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今年春節,inker們看電影了麼?

春節觀影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年俗。

今年已經誕生了2部破40億的影片。

《你好,李煥英》貓眼預測票房52億;《唐人街探案》貓眼預測票房44億。

毫無疑問,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中國票房榜前五了。

今年可以堪稱史上最強春節檔。

“最強”春節檔?是必然還是偶然

不必小印多說,春節上映的7部影片,各位看官心中應是已有成算。

這邊《你好,李煥英》和《唐人街探案3》爭奪票房冠軍。

那邊陳坤+周迅的組合,《侍神令》的出現似乎讓觀眾看到了畫皮昨日重現。

《刺殺小說家》則選擇奇幻賽道,承襲了路陽導演在《繡春刀》中的高水準,這種世界觀沒拍崩不容易。

而《新神榜:哪吒重生》則是賽博朋克的未來世界與中國神話傳說人物的結合,也頗有新意。

《熊出沒狂野大陸》不愧是最穩定的兒童動畫大電影,有孩子的家庭逃不過的魔咒。

《人潮洶湧》改編自日本電影《盜鑰匙的方法》,可惜天王劉德華並沒有將這部喜劇帶火。

花團錦簇下,有一種聲音在暗流下湧動:

史上最強春節檔只是偶然現象,如同如黑天鵝一般的意外事件,不具備可參考性。

由於疫情壓制了一年的觀影慾望,就地過年的政策導向,電影成為城市中年輕人打發漫長假期的首選娛樂方式。

這種聲音無可厚非。

小印猶記得今年在北京就地過年、百無聊賴之際,遭遇的以下事故:

初一去盒馬生鮮,全被買空;

初二逛朝陽公園被限流;

初三在商場停車場轉了半小時等不到一個車位;

初四開啟淘票票,發現與前三天一樣,普通影院票價動輒破百,哪怕豪華觀影廳680元的電影票都滿座哄搶而空……

這樣的日子持續到了大年初七,而如今工作已經成為主流,單日票房又迴歸了過於理性。

從這個維度分析,春節檔的成功,必然有一定因素歸功於高票價、疫情限制了人們的娛樂,節日觀影熱情觸底反彈等。

同時,人們觀影的目標也更加聚焦,形成馬太效應凸顯、票房集中的現象。

唐探3單日破10億,李煥英後來者居上,兩者已經佔據春節檔票房的80%。

《人潮洶湧》和《侍神令》的弱勢、《你好,李煥英》和《唐人街探案3》的強勢,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或許是因為春節檔的電影被賦予了閤家歡的標籤,越貼近這個標籤,越貼近高熱度、高口碑、高排片,似乎更容易衝擊票房。

由此也反映了一個問題,春節觀影已經成為閤家歡的一種重要娛樂方式。

所以,無論票價是否翻倍,都沒消解消費者的觀影熱情,電影消費已經深入人們生活。

從春節檔整體票房水平來看,2011年春節檔的票房總和只有3億左右。

而今年春節檔《唐人街探案3》的預售就已經超過了4億,排除2020年疫情引發的集體撤檔,整體票房水平確實持續走高,成長速度驚人。

如此,結論也很清晰了。

天時地利人和,促成了這個史上最強。

但如果沒有標準線上的電影大片、沒有觀影熱情的人群基數,哪怕再多機緣巧合,也難以堆出如此高票房。

大勢不可逆,因勢而利導。

這無疑為備受打擊的傳媒市場,注入了一支強心針。

我們越來越關注賀歲片?

春節檔是從什麼時間開始,逐漸成為我們春節“新年俗”之一呢?

春節賀歲片的發展,其實可以看成是中國電影工業發展的風向標。

起初,與春節檔最相近的概念是賀歲片。

賀歲片是由有“東方好萊塢”之稱的香港傳入內地,通常在元旦、春節期間上映。

為了滿足觀眾在逢年過節、尤其是春節期間普遍的心理需求,這就決定了賀歲片多是娛樂性、消遣性較強的喜劇片和動作片。

1995年,成龍大哥主演的《紅番區》作為第一部正式引進內地的賀歲片,獲得成功。

這也啟發了內地影人,在多方努力下,馮小剛導演的《甲方乙方》作為內地第一部自制的賀歲電影,獲得了3000萬票房,一經上映便成為熱議話題。

2002年,張藝謀則學習好萊塢商業片的手法與中國故事相結合,電影《英雄》票房突破2.5億,正式開啟了中國賀歲片“大明星+大場面”的商業大片時代。

馮小剛的《手機》、陳凱歌的《無極》、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各大名導佔據了賀歲片的市場。

當然,港片也很強勁,《無間道》《功夫》等也是票房的寵兒。

但那時候,春節檔並不是熱鬧的檔期,12月到春節之前才是狂歡季。

要想在闔家團圓的春節把人們從家裡拉出來,可不是件容易事。

但這個高地,你不去佔領,自然有人會去佔領。

2010年,一部史無前例的3D電影《阿凡達》上映。

技術手段的革新、特效的升級、遍地開花的營銷,帶來的視聽盛宴,開啟了春節檔的鑰匙。

國內導演自然不甘心放任好萊塢大片攻城略地,2013年起,春節檔只有國產電影排片。

2013年《西遊·降魔篇》總票房12.64億

2014年《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總票房10.45億

2015年《天將雄師》總票房:7.44億

2016年《美人魚》總票房:33.92億

2017年《西遊·伏妖篇》總票房:16.56億

2018年《紅海行動》總票房:36.48億

2019年《流浪地球》總票房:46.18億

2021年《你好,李煥英》打敗《唐人街探案3》已躍居榜首,衝著50億總票房殺去。

從歷年賀歲片票房冠軍來看,可以清晰把握住中國電影的發展和流行脈絡。

往年,我們賀歲檔,成龍大哥的動作片是賀歲必備。

但近年來《功夫瑜伽》《神探蒲松齡》等票房滑鐵盧,如今成龍更多作為前輩,與新生代動作明星吳京同框,從中國功夫到愛國軍旅,總感覺是傳承著什麼。

大眾喜愛的電影,在題材型別上,也經歷著變遷。

從馮小剛、王朔式小人物荒誕喜劇,到張藝謀、周星馳等大場面商業片武俠、仙俠、奇幻的發展。

最終隨著電影工業的逐漸成熟,充滿愛國主義、大國自信的《紅海行動》,開啟中國硬科幻大門的《流浪地球》,溫情小品式喜劇《你好,李煥英》,建立推理IP宇宙的《唐人街探案》脫穎而出。

隨著票房不斷突破的電影大盤,春節觀影已經成為大眾娛樂的剛需,更構成了一種日常化的生活方式。

賀歲片背後:中國審美的迭變

春節檔電影歷經20多年的變化,觀眾的喜好也不斷更迭。

90年代末,大家喜歡看馮式賀歲的幽默,含蓄幽默又不失溫情。

千禧年初期,觀眾則轉向了大製作,偏愛外國大片的那種震撼感,一部《英雄》開啟了春節檔的商業大片時代。

到了2010年,觀眾又愛上了《泰囧》那種惡搞類喜劇,既然過年閤家歡,那就要樂呵一把。

而現在,人們似乎又對溫情電影有所偏愛……

從馮小剛到張藝謀,從武俠到西遊,從王寶強的惡搞類喜劇到李煥英的溫情喜劇。

票房冠軍的變化背後,是中國大眾審美的迭代。

在中國票倉爆發的幾十年間,大家經歷了港片、好萊塢、商業片、大IP、小鮮肉等輪番洗禮,造成的審美疲勞,讓大明星+大場面+特效的商業片公式不再是萬金油。

隨著中國經濟、政治在全球的地位水漲船高,文化自信和國潮興起,新時代的國人關注現實多過玄幻,關注內容勝過形式,電影作為文化產品也是時代的對映。

《你好,李煥英》擊中了這一點。

來自小品的喜劇公式,雖顯直白,但最大程度地照顧了各年齡段的感官,符合閤家歡的特點。

將真實世界的母女之情帶入影片,最大程度地引發觀眾共情,帶動全民情緒。

同時,《刺殺小說家》《人潮洶湧》等在假期過後,逐步回暖,正是他的受眾群體發力的表現,成為春節檔票房的增量。

隨著不同圈層的分化,一部電影很難討好所有人。

不同型別電影的受眾群體逐漸細分,本次春節檔也顯示了這個格局,擁有推理懸疑、動作、科幻、親情、國漫等多型別、多元化的屬性。

路陽、陳思誠、賈玲等中國新生代導演已經從香港電影、中國大導演電影、好萊塢電影的手裡接下了接力棒,奮力爭先在前。

在院線電影春節檔引爆話題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一個新形式的賀歲電影。

《少林寺之得寶傳奇》《發財日記》《大紅包》等為網路適配的賀歲電影,雖不如院線電影的高階大氣上檔次,但也能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疫情加速了全球電影發行板塊中,網路流媒體力量的崛起。

過去一年來,迪士尼公主電影《花木蘭》登陸Disney+,付費點播;DC電影《神奇女俠1984》在HBOmax和影院同時播出……

當然,院線電影的主流地位,無論從政策導向還是樹大根深,還一時半會兒沒辦法撼動。

但在中國電影產業鏈的上游製作和下游宣發中,網際網路公司的影響和話語權越來越大。

在投資出品領域,BAT、貓眼、淘票票正在佔據更多席位。

在宣傳營銷發行環節,抖音快手微博已經成為病毒式營銷的主戰場。

網路繫結院線票房的回收定價模式,也是片方回收成本的一塊肥肉。

院線網路爭雄,逐漸形成新的電影市場業態。

最強春節檔已成歷史,傳奇不斷交替,我們且看,誰會是破紀錄的下一場?

ID:ink20160101

想要提升審美?來30萬有趣靈魂的聚集地!

這是你的專屬【文藝清單】這裡有你想了解的藝術故事審美常識分析

也有你想要的電影、音樂、書籍、紀錄片以下是這個號的近期推送:

《三刷封神,豆瓣高分燒腦電影清單》

《被“少女感”綁架的中年女人》

《中國女鬼為什麼漂亮又痴情?》

即可領取粉絲專屬福利!

可以參與抽獎贈書活動!

入選後可獲得豐厚稿酬!

5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豆瓣8.3《秒速五釐米》:致敬初戀,帶你回到青梅竹馬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