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羅大陸》第一季完結之後,編劇王倦在個人社交平臺上回答了觀眾關於夢境的猜測及大結局伏筆,劇透第二季唐三將開掛。
相信粉絲看到前面的劇情解析會很驚喜,但看到最後一句話,便喜不起來了,四捨五入,王倦相當於告訴了網友《斗羅大陸》第二季暫無啟動計劃。
作為劇粉,比作品完結卻未有真正的大結局更難受的,是掉到一個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才能出得“坑”裡,而這樣的坑,王倦還有很多。
《大宋少年志》女主角趙簡還在敵人手裡押著。
兩年的時間,《宋二志》的訊息時常傳出,卻一直沒有明確立案跡象,七齋小夥伴何時重聚是個謎,粉絲只能從演員的互動裡找團魂。
《慶餘年》被捅一刀的範閒還在地上躺著。
當初《慶餘年》第一季大結局時,雖然觀眾很著急看到後續劇情,但沒有人會覺得這是一個深坑,畢竟張若昀早早便透露簽了三季,預計五年完成。
《慶餘年》第一季是在2018年1月開機,2019年11月播出,理論上來說,第二季應該會在2021上線,整個系列約在2023年完結。
然,2021已經到來,《慶餘年》第二季尚未開機……
如今王倦不僅再添一部《斗羅大陸》的深坑,連正在製作中且被視為新國產王炸劇的《雪中悍刀行》也並非完整劇集,而是季播作品。
說實話,看到“第一季”這個用詞,七話已經忍不住要產生PTSD了。
就像閃電在我眼前招手,呼喊快~來~啊~,快~來~啊~,快~來~跳~坑~啊~
你看這個坑,它又大又深吶!
不只有王倦近三年的作品如此,這是整個影視行業都越來越普遍的現象。
大女主劇《楚喬傳》只演了原著一半內容,男主角宇文玥在湖裡泡了四年,把林更新從小鮮肉的尾巴,泡成了中年月半大叔(雖然他當年也挺月半)。
按卡司團隊及當下觀眾的喜好來看,《楚喬傳》第二季繼續製作的機率幾乎為0,即使被重啟,也不可能再集結原班人馬了。
大男主劇流行之後,季播劇深坑又增添了《鬥破蒼穹》、《海上牧雲記》、《全職高手》等等,無法一次完結的季播作品,越來越多。
七話不是厭惡季播,而是國產季播劇挖坑積極填坑消極,實在太影響追劇熱情,而這種現象的頻繁出現,也很值得行業去反思。
季播劇是歐美劇集的常見製作方式,國產劇在這方面一直比較薄弱,前期明顯的薄弱點是難聚齊原班人馬,尤其是有人氣演員出演的作品。
於是很多作品會選擇更換角色或演員,前者如《愛情公寓》,雖然逐漸增加的新人角色容易受批評,但故事的完整性還是有的。
後者如《法醫秦明》、《盜墓筆記》系列,一兩季換一波演員陣容,看得觀眾相當凌亂,而且他們始終沒能給作品一個完整呈現。
如今換演員的現象仍舊解決,季播劇又有了挖坑慢填的新現象,槽點越來越多。究其原因,還是製作方沒有足夠的決心製作季播劇。
劇本是季播的,製作卻是一次性的。
林更新、趙麗穎接《楚喬傳》的時候並不知道只拍半部小說,《海上牧雲記》等劇也沒有給出完整製作規劃,拍完團隊便各奔東西。
很顯然,有一部分製作方在啟動專案時,便沒有給出做完全集的決心。
還有一部分,則是有決心卻無高效的執行力。
正如遲遲未能開機的《慶餘年》,製作方是做長線的,第一季超高熱度帶來了極大的紅利,拍第二季比製作新劇有更穩妥的商業價值。
有規劃、有演員合同、有前景但製作仍舊拖延,只有一種可能,執行沒有到位,攬了瓷器活卻沒有相應的金剛鑽匹配,有心無力。
季播是塊肥肉,但這塊肉不能囫圇吃,以狼來了形式來做劇,或者到了臨界點卻發現沒有實力維持季播節奏,只會讓坑越來越多。
這樣的坑,短期坑的是觀眾,長期坑的卻是製作方的信譽。
正如連續挖了三部成本坑的王倦,如今已經有部分觀眾對他新出的“第一季”作品望而生畏,接下來這種牴觸會不會擴散到整個國產季播劇行列呢?
除了決心與季播製作的規劃性,部分大男主題材的影視作品,如今也有借季播模式拉長劇集的徵兆,影響了季播製作節奏。
有人氣演員的季播劇中,潘粵明版的《鬼吹燈》系列算是比較有規劃性的,一年一部很穩定,《龍嶺迷窟》大結局時,便已經給了《雲南蟲谷》片花。
對比《鬼吹燈》與《慶餘年》系列可以發現,除了前者提前做好了各方面的拍攝準備外,兩者之間還有劇集體量也有明顯的差別。
《鬼吹燈》系列一季20集左右,拍攝週期大約在三個月,《慶餘年》第一季46集,製作週期在六個月以上,第二季應當不會有太大差別。
兩種體量哪個更容易把控,幾乎一目瞭然。
想要穩定地產出,先要有科學的分配,歐美季播劇集經常控制在10集左右,亦是同樣的道理,單季體量越長,不可控因素越多。
動不動便40+一季的季播劇,如何能保障穩定產出呢?
與其說《慶餘年》、《鬥破蒼穹》、《斗羅大陸》等劇是季播作品,不如說他們在借季播劇的模式,淡化超長劇集的本質。
2010年後國產長劇集過度氾濫,導致觀眾對超長劇集審美疲勞,為了拉長作品,影視行業也採用了大量方式給劇本注水,拉低了國劇平均品質。
所以當下觀眾對快節奏作品、內容豐富但體量精簡的劇集更加青睞,這也是2020年迷你劇集批次爆發重要背景條件,60+的長劇集反而易勸退觀眾。
很多新劇都努力在體量與商業利益上做均衡,但當下大男主IP改編的影視劇,卻不約而同選擇了季播,全系列加在一起,比以前的超長劇集還要長。
一條“魚”反覆吃,製作方在同一個IP上挖掘出了足夠的商業價值,又擺脫了超長劇集阻礙,應變方法委實聰明,但糟心卻給了觀眾。
或許有人會覺得有些IP原著體量本就龐大,只能做超長劇集,對於這個觀點,七話又要說一下73集的《權力的遊戲》和36集的87版《紅樓夢》了。
論世界觀與勢力格局分佈,比《權力的遊戲》更復雜的超長劇集有多少呢?論人物群像,比《紅樓夢》更龐大IP的又有多少呢?
超長劇集的出現從來不是因為原著體量太大,而是製作方想做長劇集。
如果製作方沒有足夠的決心與合理的規劃、劇集體量來做季播劇,未來國產季播劇的坑只會越來越多,觀眾頻繁糟心之後,國產季播劇有口碑的走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