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第一次透過《破壞之王》認識吳孟達--中國古拳法傳人,還認識了段流水大師兄,以及那個身材勁爆的阿麗和周星星。這部片子帶來感官刺激異與以前看過錄像帶,所以我跑遍了所在城市所有錄影帶租賃店,借來了所有周星馳影片包括《江湖最後一個大佬》。讓我整整歡樂一個暑假。

意猶未盡看完了所有的影片發現只要是周星馳片子裡都會出現吳孟達,他負責醜、怪、壞,周星馳負責痴、帥、牛。這兩個人在我的印象裡緊緊的綁在了一起,有點郭德綱和于謙的感覺。我開始期待他們的新片子,期待他們兩個之間的火花,帶來的開心。

但自從《少林足球》之後,就感覺周星馳片子跟以前風格出現了變化,再到後來周星馳片子裡再也沒有了吳孟達,總感覺有那麼點遺憾和欠缺。

吳孟達面對媒體表示“檔期、生病”生病等原因,坦言只要沒死就還會有機會,周星馳從來沒有正面回答過這個問題。從黃金搭檔到不相往來到底發生了什麼?

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過人“需求層次”理論,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和愛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抽象出來人性無非是“需求”二字。

放眼過去,無論在歷史長河還是當下社會,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他們之間的聯絡都在 “需求”二字。

從社會形態和經濟特徵,從與親人相處到戀愛結婚他們之間關係也都在“需求”二字

還是先從周星馳和吳孟達說起。

在周星馳還在跑龍套的時候,吳孟達已經在《射鵰》裡是大官角色了,可見出道成名較早,但後來沉淪之後無人問津;而周星馳則在等待他的貴人李修賢、萬梓良來發現他。

一個已經到了底部需要反彈,一個在臨界點等待突破,這麼兩個人在《賭聖》裡首次碰撞,產生了火花,彼此的需求在這個點迸發了,相互得到滿足,一直維持到千禧年。

這10幾年光景裡,二人相互需求相互滿足。但星仔變成了星爺,吳孟達年長的緣故變成了“達叔”,從這裡可以看到周星馳的人生髮生的化學反應更大。

香港娛樂圈對周星馳的標籤是天才,演戲的天才,在我看來其實他更是一個偏執狂。英特爾CEO安迪格魯夫曾經說過只有偏執狂才能成功。周星馳用“偏執“修煉了他人生最長的劍,忽略了人情世故,造成了非議種種。

周星馳解決了生存需求、安全、歸屬、尊重的需求之後,他想要的更多,不僅僅是一個憑藉無厘頭表演風格走紅的演員,在自我的提升中否定自己的過去;而“達叔”經歷了沉浮對人生看的很透,只想工作和賺錢。對未來需求的不對等,讓兩個人在合作中漸行漸遠。

雖然所有人都期待他們會在合作,但作為偏執性格的周星馳來說,他最新的需求賽道已經不是演員,而是成為導演,讓人記住他的新身份,就要去切割過去,大家所有的一廂情願直到到吳孟達死去沒有實現,這注定就是一個完美而又遺憾的結局。

周星馳又是一個孤獨的悲情主義者,他所有的作品都是悲情的核心。熱鬧的場面藏著一個孤獨自己,越熱鬧越孤獨,也許這種不完美的結局符合他的性格吧。人性需求釋然沒有完美。

愛情也一樣。什麼是天長地久,什麼是兩相思守,在需求面前都是赤裸裸的交換吧。

你的需求,我可以交換,我的需求你可以交換。一見鍾情也罷,日久生情也罷都是離不開需求交換。

大學時代的戀愛,不會考慮什麼柴米油鹽醬醋茶,喜歡就好,因為需求很簡單,有人陪伴,一起看書,吃飯,看電影,包括XXOO,需求就是這麼簡單,滿足帥氣,陪伴的等等就可以。畢業了,不再是兩個人的需求,也許是社會和3個家庭的需求,在無法滿足需求的情侶們,彼此分開,奔向下一個滿足需求的人。

“人生若是初相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婚姻就是彼此需求達成的長期產物。踏入社會,兩個人或兩個家庭以及彼此神秘感被滿足。幸福和甜蜜盪漾在婚宴親人的笑臉中。在婚姻歷程裡,隨著大家成長彼此的需求此消彼長,慢慢的不對等,產生了各種矛盾等,導致婚姻出現問題。但離婚這一步都是謹小慎危考量過的,別人能不能滿足我的需求或者我的需求能不能自我滿足?能滿足離婚是註定的;不能滿足或者不確定滿足,大家都會為沉沒成本買單,變成過日子吧,跟誰都一樣,是這樣嘛?就是這樣!三觀在合,需求不滿足就像沒有水的玫瑰,早晚會枯萎。

成人的世界沒有敵人只有利益。利益是什麼就是需求!最近很流行一句話,“我們更高處見”。親人、朋友、戀人都會分開,高處見的也許還會在一起,高處見不或許就跟吳孟達和周星馳一樣了。

當一個人赤條條的來到這個世界上,還能指望有人陪你走黃泉路?總會有人先離開。

滿足需求的時候,會有更多的人陪你在現實這個煉獄裡前行。

讓我們更高處見吧

6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影星吳孟達因病去世,享年68歲,為何手術成功沒保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