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達去世#
吳孟達去世了,我想對於他的印象,我們大多都是來自於電影。
對於他的去世,自媒體人有的忙活了,有人會選擇描述他的生活。有人會選擇描述他一生演過的電影。有人會描述他的成長故事。
而我呢,會思考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大家依然對他這麼熟悉。
我想大概是因為他的職業“演員”那麼做演員的人有很多,為什麼大家會那麼喜歡他呢?
因為感覺他演的人物入木三分,演什麼像什麼。有的時候搞笑(賭聖裡面的三叔),有的時候調皮(武狀元蘇乞兒的老爸)。有的時候詼諧(逃學威龍的警察),有的時候嚴肅(喜劇之王的臥底)。
原來一個人只要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就會受到很多人的喜歡。
就像說相聲的郭德綱好好的說相聲,好好的搞笑。
就像營銷廣告公司,好好的為客戶。做出好的廣告創意,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廣告,知道它的品牌。
就像一個廚師,用心的去炒好每一份菜。掌握好火候,掌握好調料的比例。
話說回來了,時隔多年,為什麼大家還能認識他?
因為過去他演的電影它是屬於積累性的。
他並不像一個銷售員,每天去銷售物品,今天銷售的物品拿到提成,明天又要重新開始。每天都要從零開始。
而他演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不斷的為他開啟知名度。於是演了下一部電影,它的作用就像1+1>2的效果。所以當他在某段時間沒有演電影的時候,但是過去的電影依然在播放著,依然在宣傳著他這個名字。
每個人都有舒適區,舒適區大部分都是自己熟悉的事物,當我們對一個東西熟悉的時候就會有感情。誰也不會對一個陌生的東西有感情。
再後來我們很少看到他的電影,但是依然我們會在某個節目裡面能看到他的身影,能在某個遊戲裡面看到他代言的遊戲。尤其前兩年我們經常會刷到真假傳奇,達叔,回收元寶啦…
所以當我們在年輕的時候,我們也要儘量去選擇一些有積累性的工作,有積累性的職業。
就像送外賣吧,每天都在重新開始,每天都是從0開始。現在是年輕,現在是能跑,以後呢?
所以有的時候我們會看到某些公司的。病人學徒,哪怕現在工資比較低,他依然願意留在那個公司或者願意幹那個行業。因為隨著時間的增長。行業知識越來越多就越來越值錢。
這樣的行業,比如說寫作,一天兩天當然看不出什麼效果,一年,兩年10年8年再回頭看看,當積累的作品達到一個高度的時候。能反覆帶來收益。這還能流傳百年。
再比如說做投資理財的,雖然現在人工智慧那麼普及,他的演算法那麼高階。因為這是人的遊戲。人心難測。
就像自動駕駛汽車那麼牛,當一個人站在這個汽車面前的時候,他沒有辦法去判斷他是繼續行駛還是該停下來。因為他沒有辦法判斷站在車前的這個人,他的意圖是什麼?
是發生了意外還是有人站在車前準備打劫?
最後還是要緬懷一下吳孟達先生曾經給我們帶來的歡樂,帶來的感動。願你的人生不曾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