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電影院看了賈玲導演的電影《你好,李煥英》。

本來覺得無非是一部閤家歡的片子,沒想到在電影院裡哭成了淚人。

我身邊有一大哥,五大三粗,哭得上氣不接下氣,一直抽泣,結果他一哭我就開始哭,我一哭我媽就跟著哭,然後我們那一片的人都在哭。我哭得隱形眼鏡都掉一隻。

這部電影,目前票房過了20億(最新訊息,截至今天17點,票房已過了30億,太厲害了吧也!!),豆瓣評分8.2,賈玲成為中國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女導演,許多人在微博上安利,無數公號都有寫過安利。

有網友說,本想著是一部搞笑電影,沒想到最後自己是哭著爬出電影院的。

所謂笑中帶淚,可能就是這樣吧。

-

我看完這部電影也有七八天了,說實話,我會在很多時候,莫名其妙地想起電影中的很多情節。

想起李煥英的笑,想起沈騰的怪,想起賈玲的哭,想起醫院裡無人的長長走廊,想起電影最後賈玲開著車行駛在山路上。

作品上映,自然也會引來非議,我也基本上都看了,我也承認,這部電影如果非要從技術角度來說,是過於喜劇片段化,像是把幾個小品拼在一起,人物刻畫上還有很大的空間。

但,這些稚嫩的地方,都無法掩蓋一樣東西——

真心。

在春節前的《王牌對王牌》裡,賈玲宣傳這部電影,回憶起媽媽去世時的情景,她哭得妝都花了,她說,我認為這部電影,對得起我對我媽媽的感情,我把心掏出來了,給你們看。

賈玲說這話,我信。

不管多麼美麗的畫面,多麼震撼的場景,多麼牛逼的特效,多麼炙手可熱的明星,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故事和真情實感的流露,那麼就只剩下了一副空殼。講真,這樣的電影我們也看過許多了。

相反,如果一部電影,表達出的感情非常真摯而濃烈,哪怕導演手法不足畫面不足,都瑕不掩瑜。這部電影的票房口碑雙贏就證明了這一點。

唯有真情實意,才能打動人。

任何藝術形式的表達,真情最重要。

-

講親情的電影有很多,但不是打親情牌就一定萬無一失,而這部電影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優點是:

它所表達的感情,非常完整。

賈玲從小就是一個沒出息的孩子,只會淘氣和闖禍,也總是被老師請家長,李煥英也很生氣。

她問,你就不能讓媽長一回臉麼。

後來,賈玲用假錄取書換來媽媽的揚眉吐氣,在事情敗露後讓媽媽生氣,又在回家路上母女倆進行了一次和解,結果意外發生。

賈玲內心一直都在愧疚,自己不是一個優秀的孩子,拖累了媽媽,非常自責和後悔,要是再努力一點兒,是不是就不會這樣了。

然後,透過穿越的方式,賈玲回到80年代,想幫助媽媽改變命運。

然後再次反轉,原來年輕的李煥英,是和賈玲一起穿越回來的。

媽媽用這樣的方式,又一次陪伴了賈玲,讓她從最初的自責,內疚,不解,到後來的理解,釋然。

電影用非常完整的情感表達和不斷地遞增,講述了母親和孩子的情感,他們或許最初並不能相互理解,但到最後,他們彼此對視,凝望,眼裡都是不捨。

這份完整的情感表達,像極了我們和父母的相處。

小的時候,我家人也是望子成龍,我爸常唸叨的一句話就是:別人都能考上北大,為啥不能是你。

可到現在,我已過了而立之年,他們最常說的話變成了:出門在外,照顧好自己,身體健康最重要,你高興快樂最重要。

電影中的情感表達,起起落落,可能就是我們人生裡必然會經歷的事情,真實,無奈,扎心,但,又無比溫暖。

就像是看完電影后,在回家路上,大年初一的夜晚一片祥和,萬家燈火,我爸開車,我媽坐副駕駛,我坐後面,有一句沒一句聊天。

我媽還沉浸在電影裡,感嘆地說:哎,想想這一輩子過得實在很快,要名要利,要錢要權,都沒什麼意思,還是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身體健康,安安穩穩,最踏實了。

-

電影裡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有幾次,賈玲問,李煥英,你高興嗎?

李煥英笑得格外燦爛,她大聲說,我高興啊。

然後賈玲笑得更開心了。

穿越回去的賈玲,想透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媽媽做一些事,幫她搶到廠子裡第一臺電視機,幫她打排球賽,甚至想幫他介紹一個新的物件,渴望改變媽媽的命運。

賈玲覺得,媽媽一輩子辛苦,為自己操心,為這個家奔波,沒有大富大貴,也沒有爭氣的孩子成為驕傲,媽媽這樣的一生不值得。

其實有時,我也會這麼想。

尤其是當自己年紀漸長之後,尤其是當我媽生病之後,我更覺得身為父母的不易。

我也是一個脾氣不好的人,經常和我家人吵架,小的時候他們會罵我會教育我,現在我多說幾句,他們都一聲不吭,當時的我還洋洋得意,後來卻悔不當初。

電影最後,放出了賈玲媽媽的照片。字幕裡寫(大意),在我的印象裡,媽媽一直都是一箇中年人的形象,其實媽媽也年輕過,也美麗過。

我家裡有一些父母年輕時的照片,那時我媽燙著時髦的大波浪,抱著可能只有一兩歲的我,我爸穿著筆挺的警服,他們都特別年輕,眼神和表情,都和現在的年輕人一模一樣。

我還真的知道一件事,當年我媽二十多歲時,家人給介紹過一個物件,後來那個人成了某市的副市長。

我經常打趣我媽,如果你當時嫁給他而不是嫁給我爸,現在你可是市長夫人哦。

我媽笑了,那可就沒你啥事了呢。

當時我想,如果真的如此,那我媽會不會過得比現在幸福?會不會比現在高興?會不會就不會遇到人生中的種種難事了?

以前,我對這些問題都沒有答案。

但看了這部電影,我多多少少好像懂一些了。

-

是的。生活沒有那麼多的也許和可能。

生活無法穿越,沒有辦法彌補諸多缺憾,也不會乍然就懂得許多道理,人總是患得患失,只有失去後才知道陪伴和一個家的重要。

在2018年我生日時,曾寫過一個格子,現在是時候再來回顧一下:

用一張A4紙,畫一個30*30的表格,每過一個月就塗掉一個格子。

如果你的父母年近50歲,他們的人生是這樣:

如果你和父母天天見面,你能陪伴他們的時間是這樣:

如果你兩個月見一次父母,你能陪伴他們的時間是這樣:

如果你一年見一次父母,你能陪伴他們的時間是這樣:

在外打拼的我們,大部分人可能都是一年只有在春節見一次父母,那麼,我們陪伴他們的日子,加在一起也不過30天左右。

想一想,算一算,才會恍然大悟,原來,我們和父母之間,已經沒有多少真正在一起的時光了。

電影最後,賈玲開著敞篷的桑塔納,李煥英坐在副駕駛,一邊高興地笑一邊還數落讓賈玲注意駕駛安全,一家人開開心心就能這麼一直走下去。

但後來,忽然就只剩下賈玲一個人了。

就像是,後來,忽然就只剩下我們自己了。

時光不待人,這句話是真的。

-

看完電影后,我一直很想非常正式地問問我家人,你們高興嗎?生下我,撫育我長大,教育我成人,又看著我離家,看著我逐漸成為他們當初的年紀,你們高興嗎?

但想一下,我好像在很多場合都問過了。

在我考上大學的時候,在我取得好成績的時候,在我找到工作的時候,在我出書的時候,在我賺到錢的時候,在我給他們錢和禮物的時候,我都問過,你們高興嗎?

爸媽都會點頭笑著說,高興啊,當然高興。

也許,我們沒有必要去問父母這個問題。

因為,父母永遠都會給你一個肯定的答案:高興。

問一句父母高興嗎,或者渴望回到曾經去改變父母的命運,這些想法在現實中或許都有點膚淺和不夠實際。

我倒是覺得,這種感情,就是中國式的家庭和中國式的父母。

就像我春節回家,一直都在看病,上午在醫院,下去去別的醫院,還要做治療,看中醫,吃中藥,給膝蓋打封閉。

這些時刻都是我爸在陪著我,我已經三十多歲了,可到醫院總有家人陪伴,我爸跑前跑後忙著掛號交費取藥,我媽在家買菜做飯,等我們中午回到家,碗筷都已擺上桌。

我在醫院,也看到了許多人,都是家人帶著孩子看病,那些或年輕或中年的父母,對待家人的方式,幾乎和我家人一樣。

也許,我們的爸媽並不是完美的人,更不是超人。

我媽脾氣不好,但刀子嘴豆腐心,嘴上總是嘮嘮叨叨,可一直都惦記著我在外生活的點點滴滴。

我爸當了一輩子領導,有點古板,有點跟不上時代,還總愛回憶過去,但他依然還在支撐著這個家。

他們都罵過我,打過我,還曾強制性讓我做很多事,他們或許不懂什麼才是真正開明的家庭教育,也不懂得什麼育兒之道,也不懂得怎樣和孩子溝通。

但。

他們卻是第一個在我跌倒後趕緊扶我起來的人。

他們是在我犯錯後就算生氣事後也會替我開脫的人。

他們是希望我優秀獨立但更希望我一生都健康平安的人。

他們很普通,很樸實。

他們是中國千千萬萬個小家的縮影。

這就是中國式的親情。

-

因為這部電影,我的確想了很多。

什麼珍惜,陪伴,母愛,親情,幾乎每一種,都能夠代表許多人的情感,引發共鳴。

到了最後,我想到了另一個詞:

傳承。

尤其是在中國人最重視的春節裡,傳承變得格外具有意義。

我們的父母,他們也曾年輕,他們也曾是兒女,後來他們長大,組建家庭,生兒育女,自己做了父母。

我們,也還年輕,我們也是兒女,但總有一天,我們或許也會組建家庭,生兒育女,我們也會為人父母。

一代又一代,一輩又一輩。

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再大到一種文明。

我們就是這麼薪火相傳,幾千年一路走了過來。

在老一輩人的言傳身教裡,在新一輩人的開拓進取裡,我們才能一直這麼延續下去,說小了是一個家庭的傳承,說大了一個國家的發展,再到一種文明的延續。(這裡多解釋一句:並沒有說非要結婚生孩子才是傳承的意思,而是表達一種延續的觀點)

就是這樣,如此這般。

這就是我們。

有著先輩的精神和骨血,有著自我的思考和發展,有著後輩的努力和接替,人們才能夠將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一棒棒地傳承下去。

我曾問過我的父母,你們現在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他們說,別的啥也不盼了,希望你也有個家,你到老了可以像我們一樣頤養天年,開開心心,快快樂樂,不用發愁吃喝,身體健康,沒病沒災,你未來的家人都過得好,我們死了也瞑目。

我覺得,這麼一大段話,可能就是這八個字:

生生不息,繁榮昌盛。

5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郭富城演技進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