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電影《禁房情變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1967)日本版海報

自《靈慾春宵/誰害怕弗吉尼亞·沃爾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之後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佳作不多,《禁房情變/金色眼睛中的映像/春色撩人夜/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1967)算是她進入中年以後的最後一部代表作,此片改編自卡森·麥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的同名“南方哥特”小說,以好萊塢的標準,原本是個很難改編的小說。

與伊麗莎白·泰勒合作的是約翰·休斯頓John Huston和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伊麗莎白·泰勒的表現不可謂不出色,只是因為戲份的因素,被馬龍·白蘭度的光芒掩蓋了。有評價馬龍·白蘭度在這部電影中“表現出了一個脆弱的男人面對無疾而終的愛時的狂躁與迷茫,這或許是他最本色的出演。”由於《禁房情變》的氣氛過於神祕,對當時的大部分觀眾來說難以理解,因此反響一般,未能拯救伊麗莎白·泰勒持續下滑的事業。

這以後,伊麗莎白·泰勒的作品再也沒有成功過,她的演藝生涯到了谷底,從中年到老年的轉型過程基本以失敗告終。就在演員伊麗莎白·泰勒幾乎快要宣告終結的同時,“名人”伊麗莎白·泰勒誕生了,她再也不能幫助投資商賣出電影票,但依然有帶動雜誌和小報銷量的能力,也有辦法為慈善事業籌集到鉅款。

《禁房情變》算是伊麗莎白·泰勒最後一次正式出演的電影長篇。在片中她與馬龍·白蘭度出演對手戲,後者扮演一位美國南部的同性戀軍官,苦苦暗戀著一名士兵。這是一部瘋狂的雙性戀議題的影片,其中一個角色甚至用園藝剪刀剪掉了自己的乳頭,伊麗莎白·泰勒似乎是整個房間裡最正常的角色。

一個始終感覺被損壞被侮辱的同性戀,一個性取向模糊不定的變態偷窺者,一個風騷美豔的少婦,一個所有人都認為是神經病的非神經病者以及比她更神經的亞洲僕人,這絕對是超越那個時代的題材,可是電影看起來總讓人難以琢磨,如同我們去理解伊麗莎白·泰勒的另一部電影《夏日驚魂/夏日痴魂/去年夏天Suddenly, Last Summer》(1959)那樣。原著是20世紀上半葉最著名四大同性戀小說之一。

《禁房情變》是美國南方著名女作家卡森·麥卡勒斯(1917—1967)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的南方軍營為背景,主要講述了兩對軍官夫婦、一位士兵之間的糾葛。上尉潘德騰(馬龍·白蘭度飾演)外表威風凜凜,實則是個無能的傢伙,他的妻子利奧諾拉(伊麗莎白·泰勒飾演)和相鄰而居的蘭頓少校(布賴恩·基思Brian Keith飾演)暗度陳倉南來已久。

電影《禁房情變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1967)劇照

少校太太艾莉森(朱麗·哈里斯Julie Harris飾演)飽受心靈創傷,處於身體和精神雙重崩潰的邊緣。二等兵威廉姆斯(羅伯特·福斯特Robert Forster飾演)對野性而美麗的利奧諾拉暗戀不已,趁她熟睡之際夜夜潛入房間加以偷窺,而這時潘德騰上尉已經鬼使神差般迷戀上這位擁有健美體魄的普通士兵。

在無法入睡的漫漫長夜裡,艾莉森幾次三番見證了黑影進入上尉家裡的情景,終於有一次她衝到上尉的面前進行告發。懦弱而虛偽的潘德騰非但不敢去驗證事實,反而道貌岸然地指責艾莉森的“瘋癲”,致使她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不久死於心臟病。當威廉姆斯再次出現在熟睡的利奧諾拉身旁時,遭到了潘德騰的致命槍擊,故事至此落下了帷幕。

電影《禁房情變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1967)劇照

導演約翰·休斯頓屬於好萊塢片廠時代典型的“cut-to-cut”風格導演,即機內剪輯(editing in camera),沒有單機拍攝時代許多導演“shooting for protection”的習慣。以前好萊塢用coverage這個詞來表示對同一個場景的某種拍法,一個場景coverage次數越多,後期選擇的餘地就越大,但約翰·休斯頓一般只用一兩個coverage,所以偶爾會出現鏡頭不夠用。一般情況下,coverage越少的導演,平均每個鏡頭的持續時間(ASL)會偏長。

比如馬龍·白蘭度駕馬失敗,狼狽地回家,伊麗莎白·泰勒去臥室探望他並問他馬有沒有受傷,這場戲100秒,只有四個鏡頭,可能只用到了同一個機位下兩條master shot,另外插入一個馬龍·白蘭度的response shot。很節儉的用法,試想有的導演不用上八、九個正反打豈能甘休?所以在拍攝方法上,約翰·休斯頓是靠近約翰·福特John Ford、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這一極的,即精確、節儉;而另一極的導演應該包括羅伯特·奧爾德里奇Robert Aldrich、塞繆爾·富勒Samuel Fuller、安東尼·曼Anthony Mann和喬治·史蒂文斯George Stevens。

導演約翰·休斯頓在電影《禁房情變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1967)的片場跟馬龍·白蘭度說戲

首先,《禁房情變》在人物塑造、場景設定等方面,閃耀著浪漫主義的動人光輝。在戒備森嚴的軍營裡,從小恪守父親禁慾主義教導、入伍後循規蹈矩的威廉姆斯,卻夜夜闖入上尉夫人臥室偷窺得如痴如醉:“綠色的朦朧月光灑滿了房間。上尉的妻子睡著了……士兵極其緩慢地踮著腳走到床邊,向上尉的妻子俯下身去。

月光溫柔地照亮了他們的面孔,他離她如此之近,都能感受到她溫暖勻稱的呼吸。士兵陰沉的眼睛裡起初是專注的好奇,漸漸地,嚴肅的臉上被喚起了一種狂喜的表情。年輕的士兵感覺到一種過去從未知曉的甜美,那麼強烈,那麼奇特。”而頤指氣使的潘德騰上尉,對威廉姆斯過於沉醉而無法自拔,以至於身不由己地屈尊悄悄尾隨和偷偷觀察。

《禁房情變》可能是約翰·休斯頓最被忽視的一部傑作,有相見恨晚之感。當時約翰·休斯頓很想原著者卡森·麥卡勒斯親自來改編劇本,但拍攝之際她病入膏肓,未能實現,第二年作家病故,兩個多月後電影《禁房情變》上映,但當時上映後的評論一般。

電影《禁房情變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1967)劇照,羅伯特·福斯特Robert Forster飾演的二等兵威廉姆斯令劇中的馬龍·白蘭度為他瘋狂

本片當然是部彩色片,金光燦燦的,但影像風格上其實更接近黑白片,chiaroscuro比色彩重要。(攝影師是義大利大佬Aldo Tonti,曾為若干部新現實主義扛鼎之作掌鏡,當然這又是不同的風格。)

“和平時期的哨所是個單調的地方。不是沒有事情發生,但它們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十分雷同。軍事基地本身的總體規劃增加了這種一成不變–巨大的混凝土營房,一排排整齊的軍官之家,每一間都和另一間一模一樣,體育館,教堂,Golf場及游泳池——一切都根據刻板的模式所設計。不過,哨所的單調主要是它的與世隔離和過度的安逸造成的,一旦男人踏入軍旅,他只需亦步亦趨就可以了。與此同時,哨所裡偶爾會發生一些不太可能再次發生的事情。南方有一個軍事基地,幾年前就發生過一起謀殺案。這出悲劇的當事人有:兩名軍官,一位士兵,兩個女人,一個菲律賓人和一匹馬。”

電影《禁房情變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1967)劇照

每場戲之間都用疊化,就是為了造成時光流逝、日復一日、度日如年、窮極無聊、十分雷同的印象。

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說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在《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1976)裡那段極為著名的對鏡自白“You talkin’to me?”是受到《禁房情變》中馬龍·白蘭度類似表演的啟發。

《禁房情變》裡最好的算是音樂了,約翰·休斯頓是出了名的多才多藝,他也真是特別會用音樂。正好在《How I Makes Film——An Interview with John Huston》裡找到了他怎麼用音樂的,他在剪輯階段,就配合著剪輯的調子選音樂,他極為痛恨裝飾性的音樂,音樂不應該只是去強調畫面,音樂本身必須具有戲劇性功能,去講故事。換句話說,音樂必須是獨立的。最好的例子是結尾配合著電閃雷鳴的音樂高潮,完美。以及馬龍·白蘭度騎著老婆的愛馬“火鳥”在樹林裡失控了,配樂接近完美。

電影《禁房情變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1967)劇照

本來馬龍·白蘭度在《禁房情變》裡角色最早是定好由蒙哥馬利·克里夫特Montgomery Clift來扮演的。但至1956年的一起嚴重車禍的車禍改變了蒙哥馬利·克里夫特的生活。或許是這次意外徹底 擊垮了蒙哥馬利·克里夫特內心僅存的堅強,經過整形手術後,他的生活急轉之下,他吸毒、酗酒和選擇放縱的生活。在與馬龍·白蘭度一起拍完《百戰雄獅The Young Lions》(1958)之後,蒙哥馬利·克利夫特反常規的舉動變得越發不可收拾,他甚至被人發現在大街上裸奔,而他的一些好友和製片人漸漸疏遠了他。不過,幸運的是,他總是能夠得到一些女性的無私幫助。

在《禁房情變》中,馬龍·白蘭度替代蒙哥馬利·克利夫特演繹丈夫這個角色,也不知道是無心插柳抑或有意安排,片中的伊麗莎白·泰勒再次被安排上一個對同性的興趣大於對她的男人。馬龍·白蘭度身穿英挺軍裝卻在其中一幕受不住抑壓而崩堤,坐在地上哭泣得像個被人欺負的小女孩。伊麗莎白·泰勒正好相反,絲毫不懼軍令如山,她就愛如狼似虎地挑逗營中大小軍官,還在眾目睽睽下以馬鞭一下又一下朝馬龍·白蘭度的臉上揮打——美其名曰是被無理虐打的愛駒報仇雪恥,但那咬碎銀牙的背後,弦外之音十分響亮:“為什麼你生是男人,卻沒法履行男人的天職?”

電影《禁房情變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1967)拍攝時,馬龍·白蘭度和伊麗莎白·泰勒在外景地合影

1959年,伊麗莎白·泰勒為蒙哥馬利·克里夫特在田納西·威廉姆斯Tennessee Williams寫的電影《夏日驚魂》中爭取到了男主角的位置,遺憾的是,終日酗酒 的他顯得與整個劇組格格不入,當導演和製片人想要炒掉他的時候,兩位主演伊麗莎白·泰勒和凱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以集體辭演相要挾,才換回了他象徵性的出演。

1966年,伊麗莎白·泰勒又為蒙哥馬利·克利夫特爭取到《禁房情變》的角色,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年僅46歲的他在1966年7月23日匆匆離開人世,而那個角色最後交給了後來的馬龍·白蘭度,片中馬龍·白蘭度作為一名同性戀軍官和伊麗莎白·泰勒共同演繹了一場處於痛苦中的夫妻生活片段,或許這也算是伊麗莎白·泰勒對遠去的“閨蜜”蒙哥馬利的一種紀念。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肉體、感情和友誼的傷害之後,這個孩子般的男人終於放棄了這個令他困惑不解的塵世。

伊麗莎白·泰勒和蒙哥馬利·克利夫特出席首映活動留影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馮小剛自己出演的電影有哪些 老炮最終還是沒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