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陽導演的電影有個特點——尤其是兩部《繡春刀》——故事格局喜歡弄得特別大,特別繞幾個彎連幾個環,但是細節打磨上實在是欠考量。就比如說吧,開頭姐姐把弟弟推下懸崖(真是親弟弟?),然後弟弟又一點一點爬回原地……這種降智行為讓我恍然想起了《繡春刀2》結尾大戰處,先過了吊橋,又從吊橋走回來,再砍斷吊橋這如出一轍的景象……感覺導演是在致敬自己的人間迷惑行為?人物塑造也是路陽導演作品的一大弱點。楊冪在《繡春刀2》裡就演了一個究極工具人——負責被沈煉保護,以及當花瓶;在《刺殺小說家》裡還演了一個究極工具人——除了能打沒有任何作用。雖然我一直批評大冪冪的演技,但是這兩部戲真的不怪她,確實是導演的問題。這個人物就沒給她任何深入塑造的空間,就連她從小被父母拋棄這個設定都沒利用,僅僅就是有這麼一個設定而已。
但是如果說的導演不尊重女性,這就不對了,因為他男性角色也一樣有問題,只是女性更典型一點。雷佳音,飾演一個尋找被拐女兒的父親,演技沒話說。但是前期他面對警察,中期面對唱“小橘子”的拾荒兒童,明明可以好好說話一兩句就能解釋清的問題,非要莫名其妙地暴走,純屬自己給自己增加難度。好我可以理解,他是為了找女兒瘋魔了,但是後期他又莫名其妙地冷靜,一句戳破了於和偉的大陰謀並識別出小說家這個大機關。你非要解釋,說他雙相情感障礙,大腦時靈時不靈的,也行吧。但根源就在於導演功力不足,為了劇情強行設定人物,就讓所有人都變得很擰巴。於和偉演的大資本家也有這個問題,一個做這麼大生意的人,對自己的親密合作夥伴——能幫他犯罪殺人的那種親密夥伴,竟然不斷粗暴對待她,用言語自己她,直接把她逼跳反。這就是劇情殺嘛,是設定結局之後的倒推——知道楊冪一定要導向主角團隊,所以就設定劇情把她往那邊推。所以楊冪作為一個高階知識分子,公司高管,得知合夥人之前還有一個合夥人的時候,竟然第一時間得出瞭如下推理——你竟然殺了他?心思真的非常縝密了,推理程度堪比唐探3。原來你也覺得殺人是件不好的事啊,你上一秒不還準備搞死雷佳音和董子健麼。所以這幾個人物啊,性格都不豐滿,形象都不討喜,弧光都不完整。好的創作是人物推動、配合劇情發展,而不是劇情被動拉著人物走。人設豐滿,觀眾才會有代入感,才會跟隨人物的喜怒哀樂艱難困苦而情緒起伏。《刺殺小說家》沒有一個能帶著觀眾走的人物,所以看到後面部分,當劇情設定都紛紛展開之後,就會顯得非常乏味,有一種“電影怎麼還不結束”的感覺。
就這個,導演還想要搞惡政隱,還想影射。紅色的衛兵,兩派相鬥的人民,造派保派火拼,狂熱的信眾,打砸搶燒破四舊,還有一個赤、發鬼。什麼弒神都來了,什麼我還想活很久,你咋不讓赤發鬼直接念兩句“業未竟,鬢已秋”呢?京派導演就有這種臭毛病,幹啥都要反思一下,幹啥都要影射一下,就逮著那時候薅,薅得那啥像葛優似的。你想要惡政隱不是不可以,但是先得把故事講好是不?結果變成了人物為劇情服務,劇情為惡政隱服務,讓電影從頭到尾都在一種擰巴之中。姐姐讓弟弟向西不要回頭,也沒解釋西邊有啥,那就只能解釋為赤發鬼在東方,弟弟要去西邊迎接普世價值,反正太平洋沒加蓋不是?當然特效好確實好,但是這個特效……有必要嗎?只覺得浪費。特效不能為劇情服務,還是省點錢的好,否則還不如迪士尼的煙花實在。就好像陳思誠給長澤雅美安排了那麼普通一個角色一樣浪費——不過如果長澤雅美還能繼續參與唐探系列,我倒是能原諒陳思誠……路陽這個導演,就是有點手高眼低,老想講一個多麼牛逼涵蓋萬千的故事,結果人物設定都弄不好。《繡春刀2》就有這種毛病,裡面展示了一種明顯的反建制反政治情緒:閹黨是老陰X,文官集團是老陰X,崇禎也是老陰X,只有我沈煉是一朵盛世白蓮花,你們這些玩政治的天生就是想迫害我白蓮花!同樣是甯浩徐崢這一批人發起的青年導演扶持計劃,文牧野拍出了一個三十億的《我不是藥神》,郭凡拍出了一個四十億的《流浪地球》,路陽《刺殺小說家》八億,《繡春刀2》兩億,《繡春刀》九千萬——這是有原因的。所以別老想著“弒神”啦,先發自內心地去愛一下自己作品裡的人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