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琅琊榜》改編自海晏的網路同名小說,這部劇在國內、國外頗具盛名。雖然這部劇的歷史背景是架空的,但導演決定將其要打造成更具文化內涵的正劇,便將背景設定在先秦至魏晉這一歷史時期,專門請來《甄嬛傳》的禮儀指導張曉龍團隊跟組演示禮儀。不僅向世人呈現一場關乎中華傳統禮儀文化美感的視聽盛宴,也彰顯了中華民族傳統儒家文化的魅力。本文將從容禮這一角度出發,分析其展現的儒家文化的影響。

一、容禮概述

禮學在儒家學說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孝經》中有“曾子避席”,成為尊敬師長的典範;《弟子規》中說哥哥應當慈愛地對待弟弟、弟弟應當尊敬順從哥哥的說法,成為兄弟之間的倫理規範;《禮記》中有尊老愛幼、崇尚道德, 成為社會處事法則……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早期的儒家禮學根本特點是規定了古人的衣冠體態、行為品德。因而早期的儒家禮學又被稱為“容禮”。在《禮記》中有一段論述可以說是“容禮”的大綱性提要,翻譯過來是“君子九容”, 也就是腳步要穩重、手勢要恭敬、眼神要端莊、嘴巴要閉緊、聲音要溫順、頭顱要放正、呼吸要柔和、站姿要周正、臉色要莊敬。

電視劇《琅琊榜》中有一段正是體現了“容禮”。蘇宅下起漫天大雪, 身披大氅立於簷下的梅長蘇正在賞雪。只見他劍眉星眸、風度翩翩,是為君子典範。彼時,蘇宅的其他侍衛、傭人在長廊間忙碌、穿梭、行禮。禮儀文化在這部劇中已全然不是配角,而是深入人物性格、畫面骨髓、情節勾連。一切都行雲流水、恰如其分。

禮儀反映的是個體的精神面貌、道德修養、文化素質, 也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開放程度、繼承發揚精神、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電視劇《琅琊榜》不僅體現了個體的品行修養、人格魅力,也呈現了中國作為“禮儀之邦”的歷史底蘊, 以及儒家思想的豐富內涵。

二、以五官之容展示儒家修養情操

《禮記·冠義》中講:“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也就是說,“容禮”首先要保證目容端莊、聽容恭敬、色容溫順、言容優雅。《琅琊榜》第十一集,有一場別開生面的“朝堂論禮”。雲南穆府的穆小王爺親自攙扶隱士大儒周玄清走進朝堂,即使時間緊迫,老先生依然在大殿之外行長揖之禮,盡顯大儒風範。此種風骨使得高高在上的皇帝都從龍椅之上站了起來。這場戲中,導演並沒有呈現口舌之辯的具體內容,而是以幾個緊張的鏡頭和深沉的音樂帶過。大概是因為“禮”在人心,無須爭辯。

仔細觀影可以發現,《琅琊榜》中每個人物的行禮方式還體現其各自的修養性格。同樣是妃嬪行禮,靜妃舉止優雅端莊、貴妃則透著俏皮可愛。靖王一板一眼的行禮也體現他的耿直性格。電視劇有一處片段是靖王要替赤焰軍平反,請梅長蘇籌謀。梅長蘇連發三問,指出此事的危險。靖王只是連答三個“我知道”。

繼而,梅長蘇向靖王行跪拜禮。原本靖王只要還揖禮就已經足夠,他卻也回給梅長蘇跪拜禮。從這一點,不僅可以看出他被梅長蘇的赤膽忠心、鞠躬盡瘁感動,也反映出他的仁德品性。

三、以身體之容呈現儒家禮數觀念

身體之容,首先是“立容”,梅長蘇無論是覲見皇帝, 還是接待客人,甚至在即將被抓走的情形下,都身姿挺拔, 不卑不亢。其次是“坐容”,《琅琊榜》中的人物除了跪坐, 還常常盤腿坐。再次是“行容”,靖王軍旅在外常常步履匆匆, 但被冊封時卻小步緩行。最後是“作揖之容”。電視劇中 有一處,霓凰郡主在得知梅長蘇正是林殊時,右手在左手之上,行了女子禮儀。要知道,有著赫赫戰功的的霓凰郡主向來都行男子之禮,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此處一改常態,有了小女子的心思和嬌羞,拿捏得恰到好處。由此可見, 他們的絕美愛情“不受長輩的制約,而是兩個靈魂的碰撞與吸引。”

在當下金錢至上、顏值至上的娛樂消費時代,以俗為美、以惡為美等等扭曲的價值觀佔據了部分人的心理。而影視劇

《琅琊榜》卻如一捧清泉,在泥沙俱下的市場中開出一片澄澈的天地,讓人耳目一新。它擔當起宣揚中國傳統禮儀文化的責任,貫穿其中的中國傳統禮儀文化除了體現中國人的修養情操、價值觀念,也彰顯了儒家思想、大國風範。子曰:“不學禮,無以立。”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具有價值性與傳承性, 我們應該懂禮、學禮、知禮,延續傳統美德。只有這樣才能立足於社會,才能使國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13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一直喜愛的女明星,從未讓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