影獲得高分並不意外,意外的是一部賀歲指數不高的電影《刺殺小說家》口碑指數排在第三。

《刺殺小說家》以奇幻的視角呈現小說與現實兩個相互影響的平行世界,充斥著真實與虛妄的錯位感,如“盜夢空間”般交織出不同人物身份的對應結構,也指向一個可供玩味、解讀的隱喻空間。

回溯中國電影,從來不缺乏現實題材的好電影,缺的是衝破現實的桎梏,卻對映現實意義和哲學思想的好電影。

很多時候,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也需要哲學思想作為核心,賦予其更多啟示意義。

那些能讓我們影響深刻的經典大片,絕不僅僅在於如夢如幻般的視覺衝擊力,而是背後所潛藏著一些宗教思想與智慧,所帶給我們更深層的感悟。

讓我們來看看那些年追的電影裡,有哪些可以供我們宅家玩味與解讀?

最近陪兒子在家看了一部拍攝於1999年美國大片《駭客帝國1》,這部描述22世紀人類與機器人作戰的科幻電影,對現實與虛幻也有深層的思考。在這部電影中,人類被機器人所控制,沉溺在虛擬世界中卻不自知,尼奧則扮演了一個救世主的角色,負責把人類從虛幻中叫醒……

有人說,一千個人眼裡就有一千個《駭客帝國》。關於本片解讀最多的仍然是哲學層面,虛幻與真實一直是中西方哲學大師探討的終極話題。

這部影片好似自身經歷的一種寓言,“我選擇紅色藥丸。” 成為“一心向佛”尋求真理的一種表達。因而該片也被稱作“達摩電影”。

達摩(dharma)一詞有幾層意思,包括“佛法”以及“佛教徒修行佛法應走的路”。

我曾經有個這樣的體會:在夢中認識自己在做夢,所有的痛苦都是虛妄的,但並不意味著這個夢消失,一如《心經》所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現實即是虛妄,虛妄即是現實。

即使我們了悟到空性,眼前的現象並不會馬上消失,但我們內心的執著會消失。如同冰變成水,還需要一個融化過程,而這個過程,於向佛者而言,叫做修煉。

生活中的我們是選擇被束縛的幻境人生,還是選擇自由的充滿真相的人生呢?

實際上醒和夢是沒有差別的。比如我們看《盜夢空間》這樣的電影,他們一層一層深入夢境的時候,簡直讓人無法辨別。有些人看了這部電影以後,也是連續好幾天都處在分不清醒夢的狀態之中,夢裡感覺像是現實,現實中又可以直接入夢……

恰似莊周夢蝶:“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其實,人生就是一場夢,有的人沉迷在夢中,而渾然不知身是旅店,心是客;有的人明知是一場夢,卻習慣做那一個裝睡的人;有的人只有遇到噩運時,才會逃避似地當為一場夢。

這都是由於我們的煩惱習氣比較重,才會對現實極為執著,而對夢就不那麼執著。

而真正能當下認識一切如夢幻泡影的人,並能控制自己的“夢”,才是那個能改下命運“劇本”的人。

這部當年票房慘淡,如今卻成為無法超越的經典電影,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越獄故事。影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以及對生命和自由不滅的渴求。

從達摩文化層面來看,所謂的救贖者,其實就是懂得自利利他的菩薩。

在獄中為獄友甚至獄卒提供了很多幫助的安迪,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都是不會被現實打敗、不被業力改造的人,緣由他心中裝滿“我要出離”的信念,也沒有失去對這個殘酷世界的“善意”,會利用善巧方便來利益他人。

即便是我們認為的魔眾行為。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與魔眾同流合汙、縱容惡勢力,他會以智慧解決一切問題,不畏強權勇往直前。

“要麼忙於生存,要麼趕著去死。”獲得身心自由的安迪,向我們示現,利他的智慧,堅定不移的信念,堅持不懈的行動力,才是越獄的三大“武器”。

生而為人,總是受環境影響,身不由己,無法獲得自在,我們總會在時間流逝、環境改造中,不復當初的模樣。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比關在監牢裡的人活動的空間更大一些而已。

當我們在每天忙碌的時候,會不會停下來,靜心想一想,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夠從煩惱跟業力中徹底解脫出來呢?

還是等到“刑滿釋放”時,因為不適應環境,而結束被業力所改造的生命呢?

張揚的《岡仁波齊》,不知道大家看過沒有?很多內容,反映了藏地的人們生活比較簡單,他們的信仰並不是造作的,也並不是為了某個目的。人們比較淳樸,可以為了某個目的,一直很努力地做這件事情;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沒有很多的擔憂,也不是特別敏感。

不管生活當中出現了各種變故,包括翻車也好、人死了也好、人的降生也好,都比較淡定地面對。

心之嚮往,身之所往。朝聖路上啪啪的木板撞擊聲,猶如潺潺清泉聲,洗滌身心的塵垢。物質的樸素簡單愈發襯托精神世界的純淨與豐盈。

反觀自照,生活在城市森林的我們,心態跟藏地具有信仰者的心態還是有不小的差別…..

在朝聖者身上,我們看不到羅伯特.賴特在《道德動物》描述的焦躁、絕望、仇恨、貪婪……這些構成幻覺要素的負面情緒。

這部影片讓我們相信,只有摒棄這些幻覺要素,保持清醒的覺知,才會擁有清淨而祥和的生活。

1976年,河北省唐山市發生大地震,據稱這是二十世紀人類十大災難之一,位列城市地震第一。根據資料顯示,那場地震導致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傷,無數家庭被毀壞,是一場真正的人間悲劇。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再現了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痛苦。

片尾以王菲演唱的《心經》結束,這也許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首佛教歌曲,是一個很好的亮點,也隱含著深層的寓意吧。

我們對於苦是什麼,真的要更全面、更深刻的去看。這個充滿無常變化的世界,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誰先來到。

《心經》中的般若智慧揭示了宇宙生命的真相和奧秘,正因萬法皆空,才會有緣起的顯現。

煩惱與痛苦是策發我們照見五蘊皆空的般若慧,只有從迷惑中醒來,創造改變噩運的緣起,才能度脫一切苦厄。

《阿凡達》是卡梅隆最成功的兩部電影之一。這部片子好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它也倡導環保理念,認為這是每一個人的責任和義務,它甚至警告我們,如果再為某種利益肆無忌憚破壞自然,人類也終將進入一種悲慘的境地。

人類何時會面臨這種外界的困境,在心靈方面,我們已經陷入了更為艱難的處境。和外環保相比,我們更需要心靈環保。

心淨則國土淨。我們的世界都是心的投射,絕望、仇恨和貪婪的情緒會催生戰爭和暴行、瘟疫等等。相反,慈悲、善良、寬容……乃至一個小小的善念也會改變身邊的環境。

雪崩了,每一片雪花都不是無辜的。環保要從自身做起,低碳的生活方式離不開低貪的心,當你懂得知足惜福,並付諸行動,我們的世界才會變得更美好。

結言:說到對映人類境況的風險莫過於《駭客帝國》,離1999年,已經過去了二十載,如今我們就生活這個現實與虛擬交織的世界。

人工智慧在給我們帶來便利同時,也如同電影裡的“母體”支配甚至控制我們的生活。因為沉迷手機遊戲、網貸等引發自殺或他殺案件,已非個案。

然而,真正束縛我們的是內心的“貪執”,慾望與快感,煩惱與習氣,與其說我們是被機器人控制,不如是我們被自己的慾望控制。電影裡有一個關於“紅色藥丸”的片段,很好地闡釋了我們所面臨的選擇——要麼繼續生活在幻境中,要麼醒來,迴歸現實。

勇敢而平凡的男主角並沒有因此成為“救世主”。反倒是在“掛”掉之後,被暗戀他的崔妮蒂用一個吻令徹底”喚醒”,顯而易見,愛才是戰勝機器人,改寫“故事”結局的“王者”。

而在達摩文化裡,愛有了更寬泛的意義,它蘊含著慈悲,對天下眾生一視同仁的愛。

當我們看到電影第一部結尾尼奧以 the One 的身份重回矩陣世界的那一幕,我們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英雄主義:不冷漠,不糊塗,認清生活的真相還依然熱愛。

不管是耶穌,還是釋迦摩尼,他們都沒有選擇離開當下世界,沒有去所謂的天堂和極樂世界,而是留在世間繼續喚醒沉睡的我們。

就像《肖申克的救贖》經典臺詞: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間最好的東西。

我們可以沒有信仰,但不能丟失“希望”的信念。

無論身處什麼環境,願我們都能做那一個追光的少年,努力去改變自身及環境...

16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菜菜影視點評:自閉兒奇幻世界唱給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