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錯檔期的視效大作《刺殺小說家》
你應該知道的幾件事。
春節檔唯一部視效鉅製《刺殺小說家》上映14天,綜合票房947萬,排片佔比11.4%,上座率4.7%,累計票房8.2億,目前片方票房分賬僅有2.7億左右,大盤預測內地總票房將止步於10億,非北美地區的票房成績也才剛剛過億,如果按照回收成本5-6億來算,根據目前整體資料分析該片的票房收益並不樂觀。
影片在後期製作期間,吳京還特意跑來探班,對於國產特效團隊如今的製作水準感到震驚不已,現場頻頻倒吸涼氣,這樣的特效即使在國際上也已經達到了一定高度,遺憾的是題材相較於另外兩部爆款略顯沉重,票房不夠理想著實可惜。
該片根據雙雪濤短篇小說集《飛行家》中的同名短篇小說改編,原故事內容被影視化後改動較大,故事背景經過調整後,商業氣息更加濃郁,強化了東方臆想奇幻美學的設計風格,就拿早年的《無極》為例,那時候內地電影市場還是以西方元素為主要開發物件,經歷了《妖貓傳》大唐盛世的洗禮後,內地電影工業才逐漸找到了如何利用東方美學來製作商業片的視覺效果。
《刺殺小說家》融入了大量北魏時期以及東亞地域特色的一些傳統文化來作為穿梭於虛擬現實之間的勾連紐帶,僅此一點就非常符合國人的觀影口味。
另外現實世界與小說中鋪設開來的兩條故事線彼此糾纏,既有商業外殼,也同時具備作者向的裡子,解讀空間巨大,是一部值得反覆回味的好片子。
《刺殺小說家》的演員陣容堪稱豪華,要演技有演技派,要流量有流量派,如果單比卡司的話,並不遜色於春節檔任何一部影片,況且這裡還有一位其他劇組都請不動的超級大咖在。
他就是令人心生畏懼的赤發鬼。
也是《刺殺》劇組後期團隊製作數字特效最難的一個層級。
他的身高有15米,長有四臂,從頭到腳鑲滿了鱗甲,這可以說是《刺殺》劇組最重量級的數字角色,赤發鬼的頭髮有40萬根,全身有94.8萬個毛孔,單幀渲染平均16小時每幀,個別鏡頭超30小時每幀,總渲染時長高達3.5個月,製作完成後,即使隔著螢幕你也會覺得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真傢伙站在你面前。《刺殺小說家》把它稱作春節檔最為華麗,也是最具想象力的影片,應該毫不為過吧。
為了建造小說裡的異世界《刺殺》劇組提前一年到重慶實地勘察取景,使用了16個攝影棚,搭建了超4萬平的真實場景,規模可謂空前,“一馬平川”不僅要打造獨一無二的虛擬世界,更要把古老而優美的東方文化融入其中,在影片裡隨處可見的城樓、房屋,都極具華夏特色,這個故事是屬於中國的,就連視效團隊那也是原汁原味的中國製造,大膽去嘗試也等於是變相完善了國內電影工業對於視覺效果呈現的多樣化,同時作為先驅者也開拓了國內奇幻大片的更多可能性,如何將網路文學與動漫文化相結合,帶給觀眾更多不同的視聽體驗。
《刺殺小說家》上映以來,創造了許多個“不可能”。
特效量級可以說是史無前例,所有參與制作人員跟著這部影片摸爬滾打長達三年之久,七八百人聚在一起只為做好一件事,那就是為觀眾帶去最好看且從來沒有見過的異想世界。另外完整地在影片裡去使用面部捕捉、虛擬結合拍攝的手法也是華語電影首次運用,觀眾們所看到的成片質感的確不輸《阿凡達》《猩球崛起》等超級視效大片,因為所採用的是同樣的技術手段。而且在一個電影裡備選了四套方案,並且出現在兩條故事線裡更是國內同類型影片獨一份,換句話說就是一部電影等於拍出了兩部電影的體量,此番操作絕對是誠意滿滿吶。
這部片子整體來說,視效技術牛叉,故事主題清晰且有著明確的作者表達向,它是有著深層隱喻和反烏托邦批判在內的,除了較為複雜的雙線被虛擬現實割裂以及最後結局狗尾續貂外,沒有明顯硬傷。它比一般的爆米花大片其實更適合影迷看一部電影的要求,只不過可惜的是它偏偏選擇在了春節檔,假如再往後延一個檔期,比如放在暑期檔,我想它的票房成績都會比現在要好,而它所收穫的口碑或是關注度應該也會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