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郭兩家初期見面合照
“錯換人生到偷換風波”的轉換很是迅速,這是媒體最願意下嘴的菜,也是輿論最容易吃下的瓜。在一定程度上,“姚郭兩家”在“偷換風波”的初期較量中“姚家”明顯佔上風,但這也只是輿論幻想中的勝出,而回到具體的私域彌合,可謂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就“偷換風波”觸發的時間線而言,基本上是以“你一言我一語”的隔空喊話在持續推進。但是隨著“郭家”以起訴的方式面對“偷換言論”時,姚策的養母及養母方律師卻否認說過姚策被郭家偷換的言論,而姚策的養母強調“我們沒有說是誰做的,也沒有指名道姓,現在正在調查中”。
在一定程度上,“姚郭兩家”在面對撕破臉後的失控局面,還處於暗自較勁的狀態,即便隔空喊話過程中,想表達的意思已經全盤托出。所以這裡就“姚郭兩家”隔空喊話的內容及邏輯進行簡單的分析,以便我們進一步對事情的進展攤開來看。
“姚家”既然認為有人在“錯換人生”中動手腳,而姚策養母又在最新的迴應中強調“我們沒有說是誰做的,也沒有指名道姓,現在正在調查中”,這很明顯只是為迴應“郭家”起訴動作而做的迴避性表態。因為我們很清楚,“姚家”的指控裡肯定內涵著“郭家”,這跟挑明與否沒關係。
而在“郭家”的憤怒裡,雖然也並沒有直接起訴“姚家”,但是對於“姚家”律師的起訴已經說明問題。說到底,“姚郭兩家”還是沒有徹底走向決裂,這其中最大的勾連應該是“躺在醫院病床上的姚策”。當然,對於決裂只是時間問題,即便其中摻雜著親緣和養育的樸素情理。
所以,對於“姚郭兩家”而言終究要面對“一場終極纏鬥”,但也會走向“老死不相往來”的終極和解。可這一天什麼時候到來,目前似乎是無法預測的。但是對於“姚郭兩家”而言,他(她)們該走的路似乎一條也落不下。
房產的爭論是要解決的,這方面儘可能做到公平,誰也別想著侵佔對方的利益(親緣邊界後的利益切割),並且也只有把房產分配問題釐清,才有可能讓人性順暢地抵達情理,讓身處其中的當事者們不那麼糾結和難為情。
這方面無論是“姚家”,還是“郭家”都要有一顆公平的心才好。要知道,姚策還有妻子和孩子,不能因為姚策的時日不多,就對他(她)們徹底忽視。因此這方面的考量也是要直面的,並且最好是兩家人一起去面對。
要相信人世間除卻親緣關係值得堅守,作為養育之情中的互動之愛也是要堅守的。我們有理由相信姚策的孩子在面對他養母時,應該還是那個最真實的奶奶,即便兩家人已經很難再坐在一個桌子上吃飯,但這確實是存在的事實,要給足被守護的餘地才好。
另外,解決問題就單純地解決問題,追查真相就純粹的追查真相,雙方都不要在隔空喊話,有問題見面商討。這樣的好處在於即便節外生枝,也只是小範圍內的劍拔弩張,而非是輿論場上的各自為陣,看客的刀劍也被一併攬入,最終只能是被綁架,走向無盡的失控。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從始至終都有輿論分歧存在,也就是有支援“姚家”的人,也有支援“郭家”的人,當然也有誰家也不支援的人,總之兩家的喊話但凡走向公共場域,就已經不只是家務事本身,而是交織著道德的,秩序的,甚至還有仇與恨的問題。
然而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都以為是在保護自己的孩子,卻無形中將自己的孩子徹底推向進退兩難的境地之中。此刻,無論是姚策還是郭威也都是無可奈何的,他們最大的心願應該是“希望兩家人不要在撕扯”,但他們只能接受命運,卻無法改變現實,就如同28年前戲劇性的身份互換一樣身不由己。
與此同時,“姚郭兩家”的核心訴求其實都是如何安放“自己的兒子”,但也要搞清楚,在安放完“自己的兒子”後,也要考慮餘生如何“自我療傷”的問題,要不然就“錯換人生到偷換風波”的持續撕扯,終究會成為“惡的衝撞”,而非是“善的追問”。
所謂“受傷”,我們總是聽到“我很受傷”,“我的心很痛”,這類自述。甚至,這也是“姚家”從始至終面對媒體的狀態,之所以這樣講,並非是說“郭家”不難過,而是兩家在具體的交涉過程中,始終是給人一種“姚家很冤”,“郭家被動接受”的圖景。起碼就“輿論事實”來看,是這樣一種狀態。
只是就如現象學所說的“意識之懸擱”,人生在世的一切正常活動,正常思維,正常感知,在某一刻全都被懸擱起來,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每個人都墜入不知名的向度之中,不知方位不知長短。從這個意義上思考“錯換”或“偷換”似乎就能寬慰很多,這是我們需要選擇的思考之路,更是“姚郭兩家”需要面對的和解之境。
-
1 #兩家內鬥,醫院的目的達到了
-
2 #民眾不要和稀泥,需要真相!
-
3 #先把真相搞清楚,再來談“和解”!
-
4 #這是最近看到的最理性的文章!
-
5 #你們都是受害者,護士是第一責任人
-
6 #和解的前提是查明真相是錯抱。
-
7 #既然沒有證據就說是偷換,如果最終拿不出證據,就要起訴那位律師造謠惑眾和傷害罪。而且是知法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