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未來的春節喜劇,可能不會是“李煥英”這樣的,但可以是宋小寶那樣的。

#喜劇##賈玲# #你好李煥英#

“真誠”。

當賈玲將自己母親的名字變成片名,電影和觀眾的“共情”就完全超脫出了電影本身。春節檔本身就有一種極為特殊的情緒,在全年任何一個檔期裡,觀眾對於電影的“社會屬性”從未有這短短七天更為強烈。

但和往常的“閤家歡”所不同,觀眾早就不會單純為了“笑”去買單,而是更加渴望“共情”。某種程度上,《你好,李煥英》的逆襲是觀眾對於質樸情感最強烈的渴望。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李煥英”是沒有下一部的。

這部耗費了賈玲所有真情的“憶母錄”幾乎沒有續集的可能,即便賈玲仍有興致繼續當導演,其所有的作品和《你好,李煥英》都會很大的差別。直白的說,《你好,李煥英》並不是“一部電影”,而是賈玲幾十年“情感悲劇”用喜劇技巧和電影語言炮製出來的“情感炸彈”。

但經過了《你好,李煥英》之後的春節喜劇,是需要思考未來路徑的。面對觀眾更高效的情感需求,究竟應該供應什麼樣的喜劇作品?

實際上今年首次執導的除了賈玲,還有宋小寶。宋小寶執導的《發財日記》並沒有登陸大銀幕,而是直接選擇網播。這部電影在前期並沒有太好的賣相,但是最終卻在豆瓣評分上“意外”及格。

在關於這部電影的評價裡,“真誠”也成為了高頻詞彙。但相比賈玲的“銀幕憶母”,宋小寶的《發財日記》卻有著極大的複製可能性。

未來的春節喜劇,必然需要更強烈的“共情”輸出,但並不是所有電影都能有《李煥英》那樣的情感基礎。所以,擺在未來春節檔喜劇電影面前的難題仍然不小,隨著2021年春節檔的結束,喜劇電影人也應該思考在未來的創作中進行什麼樣的轉向。

1

喜劇能俗不能尬

都知道“李煥英”沒有下一部了。

儘管,賈玲第一次當導演就成為了華語影史票房最高的女導演,甚至如果電影票房落點能超過53億,賈玲可能是全球票房最高的女導演。但賈玲的奇蹟卻是完全無法複製的。

就像賈玲說的“我不是為了當導演才去拍電影,是為了拍李煥英才去當的導演。”所以,賈玲沒有理由去拍《你好,李煥英2》。即便有,《李煥英》的天時地利人和也不具備了。

2016年,賈玲成立了大碗娛樂。在參加《歡樂喜劇人》的綜藝節目時,賈玲創作了《你好,李煥英》,而隨後這也成為了大碗娛樂第一個影視化的專案。對於賈玲來說,自己情感上的缺角是執導《李煥英》電影最大的動力,如今這種動力換回了最大的市場回報。

但《李煥英》成功的背後,並不僅僅是電影的成功,而是“情感”的成功。其實重新去覆盤這部電影,會發現這部電影在整體的“技巧”上算不上高超。仍然是藉助穿越的形式去講述了一個又搞笑又催淚的“還願故事”,但是和普通的“穿越喜劇”所不同之處在於賈玲在電影裡的情感軸心是極為“真誠”的,來自於賈玲自己對母親的愛和春節檔觀眾對父母的愛完全交集在了一起。

實際上同為首次執導電影並征戰春節檔的,還有宋小寶。宋小寶在2017年自曝將執導電影,雖然此前《發財日記》在全國院線電影推介會上有過亮相,但讓人意外的是這部電影最終直接選擇網播,並且在大年初一上線。

相比同一天上線的《少林寺之得寶傳奇》,《發財日記》並不算是網路春節檔裡最矚目的電影。但是最終,《發財日記》的口碑完全壓制住了《少林寺之得寶傳奇》,在豆瓣上“意外及格”。

這部電影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同樣來自於宋小寶的“真誠”。在這樣一部極為普通但又那麼“真誠”的喜劇處女作裡,宋小寶將底層普通小人物的艱難打拼呈現淋漓盡致。這部電影同樣有一個“俗”的外框,無論是人物關係還是劇情走向都極為普通,但電影“不刻意搞笑,不裝瘋賣傻”,又在小人物的艱難曲折中和觀眾產生了一種“城市共情”。

就這樣,《發財日記》成為了今年網路春節檔最成功的作品。實際上從賈玲到宋小寶,兩部喜劇處女作未必有多高階,但是兩人都憑藉著難得的“真誠”獲得了極大的認可。但同樣的“好運”卻沒能出現在王寶強身上。

儘管《少林寺之得寶傳奇》是王寶強“少林夢”的圓夢之作,但這部電影卻在口碑上表現極為慘淡。一直以來,“真誠”都是王寶強的一個標籤,但王寶強“戲外”的標籤並沒有在戲內呈現。

2

王寶強,真誠反被真誠誤

又一次的春節檔失利。

2017年,王寶強執導的《大鬧天竺》在春節檔上映。但佔盡“話題”的處女作卻遭遇了一邊倒的差評,隨後舉辦的“金掃帚獎”頒獎現場,王寶強親自到場領獎,成為了這個“反向獎”設立以來第一位到場領獎的一線明星。

王寶強靠著自己的“真誠”給自己做了一次成功的危機公關,時至今日王寶強在頒獎禮現場的發言仍然偶爾被拿出來,成為了一個明星“真誠”的典型。

今年的春節檔,王寶強主演的《唐人街探案3》在上映前一騎絕塵,作為主演的王寶強本身就有著極高的關注度。但就在上映前幾天,王寶強突然“官宣”自己主演的《少林寺之得寶傳奇》將會在大年初一上線,尤其是王寶強圓了自己的“少林夢”更是博得了一眾好感。

翻看電影的“硬體配置”,和成龍多次合作的唐季禮擔任導演,王寶強和劉昊然“唐探組合”出演,遠超“院線電影”配置讓這部電影在網路平臺也是賺足了流量。但沒有想到的是,上線之後電影完全沒有應有的水花,豆瓣評分也僅僅4.2分。

無論王寶強再如何“真誠”的希望這部電影能為自己圓下“少林夢”,電影本身的粗糙質感和尷尬笑料都無法讓觀眾買賬。與此同時,《唐探3》上映後口碑也兩極分化,王寶強主演的“唐仁”雖然一如既往,但其“裝瘋賣傻式”的浮誇搞笑也無法再次讓所有觀眾滿意。

其實對比王寶強和宋小寶,實際上兩人都有類似之處。戲裡戲外“小人物”形象的一致性能夠和現實觀眾大大拉近距離感。但在這個春節檔,王寶強戲裡的“真誠”遠不及宋小寶。實際上這並不全是王寶強的過錯,畢竟劇情走向和人物設定上的不足不能歸罪於演員,但對於王寶強來說,“消費自己”的危機卻是未來的一個隱患。

3

春節喜劇為什麼難?

這兩年,春節檔的整體質量提升是不爭的事實。

在這個檔期裡,喜劇永遠擁有最好的牌面。但從周星馳、成龍的《西遊:伏妖篇》、《功夫瑜伽》到現在的《你好,李煥英》、《唐探3》,觀眾對於春節檔裡的喜劇卻一直在提升期待。除了更高階的笑點之外,如何在情感上和觀眾保持“同頻”是更高的要求所在。

但是國產喜劇陣營裡,正兒八經科班出身的“喜劇人”寥寥無幾,陳思誠此前是演員,在《士兵突擊》裡一炮而紅;徐崢曾經是演員,《春光燦爛豬八戒》讓其知名度大增;王寶強、黃渤、韓寒、賈玲,幾乎清一色都是“轉型導演”。這幾年征戰春節檔的喜劇電影裡,也就執導《瘋狂外星人》的甯浩是正兒八經的導演出身。

這就是目前國產喜劇的一個現狀,大量“非職業”轉型成“職業”。這就讓國產喜劇的發展並不穩定,極容易出現質量的起伏。而春節檔因為頭部電影的“過分開發”,幾乎成為了全年平均質量最高的檔期,觀眾在這個檔期裡自然對電影會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對於“轉型而來”的國產喜劇來說,自然難度頗大。

郭德綱嘗試過,《祖宗十九代》在春節檔一開始就迅速掉隊;韓寒兩度嘗試,但《飛馳人生》和《乘風破浪》都無法將他送上檔期冠軍的寶座;王寶強首當導演的《大鬧天竺》,在經歷了大年初一就開始走下坡路。

除此之外,周星馳、成龍、徐崢、陳思誠華語喜劇各流派基本上都在春節檔亮相,但真正能在這一檔期裡叫好叫座的卻寥寥無幾。實際上,喜劇本身就是一種“消耗品”,過快過重的曝光必然會讓其走向一個拐點。

“喜劇不過三”也是當下各流派喜劇都共同面臨的一個難關,尤其是在春節出征的國產喜劇來說,不斷提升的市場預期和不斷分化的口碑之間讓國產喜劇越來越疲憊。

從2021年春節檔最終的戰果來說,喜劇或許可以從“真誠”的角度去尋求下一次突圍。但“李煥英”賈玲私人化的真誠顯然無法複製,但宋小寶的“真誠”或許可以學習。在時代背景下小人物本身的艱難奮鬥史,可能為國產喜劇提供一個新的思路。在春節和觀眾“共情”的節點上,除了“閤家歡”還有其他共情的方式。

7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楊紫和井柏然吻戲路透?侯佩岑:今日收穫到這張圖,憨憨的黃柏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