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裡,有一段很著名的言論: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似乎每個迢迢白月光,都難以逃脫在婚姻裡變成飯粘子的命運。
張愛玲一語成讖,在她去世的二十多年後,這個道理也不曾變過。
最近有一部剛剛完結的網劇,就以此為名,探討了女性在婚姻中面臨的種種問題。
《白色月光》
宋佳、喻恩泰、劉敏濤、黃覺,全員都透著一股文藝範,光是看這主演陣容,喵就心動了。
而導演劉紫薇雖然是還是新人,但在劇中展現出的獨特的拍攝理念也讓人驚喜不已。
在劇作型別上來說,《白色月光》是少有的都市情感懸疑劇,從女性角度出發,融入懸疑元素。
摒棄了傳統懸疑劇中的暴力兇殺,而是以更為細膩的女性視角去營造緊張感,整個過程反轉不斷,令人叫絕。
在製作上也有不輸電影的質感,為了配合懸疑的劇情,導演在整個畫面的色調把控上選用了青藍色調來體現男女主之間的疏離壓抑。
不僅如此,剪輯上也很有文藝片的味道,不斷利用心理蒙太奇去展現女主慌亂的內心。
當然,非常規的剪輯也意味著會給不少觀眾帶來觀看上的困難。不少網友看完都直呼:喘不過氣來。
但這也恰好說明,《白色月光》的確有意在向電影的製作水準靠攏。
話不多說,喵這就帶你去細品這場“婚姻無間道”。
張一,金牌建築設計師,業務能力max又關愛下屬,典型的職場大姐大。
女兒可愛,丈夫賢惠,家庭也是幸福美滿,妥妥的人生贏家。
若說人生中還有什麼不滿,那便是婆婆對她的強勢頗有微詞,但一年也見不到婆婆幾次,這對張一來說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張一的老公張鑫,原本也是清華大學建築專業驚才豔豔的設計師。
婚後主動選擇退居家庭,成為了一名家庭煮夫,從此為老婆孩子洗手作羹湯。
甚至願意為了女兒甘願扮成女人上臺表演。
因為超高的情商,在家長圈裡有著令張一望塵莫及的好人緣。
生活的進度條看似穩步推進,然而不成想,這美好的一切竟然都是枕邊人營造出來假象。
稱呼親密,語氣曖昧。
猜忌的種子一旦種下便一發不可收拾,失去信任的婚姻成為了滋養它的土壤。
張一無法停止自己對於丈夫的懷疑,她開始的偷偷關注丈夫手機、社交網站。
鎖屏上出現的酒店消費資訊,自己再也解不開的手機密碼,以太累為藉口拒絕的求歡,都讓張一變得草木皆兵。
而面對張一的試探,張鑫卻對答如流,絲毫看不出破綻。
丈夫的無間道水準太高,張一隻能不斷在“我怎麼能懷疑這麼溫柔地老公”與“他一定出軌了”之前遊走,身心俱疲。
直到有一天,張一發現了一張購物清單。
在這張清單裡,避孕套三個字直直衝進了張一的視野,張鑫出軌,似乎已經有了實錘。
張一一遍遍地回想丈夫求婚時的場景,她想不明白,一直在家中忙碌的完美丈夫怎麼可能出軌呢?他怎麼能一邊說著愛自己,一邊和別的女人在一起呢?
但正如《匆匆那年》裡方茴說的:
所有男孩子在發誓的時候,都是真的覺得自己不會違背承諾;而在反悔的時候,也都是覺得自己不能做到。
誓言,好像是有時效性的。
看到這,觀眾已經被編劇吊起了極大的胃口,和女主一樣迫切地想知道,這個小三到底是誰?
要說人在抓姦這方面,智商和情商都會上升不止一個檔次。
況且在發達的社交網路之下,順藤摸瓜、抽絲剝繭地找到一個人不是什麼難事。
很快,張一把目標鎖定在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孩的身上。
而這個女孩,居然是女兒的幼兒園老師!
聽聽小三這喪心病狂的發言,真是氣到想咬人。
甚至丈夫送給自己的道歉禮物,都是送小三後剩下的贈品。
這是什麼惡臭操作?
噁心、厭煩、恐懼……之後是清醒。
張一知道,在婚姻裡,經濟能力是女人最大的底氣。
為了女兒,鈕祜祿·張一不得不開啟營業模式,讓聰明的智商重新佔領高地。
讓下屬和小姐妹幫忙盯梢。
讓公司的法務為她出謀劃策。
但這一查不要緊,丈夫的相好似乎不只一個……
在種種鐵證面前,張一必須承認,自己的丈夫就是這樣一個時間管理大師。
但是偷拍的影片不能作為證據,自己的房產還為丈夫的創業公司做了抵押,女兒也一向和父親的關係更好。
也就是說,這一場婚姻戰走到最後,張一毫無勝算,很可能人財兩空。
張一隻得聽從法務的建議——蟄伏。
先從丈夫的公司中退出股份,想辦法賺更多的錢。
更重要的是拉近與女兒的關係,然後神不知鬼不覺地收集證據。
像菸灰一樣放鬆,看上去像在冬眠。
但哪怕再剋制,憤怒的火焰也幾乎燒燬了張一的內心。
為了報復,張一利用了身邊的一切。
她讓婆婆來抓姦。
自己去接近小三的兒子,在丈夫和小三之間埋下一顆顆炸彈。
這場出軌捉姦復仇的大戲,觀眾看得燒腦。
但是,懸疑感十足的劇情並不能做到瑕不掩瑜,縱觀劇情,還是有很多bug。
不少眼尖的網友都發現,這部劇的格調和劇情都 《福斯特醫生》和《大小謊言》很像,題材又和《夫妻的世界》如出一轍。
但是立意上,又遠不及二者。
有人說,這部劇不過是表演了一個女人的在婚姻裡的掙扎,展示了一個單純的中年危機案例。
誠然,這部劇在女性獨立、女性婚姻問題、女性自我認知上,都沒有上升到社會層面,讓人看完產生深刻的共鳴,由衷感嘆一句:這就是我。
有敘事,有人物刻畫,但深度欠缺。
它給了觀眾眼睛吃的冰激凌,卻沒有給觀眾心靈坐的沙發椅。
但無論如何,進步總是有的。
喵認為,至少在女性意識覺醒上,《白色月光》是個好的開始。
因為它告訴我們:
絕對不要放棄和生活搏鬥的氣勢。
絕對不要露出敗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