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黑馬選手演繹別樣幽默
到目前為止,《我就是演員3》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演員潘斌龍。之前,他搭檔謝可寅表演的《新喜劇之王》讓評委們都紅了眼眶,潘斌龍飾演的父親,為了給女兒加油打氣,親自去劇組上演光頭碎酒瓶,只為讓女兒能聽見一句讚美,鼓勵她的夢想。
在獨立表演中,他選擇電影《親愛的》裡面的韓德忠,潘斌龍把人物的無奈和掙扎表現得淋漓盡致,最後導演喊卡的時候,他情緒依舊沒有回來,靠著牆緩了很久,之後他說此前不相信什麼演員出不了戲,但是這次,他真感覺韓德忠“太慘了”。潘斌龍的兩次演出都得到了導演和評委的高度認可,第一場單人表演獲得了滿星好評,張頌文和郝蕾都看紅了眼眶,章子怡說他對角色的處理雖然沒有按照原片來但是真的非常感人。憑藉兩場精彩的表演,潘斌龍成為本季《我就是演員》最強的黑馬。
在此之前,很多觀眾對於潘斌龍的印象還停留在《愛笑會議室》。那是一檔類似室內情景劇的搞笑綜藝節目,那時候的大潘是大家欺負的物件,貓著腰總是很慫,但是非常搞笑。後來潘斌龍離開了《愛笑會議室》,遇見大鵬參演了網路劇《屌絲男士2》,透過《煎餅俠》走上了大銀幕被更多觀眾熟識,他開始嘗試不同的人物角色,不斷精進磨鍊自己的演技,打造出專屬於他的“潘氏幽默”,而出演《無名之輩》讓他的演技又上了一層新臺階,憑藉該劇他拿到了澳門電影節最佳男配角獎,成為真正的“實力派”演員。年齡的增長不僅僅意味著時光的流逝,更是一種珍貴的閱歷
在《周衝的影像聲色》採訪中,當被問到感覺自己參加節目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潘斌龍大潘打趣地回答“優勢就是歲數大”,看上去像是自嘲,但之後他也很認真的解釋,年齡意味著一種閱歷,一種豐富的人生經歷,這確實是很大的優勢。
潘斌龍一路走來一直是穩紮穩打,不急不躁,不爭名奪利,他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相聲表演班,師從馮鞏,會跳舞會拉小提琴。他在2008年他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參演馮鞏的小品《公交協奏曲》,並獲得觀眾最喜愛節目一等獎,但人氣並未見長,拿到最好的角色也只是男二,大多數時間還是在跑龍套。直到《愛笑會議室》被網友大量轉發,潘斌龍的名字才開始被更多的人知曉,彼時他已過而立之年。即便如此,他還是相信飯得一口一口吃,路得一步一步走,他曾說,“我不是老天爺賞飯吃的天才,是要靠努力的地才。”
潘斌龍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不能急躁,不能急功近利,路就是得一步一步地走。可是縱觀時下,有多少父母每天活在無盡的焦慮中,恨不得給孩子裝上風火輪,一飛沖天。還不會走就上早教班,幼兒園要雙語教學,升小學之前要去學前班搶進度,上了小學從放學到週末更是馬不停蹄的奔走於各大補習機構和興趣班,稍微學出點兒名堂了就開始參加各種表演和比賽。有的孩子確實聰明過人,家長就忙不迭地讓他跳級,甚至送進爭議頗大的大學少年班。以前是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現在是恨不得孩子直接竄到終點,但很多孩子都是因為家長急功近利,迫切希望孩子儘早成名,反而耽誤了孩子的發展和前途。
父母眼裡的捷徑,恰恰給了孩子一條“彎路”提起林妙可這個名字,大家還是會想起奧運會開幕式上那個一身紅裙,自信滿滿、笑容燦爛的小女孩,可與之相伴的還有那場沸沸揚揚的假唱風波。好在張藝謀導演出面解釋了前因後果,慢慢地也得到了公眾的理解和釋懷,其實對於當時一個九歲的小孩來說,並沒有造成多大的影響,真正影響她往後人生的,卻是她急功近利的母親。奧運的閃亮光環讓林妙可的母親看到了女兒身上巨大的商業價值,雖然她對外說為了保護女兒沒有簽約任何公司,但是本人卻開始擔當女兒的經紀人,帶著林妙可四處跑商演,參加活動,軟硬兼施要求女兒對她言聽計從。
為此林妙可耽誤了大量的文化課和聲樂訓練,與此同時,她的母親認為衣服就是貴的才好,於是購買了很多名牌服裝用於林妙可的商業活動,但是小姑娘穿在身上不倫不類,還被嘲笑早熟,土氣,這樣的形象讓時尚娛樂圈將她拒之門外,藝考時林妙可報名五校竟有三校落榜,這樣的成績在童星身上是很少見的,還好最後南京藝術學院招收了林妙可,讓她脫離了母親的桎梏。林妙可曾經在一次採訪中坦誠談到那段經歷,她不掩飾當時的快樂,但也承認曾經的困惑,這樣的日子直到她進入南藝,開始透過表演釋放內心的情緒,才覺得特別的爽,甚至覺得自己的叛逆期才剛剛到來,想要掙脫一些東西,想要自己的生活。
如果當年林妙可的母親可以更踏實一點兒,讓她繼續好好學習聲樂,也許真的能走出很好的未來,林妙可母親眼裡的捷徑,恰恰變成了她真正的彎路。人生是急不來的,潘斌龍出生在黑龍江一個小城,小的時候調皮搗蛋,十幾歲就進了部隊,二十出頭才考入中戲拜師,三十歲才算小有名氣,不惑之年邁上成功的階梯。相比之下,潘斌龍比林妙可真的慢了很多,可也正是在這樣慢的過程中,才有真正的收穫。父母應該如何看待孩子的成長?教育家盧梭曾說過:“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
電視劇《虎媽貓爸》裡就有這樣一個情節,畢勝男想讓女兒學鋼琴,但是鋼琴老師說孩子的手指不夠長,不是非常適合學鋼琴,結果畢勝男竟然每天拉伸女兒的手指。後來,因為買學區房的失誤,孩子沒有上成重點小學,她甚至想讓女兒留級一年。這種對於起跑線的恐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身上都存在。
首先,尊重孩子的選擇,順應成長的自然規律生命的每一個程序都有其必須要遵守的規律,拔苗助長的道理我們從小就學,可是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卻忘得一乾二淨,為了所謂的成功,不惜斷送掉本該屬於孩子的爛漫的童年、青澀的少年、狂狼的青春,甚至打造一條只屬於他一個人的諾亞方舟,以為這樣就能揚帆起航。2017年天才少女張易文10歲上大學的新聞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三年過去了,記者透過回訪瞭解到,張易文只完成了大專的學業並沒有升本,成績中等水平,因為年齡的關係朋友比較少。現在她回到自家的私塾代課,雖然其父依舊堅持自己的教育沒有錯誤,但是很顯然,張易文在與父母的相處上,在社會生活的融入上都存在很大問題。關於成長和時間,潘斌龍說得並沒有錯,他是年齡大,但是這些積攢下來的時間和閱歷卻是一種很珍貴的資本,人在不同的年齡對於社會、人生、世界都有不一樣的理解,這些東西不應該被跨越或者省略,生命的成長應該順應自然的規律,而不是透過省略某些階段而獲取捷徑。
學會感悟時間的真諦,才能理解生命綻放的過程。其次,尊重苦難和艱辛,感受成長真正的幸福成長的過程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但是父母總是喜歡打著愛的名義,為孩子打造溫暖的花房,躲開外面的風風雨雨,其實成長就是需要這樣的風雨,否則哪裡還有彩虹。90後歌手姜潮曾攜妻子麥迪娜參加過孕期生活真人秀《新生日記》,但是他還同時帶上了自己的老媽。他從來沒跟妻子包括朋友單獨出去玩過,從幼兒園一直到高中都是母親接送,母親讓他沒事兒就待在家裡不要亂跑,跟他說的最多的就是“注意安全”,所以從小他就覺得外面很危險,並且也完全不知道要如何應對,其實就是嚴重的不自立。這種過度保護,會讓孩子即便成年了依舊缺乏自立能力,沒有遭過罪,沒有吃過苦,也沒有受過屈,這種成長其實毫無意義。
潘斌龍在採訪中談到,自己曾經也住過地下室,住過沒有廁所的房間,那時候妻子最大的願望就是能租一個有室內廁所的房子,為了生計他的不停的接活,忙的不分白天黑夜,但是慢慢熬過那段艱辛,對比之下才會明白和理解何為幸福,才會知道珍惜。學會在苦難後體會幸福,才能在成長的路上感動自己。最後,尊重失敗和傷害,體會成長真正的意義在每個家長眼裡,自己的孩子都非常優秀,他們是世間的珍寶,是發光的明珠,但是在別人眼裡,他就只是這芸芸眾生中的一人,會犯錯,會失敗,會被討厭,也會被傷害,成長的路上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經歷,父母可以鼓勵和讚美,但絕不能洗腦和遮蔽。林妙可有一段搖頭晃腦的影片被廣泛吐槽,覺得她十七八歲了還裝可愛著實沒有自知之明,這樣的她恰恰是母親灌輸出來的,母親曾經嚴厲禁止她上網,為的就是躲開那些負面的評論,並且不斷地給她洗腦人人都喜歡她的可愛,直到很久以後她才知道其實真相不是那樣。這個社會很現實,也很殘酷,那些劍拔弩張的爭鬥,父母可以擋一次卻無法擋一生,孩子終究還是要學會自己去面對,否則一旦那層偽裝被撕碎,孩子很可能心態瞬間崩掉。
潘斌龍剛出校門的時候每天都去遞資料,然後第二天就會在某個垃圾桶裡發現自己的簡歷;他去當副導演,結果被導演指著鼻子罵,“副導演就是導演的獵犬”;當演員之後又被網友罵長的醜。這些失敗和傷害他都真實的經歷過,但是他都挺過來了,後來慢慢地就習慣了,有意義的意見就接受,至於那些無聊的口水就忽略。學會過濾和正視這些傷害才是成長的意義。成長是一個不斷撕裂、破碎然後重組的過程,必須要經歷過蛻變才能真正的化繭成蝶,父母不應該高舉著愛的旗幟帶著孩子加速前進,為了儘早到達終點要求孩子忽略沿途的一切風景,為他當掉所有風雨,做一個開路者劈掉所有荊棘。你給了他一輛跑車,再給他鋪一條油光鋥亮的高速公路,可是沿途沒有風景,路上也沒有障礙,他就這樣一路跑到了終點,最終發現終點和起點並無二致,一路跑來毫無意義,一生走完彷彿一日。這樣的成長即便是名利雙收,也是空洞無味,家長們請不要急,慢慢來,讓孩子尊重生命的規律去成長,歷經風雨才能去奔赴彩虹的盡頭,走過荊棘才會懂花開遍野的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