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人無意志薄弱之時,絕不臣服天使,亦不屈從死神。

華莉絲·迪裡,第一個登上著名時尚雜誌《VOGUE》的黑人女模特。因為她的絕世容顏,她曾是80、90後“女人眼紅、男人垂涎”的星女郎。她的逆襲路上,最大的人生經歷是什麼?不是成名,而是令她心酸的童年經歷:4歲被強姦,5歲被割禮。

《沙漠之花》是根據華莉絲·迪裡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電影利用插敘的方式講述了華莉絲一生的跌宕起伏。影評中華莉絲童年的心酸不僅僅是貧窮,她還遭受了傳統信仰下的“性愚昧”——比裹腳還要令人驚悚的“割禮”習俗的殘害。

1

華莉絲出生在索馬利亞的沙漠,和母親過著遊牧民族的生活。在三歲時,華莉絲按照索馬利亞習俗就被施以“割禮”,貧瘠的土地上,華莉絲被母親按在一塊大石頭上,一個女人用帶血的刀片開始“手術”,手術中沒有用任何麻藥,也沒有任何消毒措施。

三歲的華莉絲因為撕裂的痛苦喊叫著。可是她們並沒有同情這個小姑娘。接著女人用刺槐的刺在外側的面板上打洞,再拿線把傷口封起來......只留下一個小小的排尿口。“手術”後的華莉絲是幸運的。她僅僅是發燒了幾天,而她的姐姐卻不幸在“手術”中去世了。

華莉絲12歲時,父親為了5頭駱駝,把華莉絲許配給了一個年過半百的老翁做四房太太。華莉絲在母親的默許下走上了“逃婚”路。渺無人跡的沙漠中,徒步的華莉絲忍著飢餓,任由腳下磨出了血,甚至還差點被獅子咬死的危險,終於來到了外婆家。

在非洲,宗教的禁慾戒律認為“女子兩腿之間有骯髒的、致使男人墮落的東西”,"割禮"是女性恪守貞操的根本。這種傳統下的“性愚昧”讓多少女孩因為"割禮"而傷口感染,甚至丟掉了性命。男權社會下,女人更是被當做一種商品交易,此時的親情也蕩然無存。面對殘酷的現實,這是華莉絲第一次做出的感性反抗。

2

華莉絲在外婆的幫助下,去了當時的索馬利亞駐英國大使館做女傭。在那裡她開始偷偷地學習英語。後來,索馬利亞爆發戰爭,舊政府被推翻,華莉絲不願回國,於是她逃出大使館流浪到了英國街頭,在流浪中被一個叫瑪麗蓮的女人收留了。

接著華莉絲找到了一份餐廳服務員的工作。因為華莉絲驚豔的外表,她被一個有名的攝影師發現了,攝影師遞給華莉絲一張名片,他想把華莉絲培養成一名女模。在瑪麗蓮的讚許下,華莉絲蠢蠢欲動。

這些都是華莉絲逆襲的前奏條件。瑪麗蓮是自由女性的代表,是她向華莉絲灌輸了女性的獨立意識。攝影師寓意著與神相反的領導者,而哈羅德-傑克遜的出現,寓意著每個人都有追求愛情的權利,女人不應該成為男人的“附屬品”,這也是華莉絲為掙脫自身所受束縛埋下的伏筆。

3

華莉絲痛斥瑪麗蓮不是好女人,好女人都是經過“割禮”的。瑪麗蓮在得知“割禮”是什麼樣的後,她為華莉絲所經歷的痛苦而悲痛流淚。華莉絲也是第一次知道她所遭遇的非人對待,原來是早已被拋棄的陋習。

華莉絲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她決定去醫院進行因為“割禮”而留下的婦科手術。就在手術的過程中,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接待華莉絲的醫生聽不懂華莉絲的表達,於是他找來一位來自索馬利亞的黑人醫生幫忙解釋。

白醫生建議華莉絲馬上進行手術,否則她會很痛苦的。而這位索馬利亞醫生卻痛斥華莉絲不知廉恥,背叛父母、民族和傳統。華莉絲再次走出了醫院,在她站在大街上,透過窗戶看著自己,她決定進行手術。

面對傳統信仰下的“性愚昧”,這是華莉絲第一次做出的認知反抗。影評中的黑醫生儼然是傳統宗教的代表,寓意著任何一場思想的變革都會受到舊勢力的阻擾。而華莉絲最後的決定,不僅是她追求女性獨立的一種表現,更是傳統宗教與新時代思想之間的對峙。

4

華莉絲的手術非常成功,她也為自己擺脫了多年的身體“疾病”而高興。之後華莉絲找到了那位攝影師,開啟了自己的模特之路。但是這條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她為成為一個出色的模特,克服了踩高跟鞋、走模特步等多方面的困難。

其中對於華莉絲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她為了獲得英國的長期居住權,同意和一個電工假結婚。而婚姻中又鬧出了很多烏龍。當華莉絲的長期居住證下來時,她提出了離婚。這時的華莉絲不僅獲得了真正人生自由,她還獲得了粉絲的大量追捧,登上了各大雜誌的封面榜。

就在華莉絲的事業如火中天時,她決定放棄經紀人為她設計的,關於牧羊女變成頂級女模的噱頭,她把奮鬥目標轉向了對女性“割禮”習俗的抵制。在她的演說中,她哽咽著說到:三千年來,“割禮”的陋習讓1.5億非洲女性痛苦終生,我將用畢生的經歷,去倡導廢除這一陋習。

從華莉絲的婚姻態度,到她為廢除非洲“割禮”習俗的倡導行為,這不僅是華莉絲對女性自由意識的真正解放,同時寓意了只有全社會人的人從思想上抵制這種陋習,非洲才能從根本上廢除這種毫無意義的模式,從而讓國家更加強大。

5

《沙漠之花》影片中讓我最為之興奮的是華莉絲以為哈羅德-傑克遜有了女朋友,殊不知那個女人只是哈羅德-傑克遜的鄰居。當華莉絲眾目睽睽之下激情演講時,哈羅德-傑克遜正深情地望著她。

華莉絲是不幸中的萬幸,不幸的是在她幼小的童年經歷了非人的痛苦遭遇。幸運的是她的理性戰勝了感性,她不僅走出了那個曾經的陰霾,收穫了愛情。還加入了一場關於女性解放的偉大事業。

我們為華莉絲的逆襲歡呼的同時,殊不知在她的國家每天仍然有超過6000名女童被施以割禮。而且有資料顯示截止到2016年,世界上有兩億女性慘遭割禮。

甘地:祈禱不是要求,而是靈魂上的渴望。只有人類真正解放思想,改變認知,才能摒除陋習,實現人性的真正解放。

——EDN——

6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姐妹,這男人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