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在電影裡面,硬核的科幻電影最能代表一個國家的電影工業水平。

中國作為電影工業的後起之秀,用一部《流浪地球》,著實給中國電影工業正名了一把,甚至一度被網友推上了“亞洲第一”的寶座。

而作為被公認的電影強國韓國,怎麼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的出現,於是請來了宋仲基和金泰梨兩大人氣巨星拍攝科幻片《勝利號》,耗資240億韓元(1.4億人民幣),以打破韓國影史最高投資紀錄的姿態面世,真的有一種要和《流浪地球》一決雌雄的態度。

很可惜!江大俠看完之後,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在看電影期間甚至一度還睡著了!

可能韓國人不知道,《流浪地球》的成功是有劉慈欣出色的原作後盾,而《勝利號》只是在網羅各種科幻元素,在各種賽博的縫合下,尷尬地成為了科幻電影裡的拼湊。

對於《勝利號》而言,就好比你走進了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廳,上來的第一道菜竟然是滿滿一盤豬肉大蔥餡餃子,或者說像是五年前好萊塢重工業體系下的“快餐”。

比如說,在電影的開頭,你能首先看到《銀翼殺手2049》的影子;

之後賽博朋克化的地球,暗黑的色調+彩色霓虹燈的街景風格,幾乎和《攻殼機動隊》可以說是一模一樣。

還有宋仲基飾演的金泰浩是UTS太空護衛隊的首位指揮官,最終卻因拒絕殺人被開除,這不禁讓人想到了《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芬恩從帝國軍團中離職。

從《勝利號》中,你至少能看到17部科幻電影的影子,“借鑑”一詞在電影中運用得淋漓精緻,換句話說,就是隻要我電影看得夠多,科幻片我也能拍。

問題的核心在於韓國電影在工業化程序中試圖向好萊塢的腳步靠攏,把西方社會的主流意識投放到自己的電影上而不加以適應和調整,但是又沒有好萊塢那一套流水線一般成熟的工業化體系。

導演把幾乎所有的精力放在了好萊塢大片最愛的“視效”和“奇觀”上,人物塑造也是好萊塢那一套典型的,枯燥的,刻板的自我救贖。

所以整部片子顯得格外的撕裂,在東亞文化圈和歐美文化圈之間猶疑和矛盾,電影風格在大陸,港臺,歐美這些地區之間反覆橫跳,說白了就是誰牛逼學誰,但又不內消。

好在,《勝利號》裡相當多的特效鏡頭,導演並沒有為了多放幾個視覺爆點就完全忽略基礎邏輯。

如果不看《流浪地球》整個故事框架和宏大的背景,單從特效角度來講,《勝利號》是勝過《流浪地球》的,有好萊塢大片的既視感,太空垃圾,奈米機器人,各種飛船,給人以很強的視覺感受,不得不承認真的沒有浪費這一億多的投入。

所以丟擲一個問題,如果《流浪地球》和《勝利號》都是國外的電影,你會更喜歡哪一個?

答案是毫無疑問的,《流浪地球》。如果你對《基地》《路邊野餐》《三體》《2001太空漫遊》等等公認的佳作有過了解,你就實在是很難對《勝利號》這種如此淺顯直白的設定有太多興趣,在太空中打槍這種事情,對想象力的要求實在是太低,奈米機器人復甦地球環境這種事,則更像是玄幻情節。

其實,一個國家出現科幻電影跟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息息相關,雖然我們的國家科技實力尤其是航空科技事業快速發展,但是出現一部讓觀眾能夠接受自己的科幻電影,這條路一直走的很難。

好像我們一直擅長奇幻電影,這也很跟我們的傳統文化有關,《西遊記》、《封神榜》等大量的奇幻神話傳統文化遺產奠定了巨大的文字以及觀眾基礎。而科幻電影,一直到《流浪地球》的出現,才彌補了這一空洞。

嚴格意義來說,《流浪地球》是一部災難電影,並且之後沒有形成一個產業效應,出現一批科幻電影,根本沒辦法和好萊塢八九十年代的《銀翼殺手》《異形》《ET》相媲美。

至少,現在還在初步摸索階段。

6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電視劇《斗羅大陸》資料整理——德塔文週報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