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很久很久前就聽說過《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對於他的初印象如作品名稱一樣無法不讓給神聖的感覺。但當時對看電影實在無太大興趣,所以從聽說到第一次看這部電影過去了很久,而見識偉大作品的時間也被推遲了很久。這部電影前前後後一共看過五遍,對於一般的電影而言,看五遍也許會讓人不解,但對於這部電影實屬正常,這也從側面體現出這部電影的精彩與深刻韻味。

偉大的影視作品源於藝術家精湛的表演以及作家優秀的創作。兩者缺一不可,而肖申克的救贖完美地具備了上述因素,表演層面不必多說,大牌雲集的影視作品定會在表演中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每一句臺詞所配合的動作表情都是那麼恰到好處,讓人不得不震撼。至於另一個層面,英國作家克萊夫·巴克曾說,每個美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斯蒂芬·金的小說。而《肖申克的救贖》則是斯蒂芬·金寫作四十年來公認最棒的作品之一。這足以體現《肖申克的救贖》這部文學作品之偉大。

這部影視作品給人的強大震撼力驅使我讀了他的原著小說,這是一部中長篇小說,作者斯蒂芬·金擅長寫恐怖小說,並且那也是他熱愛的題材,所以他的作品多是充滿黑暗色彩。在無數摯愛他作品的書迷眼中,他是才華橫溢的創作者,但即便他的作品屢次登上暢銷書排行榜,在文學的小圈子內,他依舊無數次遭受冷眼,不被主流認可,甚至年少時對恐怖的熱愛還遭受校長“為什麼寫這些垃圾?為何要糟蹋天分?為何要浪費時間?”的質問與否定也如同魔咒一樣長久縈繞。

為生計所迫之時他一心寫自己熱愛的東西也收穫著不菲的酬勞,但一旦功成名就,沒有生活的壓力之時,就像人對物質與精神的追求過程一樣,當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之時,對於精神層面的追求自然就會出現,而精神層面無非就是獲得自我肯定與社會認可。所以他開始在乎別人的評論,在乎別人對於他創作的看法。所以他也開始創作一些“不黑暗”的東西,所以《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優秀的作品得以問世,而作為他並不十分熱愛也並不擅長的非驚悚題材的作品能達到如此的高度,這何嘗不是對他過人寫作功底最具說服力的展現。

閱讀過原著小說之後,我又看了一次電影,原著小說的出神入化與電影的精彩絕倫讓你很難說是誰成就了誰,小說為電影提供了精妙的素材而電影也將小說推廣到了一個非凡的高度。而相互成就的過程是否也是美國無數影視作品可以霸佔世界熒幕的源頭之一,這是我看過原著與電影之後的第一想法。

反觀我們自己的作品,堪稱優秀的作品廖廖,很多作品都是處在乏善可陳的狀態。原因是否與優秀文化作品的欠缺有關,或者在寫與拍結合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影響了影視作品的呈現。

從文化作品欠缺這一方面,我認為是中國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缺失很大程度導致了文化作品的推陳出新,細緻來說盜版的猖獗很大程度影響了作者的收益,而在作者眼裡,收益並非僅僅是匯入銀行卡的數目,更是社會認可最具含金量的體現。而這種創作的收益大打折扣之後,受損的不僅僅是已經進入此行業者創作的動力,更是對有心進入這個行業的人的最大阻礙。當一個行業不論從物質方面還是精神層面都受不到足夠的認可之時,在當今這個以市場自動調節為主流的社會之下,結果就是人選擇用腳投票,要麼逃離這個行業,要麼不選擇這個行業。

至於從文化作品與影視作品的結合這一角度來看,相比歐美影視作品採用的編劇中心制,中國影視劇拍攝的導演中心制大大削減了編劇的話語權。編劇在劇組沒有地位,劇本創作淪為寫“命題作文” 。而從收入層面,編劇的收入更是遠遠不及影視明星。所以有些好的作品無法進行一個好的呈現,而話語權與收入的不堪又無法給予編劇創作優秀作品的動力。

而導演中心制一方面放縱了部分導演,讓他們為所欲為,抹黑了演藝行業。另一方面導演權力過大導致很多文字功底並不見長的編劇可以不必費心費力從提升作品質量入手,只要想方設法博得導演對自己作品的首肯即可。如此迴圈往復、劣幣驅逐良幣式的發展之下,大量優秀的影視作品又如何能出現在熒屏之上。

但就像大陸與歐美的法律體系的不同,編劇中心制與導演中心制的利弊至今存在很多爭議,孰對孰錯並無定論。只是導演中心制弱化了編劇在影視作品的作用,很大程度促成了編劇收入以及地位相較其作用的不對等。但編劇中心制同樣會有弊端,就像那句話所說,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正確答案,在影視行業導演與編劇主導地位的選擇同樣沒有正確答案,只能是不斷摸索探尋最適合自己的體制。

我並非崇洋媚外、妄自菲薄,但這確實是我在結合肖申克的救贖的原著小說以及影視作品之後的直觀感受,我們在一次次貶損美國文化殖民以及文化輸出的同時不應該看不到他們影視產業的優秀之處,從而從源頭解決中國人不看中國電影的尷尬局面。當然優秀影視作品的缺失也並非僅此一個因素,所以上述觀點僅為個人愚見,歡迎與大家就此進行討論。

至於肖申克的救贖這部作品,最疑惑的就是對於他名字的理解,以前看的時候錯把肖申克當成一個人,而當時自然而然地把這部作品所表達的含義當做了一個人的心靈救贖,而這個人自然而然也就被認為是男主,現在回想確實有些好笑,因為影視劇中男主的名或者字並非肖申克,真不知道當時怎麼就對號入座的將男主“叫成了”肖申克。

在這一次看過原著以及又一次欣賞電影之後才得知肖申克是監獄的名字,至於為什麼名字是肖申克的救贖而並非以男主名字命名。這個問題思考了許久,從電影中心思想來看,電影推崇的是“任何時刻都要心存希望,任何時刻都不要喪失對自由的嚮往”。而男主恰恰是作為一個例子來表現充滿希望、堅持對自由的追求,所以男主最後的逃離拯救了自己但並非是對自己的救贖,因為他一直心存希望,也就不存在他是在救贖自己,如果非要說他自己也得到了救贖,就只能是體現在他得知可以推翻自己原判的證據,找到典獄長卻被典獄長拒絕、關禁閉,以及得知典獄長將證人謀殺之後,他對自己的思考,他認為自己有罪,他認為自己對妻子太過死板也是造成妻子出軌的原因。這是他在從入獄之後第一次認為自己也有罪,但刑期之久已足夠償還,也從那一刻他加速了逃出監獄的行動。但這一點的認識還不至於用來當做概括整部作品的標題。所以救贖其實是用男主的例子去救贖監獄中的人,最深刻體現的就是對敘事人瑞德的救贖。

影視劇中並未詳細對瑞德進行詳細說明,在原著中對於瑞德入獄過程的描述如下:

我剛滿二十歲就來到肖申克監獄。在這個快樂的小家庭中,我是少數肯痛痛快快承認自己幹了什麼的人。當年的我出身貧窮,但年輕英俊。我讓一個富家女珠胎暗結,她出身卡賓街的豪華宅邸,漂亮嬌縱、但老是悶悶不樂。她父親同意讓我們結婚,條件是我得在他的眼睛公司工作,“靠自己的實力往上爬”。後來我發現,他真正的用意是要讓我隨時都在他的監控下,就像管著家裡豢養的不太聽話、還會咬人的貓狗一樣。我的怨恨經年累月,越積越深,終於出手造成了這種後果。我為我的太太投保了一筆數目龐大的壽險,然後在她父親送我們的結婚禮物——一輛雪佛蘭轎車的剎車上動了手腳……

作為肖申克中“有求必應”的人,瑞德也因貨物交易與安迪結識,不斷接觸過程中他與安迪成為朋友。從安迪冒死為“同事們”爭取勞動之後的三瓶啤酒到安迪在牢獄中保持一貫平穩的心態以及對建設圖書館數年如一日的堅持到安迪憑藉只有一隻手大小的小錘子逃獄,這一系列對於希望的堅守以及對自由的追求感化了瑞德,才有了他假釋之後沒有重蹈老布的覆轍。安迪的行動同樣也在影響著肖申克監獄中的其他人,幫助他們實現心靈的救贖。而我們又何嘗不是被影響的那一個!

5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重溫《天使愛美麗》②生命如此平凡又如此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