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我們內地70、80後都是受香港歌曲和電影薰陶的一代,我們的青春記憶都與香港有關,我們對城市花花世界的想象,夢中情人和人生偶像,關於未來、愛情和夢想無不有著香港的烙印。發哥、星爺、達叔、流行歌曲、四大天王、古惑仔、金庸武俠......

香港電影是在昏暗幽深的錄影廳裡,一段與成長平行的青春故事。幾代人估計都有段關於光與影的記憶深藏在內心一隅,凌亂的錄影廳投影、快餐廳老闆的影碟機、地方電視臺的影視點播,魚龍混雜的香港電影已經構成我們的青春和成長。

李小龍的精武門,小馬哥的風衣和牙籤,黃飛鴻的無影腳和寶芝林……當然少不了達叔和星爺一對活寶,《九品芝麻官》《鹿鼎記》《大話西遊》《蘇乞兒》《逃學威龍》等等,他們的每一本片子我們如數家珍,都給我們帶來無數歡笑和記憶。

那一本本大字典一樣的錄影帶裡,包裹著一個個玫瑰色的世界,為那裡的故事,我們曾歡欣曾流淚。達叔和星爺幾乎成了點綴了我們的青春亮色,創造出一種爆笑的無厘頭文化,甚至部分養成我們今天樂觀豁達幽默的人生態度。

那個年代香港電影和音樂影響很大,幾乎是幾代內地人最初的文化啟蒙,就像吳孟達說演員是騙子,他們騙了幾代人。的確,香港電影給我們心靈極大的震撼和撞擊,成了屬於自己的"個人記憶",乃至共同的"集體記憶",可以跨越階層鴻溝,可以跨越城鄉和代溝......

然而曾經歡喜的達叔今天先走一步了;小馬哥只剩下一個穿風衣的剪影;陳家駒與香港皇家警察一起成了歷史名詞;如花已撒手人寰,寧採臣隨風而逝,聶小倩紅顏不在……尤其隨著南渡的“大家”凋零,饒宗頤、金庸、梁羽生、邵逸夫等先後離世,一個文星璀璨的城市逐漸泯然眾城也。

與之落幕的是香港的的地位,在內地大城市發展之下,香港逐漸失去昔日榮耀,大灣區中深澳都想取而代之。今天內地越來越看不懂香港人,看著這幾年廢青街頭亂相猶如看笑話,兩邊以文字表達為代表的文化心理漸行漸遠。

香港文化對內地的影響力已日漸式微,香港電影難得一見好片,香港流行歌曲不再流行,TVB、寶麗金、邵氏影城已成為古董。那個燦若群星的年代隨風而逝,現在香港娛樂只靠幾個人老珠黃的明日黃花苦苦支撐......

當今天粵語口水體在香港書面表達成主流,看不懂的新造文字在網際網路上大行其道,讓越來越多香港人在文化上與我們漸行漸遠。可以推論,香港今後恐怕再也難出現影響華人世界的文化傑作。

過去香港之所以繁榮皆因有一大批移民,剛看了下《十三邀》採訪吳孟達,他是七歲時從廈門移民香港的。當年社會風氣開放,經濟上抓住時代機遇,才能百家爭鳴各領風騷,才能在娛樂文化上引領內地幾十年。

香港有過往的輝煌,也有過當下的頹勢。可以說香港文化影響力是伴隨著經濟一起浮沉,尤其是近年來東亞中心重返大陸,龐大的人口基數、騰飛的工業經濟,加之教育水平的提升、網際網路的普及,以及大一統的文化帶動了內地全方位的發展。中原文明重心已重回北上廣深、甚至杭蓉西這些強二線城市。

今天我這種輓歌般的抒情一方面讓香港的過去顯得輝煌無比,另一方面也讓它現在的落寞相形下更加淒涼。我們這一代受香港文化影響至深的人,都已經慢慢長大、成熟、變老,我們明知無人經得起歲月的打磨,卻不願看到今天的香港變成這般模樣。

然而,歷史的車輪始終向前,碾成了一條永遠不變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再見達叔,再見青春!

撰稿|周為筠

主編|王千馬

編輯|大腰精

製作|粉紅女佩奇

4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我的野蠻女友》,全智賢的純愛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