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宇宙超度指南》一書中,李誕曾說:“這世上能給人選的多數都是假象,其中最假的就是讓人以為自己有得選。”

如今,這句話用在《吐槽大會》身上,似乎最合適不過。

五年以來,《吐槽大會》的豆瓣評分持續下滑,行至第五季,已經來到了6.0分的及格線邊緣。曾經,讓觀眾眼前一亮,感慨吐槽還能這麼玩、明星還能被這樣“埋汰”的《吐槽大會》,漸漸變成一檔了“沒心沒肺看才會覺得好笑”的節目。

對於評分降低、越來越不好笑、變成“洗白大會”等質疑,李誕在節目中坦言“都有了解”,對此,他給出的解法是“改版”。全新賽制下,全程淘汰賽制、組隊PK、爆燈等玩法,讓《吐槽大會》變得更像《脫口秀大會》了,但卻並未如願喚醒這檔老節目的活力。

脫口秀節目的尺度,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它的好看程度,但第五季,《吐槽大會》的吐槽力度越來越輕柔了,嘉賓氛圍也越來越和諧了。和前兩季一樣的避重就輕,一樣在無傷大雅這一安全範圍內的吐槽射程,讓《吐槽大會》逐漸失去了靈魂。

改版,確實是《吐槽大會》的可選之路,但或許,它只是李誕口中“能選的假象”。

“錯位”的賽制改革

2016年至今,《吐槽大會》已經走過了五季。前四季,節目在豆瓣的評分分別為7.6分、6.9分、6.2分、6.2分,評價人數分別為28720、24787、27436、31199。節目雖長壽,但持續走低的評分與受眾規模的原地踏步,都意味著《吐槽大會》來到了不破不立的瓶頸期。

從《吐槽大會》第五季對賽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動,不難看到主創團隊對瓶頸期的焦慮。

21位嘉賓中,主咖需要透過自爆槽點“競爭上崗”,在所有嘉賓中挑選成員進行團隊作戰。

每期節目中,三個戰隊中的隊員將輪番登臺吐槽,進行兩兩對決,透過現場觀眾投票產生吐槽熱力值。為了增加看點,《吐槽大會》第五季還在所有嘉賓吐槽完畢後設置了“補刀環節”,由主咖在自己隊伍中挑選隊員,面向臺上所有嘉賓進行“補刀吐槽”,若補刀超過全場最高熱力值,則主咖積分翻倍,若補刀失敗,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一個賽段之後,各隊會按照隊員積分進行隊內淘汰,再重新迎接“補位嘉賓”。

通俗來說,《吐槽大會》的改版就是單本劇變連續劇。無疑,這一切指向的都是透過更殘酷的賽制來強化節目的綜藝效果,但節目賽制越殘酷不等同於越好看。主咖自爆環節的尷尬、補刀環節的亂序和無規則、選人環節的無趣,都讓觀眾對《吐槽大會》第五季的改版產生了一個統一評價——“不如不改”。

儘管《吐槽大會》第五季的賽制改版成為了嘉賓稿子裡的素材,如王建國便吐槽節目規則好像“高階賽制鬥地主”:“你們沒有發現,就是我們公司(笑果文化)現在所有的節目,都被他(李誕)改成比賽了,他天天自己在家也不寫段子了,研究怎麼比得更激烈,你咋不舉辦奧運會呢?”

但作為《吐槽大會》的嘉賓之一,王建國的吐槽說到底還是隔靴搔癢,並未直擊改版之弊。

李誕試圖將《脫口秀大會》的殘酷賽制複製到《吐槽大會》,但《脫口秀大會》第三季8.1的評分與《吐槽大會》第五季6.0的評分,證明了這種複製挪用的失敗。

且不說固定嘉賓模式下,如“閻鶴祥搭檔郭麒麟去跨界了”、“雪國列車CP”等諸多槽點都會被反覆提及,缺失新意,本質上來說,此次改版與《吐槽大會》是錯位的。

《脫口秀大會》的參賽者主要由王建國、龐博、思文、呼蘭等人構成,對這些需要自行創作段子且需完全對自己表演負責的脫口秀演員來說,節目全程淘汰賽制無疑是強化競爭氛圍、倒逼優質內容創作的絕佳手段。但《吐槽大會》的參賽者來自各個圈層,他們的劇本多數由編劇負責,在這一背景下,淘汰壓力對優質段子的創作帶來的直接影響便大大降低了。

就如觀眾吐槽一般:“就像跑步比賽你的腿都是用的別人的,怎麼看都沒比賽的感覺。”

消失的敢說與好笑

易立競道出的,是《吐槽大會》如今面臨的真正難點,節目的困境不在於賽制激不激烈、單不單一,而是節目的吐槽質量與水準正在直線下跌。

第五季,主咖之一黃奕以自己昔日的影視劇《上錯花轎嫁對郎》為梗,調侃秦昊是“上錯花轎嫁對娘”。節目播出後,伊能靜直接在微博回懟:“女人大就是娘,怎麼沒聽過男人大嘲笑是爹?什麼時代了,寫稿的人請學會尊重女性。”

誠然,脫口秀是冒犯的藝術,卻並非低俗的藝術,類似上述這種內容創作力度的失控,即便容易產生“笑果”,也很難讓觀眾舒服。

段子質量下滑、力度失控,已成為《吐槽大會》的新常態。

第五季中,雖然許知遠在吐槽熱力值PK中落敗,但它所有槽點都是圍繞自身對文化的反思形成的,如面對別人對他的相貌攻擊,他直言“審美的偏狹是一種智力的缺陷”;吐槽張大大時質疑“我們這個時代還有人因為被黑而走紅”;如藉助直播帶貨的流行吐槽當下時代消費主義的盛行與精神世界的匱乏。

言辭犀利,幽默又兼具智慧,讓眾多觀眾感慨許知遠的吐槽才是《吐槽大會》應有的樣子。但幾季以來,《吐槽大會》舞臺上的“許知遠”並不多。

華語脫口秀第一人黃西曾說:“脫口秀是一個人看世界的角度。”這意味著脫口秀的價值核心不僅是搞笑,還有脫口秀演員關於世界與社會的深度思考,這一點《脫口秀大會》做到了,因為它在輸出價值與觀點。而《吐槽大會》五季以來剩下的逐漸只有好笑,如今,這份好笑也在慢慢消失,因為節目不敢說了。

前兩季,《吐槽大會》喊出的口號一直是“吐槽是門手藝,笑對需要勇氣”,後來,這個口號變成了“吐槽,我們儘量來真的。”但事實卻是,這個舞臺上的吐槽越來越小心翼翼了,這個舞臺上的人越來越不敢說話了,整個節目開始變得無比“Peace&love”。

早在前幾季,《吐槽大會》節目中嘉賓的槽點就變成了熱搜上普羅大眾皆知的,如李佳琦的不粘鍋事件、朱丹的主持失誤、吳昕的大齡未婚、袁詠儀的愛買包等,明星身上這些萬年老梗般的槽點,幾乎等同於“沒槽點”。與此同時,缺乏力度與誠意的“車軲轆式吐槽”,也讓觀眾覺得不痛不癢。

此外,一些大眾認知中的“汙點藝人”,甚至也能登上《吐槽大會》進行委婉洗白,實現自己的宣傳訴求了。這也是《吐槽大會》被質疑變成“洗白大會”的原因。

曾經,曹雲金在《吐槽大會》上犀利迴應與郭德綱之間的爭議,當時曹雲金身上被媒體和大眾廣為議論的耍大牌、留髮票、背叛師門等槽點都在《吐槽大會》上被一一提及。曾經,李誕與池子吐槽娛樂圈明星時“花式不留情”,如今,這些都已經一去不復返。

深度、好笑、力度都在慢慢消失下,《吐槽大會》缺的是“神”,而不是改版帶來的“形”。

無地可使的力氣

有句老話說:“做節目就像捧著個火鍋,既怕燙著自己,又怕燙著別人。”這或許是《吐槽大會》舉步維艱的根本原因。

脫口秀是冒犯的藝術,一旦有了限制,就成了茶餘飯後的玩笑話。如今的《吐槽大會》,既不能冒犯市場尺度、冒犯明星及他們背後的圈層與粉絲,多向桎梏,造成了《吐槽大會》的原始困境。

五季以來,《吐槽大會》被刪減了兩期內容,刪減原因無外乎是尺度太大、散播不良价值觀等,如第一季池子吐槽王琳的片段及後者的回懟中都夾帶著諸多“帶色段子”。作為一種舶來品,僅尺度大這一屬性就註定脫口秀在國內的公開表演一定是要“收著”的,也意味著做一檔脫口秀節目有著太多限制需要顧忌。

因此,《吐槽大會》開啟知名度後開始選擇放大明星這一賣點,以明星的影響力來為節目持續引流,同時減輕“弱化吐槽犀利度”帶來的負面影響。但這又產生了新的問題:對於脫口秀這門藝術來說,吐槽不來真的便很難好看,但面對明星,《吐槽大會》的吐槽同樣只能“收著”。

《吐槽大會》的原版節目美國《喜劇中心吐槽大會》,請的不僅都是賈斯汀·比伯、瑪莎·斯圖、查理·辛等渾身充滿負面爭議的明星,連吐槽尺度也可謂突破地心,如對性取向、涉毒、家暴、私生活混亂等黑點火力全開。

雖然觀眾看得爽,但讓明星們將自己的所有黑點及隱私暴露在公眾視野中,被嘉賓評判、戲謔,在國內外都不是一件易事。因此,《喜劇中心吐槽大會》也只能做到一年甚至幾年做一期的程度。

對一檔綜藝而言,明星資源意味著節目的嘉賓儲備量,也意味著節目的話題度、收視率、廣告贊助。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任何綜藝節目都要儘量避免開罪明星,對《吐槽大會》這種高頻率消耗嘉賓的節目來說更是如此。

因此,《吐槽大會》只能越來越和諧,這是它的無奈。以李誕為首的主創團隊知道痛點,也並非不想拯救這檔節目的“靈魂”,只是在種種原因綜合作用下,尺度與吐槽力度是無法改變的,能改變的只有賽制。

結果就是,不能燙著別人,只能燙著自己。

《吐槽大會》第五季開場便放出易立競對李誕的靈魂拷問,代表的或許是《吐槽大會》直面市場質疑的勇氣,但面對這些問題,李誕也只能撓撓頭選擇“改版”。力氣使錯了地方,也是無地可使。

12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肖戰,我要做回我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