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長:風雨中的人性,這才是我們的災難片
這個國慶檔可謂是大片雲集,不管是《攀登者》還是《我和我的祖國》,亦或者《中國機長》每一部電影都廣受好評,今天我們來說一說《中國機長》這部電影。小編一開始對它關注,除了這部電影描述的事件本身以外,演員陣容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張涵予、袁泉兩位自然不用多說,絕對是妥妥的演技派。當看到副機長和第二機長分別是歐豪與杜江,乘務組中還有李沁和張天愛的時候,我就覺得不管電影本身如何,都一定要去看一看,雖然這個理由看起來很膚淺,但不得不承認,演員陣容對電影票房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
這部電影描述的是一個真是的案例,相信之前也有很多人關注過這個事件,小編當然也不例外,因此在影院裡看片子的時候,並沒有很緊張。整部電影走的線路其實是比較常見的:開頭輕快愉悅,中途急轉直下,推入高潮,經過波瀾,最終圓滿結局。一方面表現機組在乘客面前的沉穩、訓練有素,另一方面表現他們在生活中也是有血有肉、有所脆弱的普通人,從而在他們身上看到平凡人的閃光點。
今天小編就說幾個讓我非常難忘的情節吧。第一個情節,登機之前的準備工作。機長組提到的航圖、氣象圖等資訊為後續的情節做下鋪墊。乘務組檢查機艙情況核對各項安全措施。雖然都是比較小的幾個點,但是深切的反映了每一架航班起飛前機組人員都仔細核對過各項事宜,力保飛行圓滿成功。片頭劉機長在水中憋氣三分鐘,正是這來之不易的三分鐘,讓他在風擋破裂的最初階段,在缺氧的情況下,穩住了飛機,堅持到樑棟的到來。
第二個情節,第二機長樑棟從機艙頂著狂風進入駕駛艙的鏡頭。當時機艙處於剛剛釋壓狀態,狂風,缺氧,低壓,甚至很多的乘客都還來不及戴上氧氣面罩。樑棟當時頂著狂風,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向駕駛艙前進。他的向前,不是一個人的力量,而是一路上數雙手用力推著他,才得以一步一步的往前。到頭等艙距離駕駛艙僅有一步之遙的時候,一聲“男姐”,是對畢男的信任和託付,他相信畢男會拉住他,把他送進駕駛艙。
第三個情節,李沁飾演的周雅文在釋壓的一瞬間摔在機艙頂,隨後又重重的落在地上,陷入短暫的昏迷。畢男通過廣播呼叫數遍無果。所有人的聲音中都帶上了哭腔,周雅文巍顫顫的拇指出現在他們的視野中,接著,好像是接力一樣,拇指一個接著一個傳到前艙,傳到畢男的眼裡。那一刻我真的熱淚盈眶了。周雅文用力的按下了餐車的固定按鈕,跌跌撞撞的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拉下氧氣面罩,回道:五號,在位。
或許這些情節,有很大的影視化成分,但是,我相信在真實的情況下,他們也一定是像影片中一樣,堅韌挺拔的讓所有人都能放心。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四川航空特情事件需要被拍成電影,用一種更加容易被接受的方式傳播給更多人知道的原因。不光是給現在更多的人知道,更是留給以後的很多很多人知道,曾經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值得被大家都知道。
這些都是小編個人的一些觀影看法,也可能有一些沒有那麼專業,或者點評的不是特別到位,也希望大家見諒。不過在影片很多的細節中,我們真的可以看到在遇到災難時機組人員的兢兢業業、沉穩專注,也能看到劇組人員為了拍好整部電影付出的心力。中國民航近十年重大事故率是同期世界水平的十二分之一,我們應該為身在這樣的國家,擁有這樣優秀的民航而感到幸福和自豪,以及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