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煥英》以45億的票房遙遙領先同期播放的賀歲片,多數觀眾們的一致好評讓這部影片一下子火了起來。可是,我仍然堅持我的觀點:
這部電影雖然很火,卻是以電影的形式取得小品的效果,讓你在小品演員抖開的包袱中大笑,賈玲後期持續的嚎啕大哭讓淚點低的觀眾跟著淚水漣漣,絕不是以情動人。
這部影片是根據賈玲前期改編的上過《歡樂喜劇人》的同內容小品改拍而成,對於看過小品的觀眾來說,再看這部影片已經沒有吸引力,更別說新意了,我覺得這是影片最欠妥的地方。
影片採用穿越的形式來表達一個女兒對母親的沒有做過一件讓她高興的事的愧疚,想透過穿越來彌補母親人生中的遺憾。出發點是好的,形式未免太俗套。每一個人的人生或多或少都有遺憾,自己都彌補不了,又何況是後輩子女。
母愛是柛聖的,偉大的。歌頌母愛應該是深情的,莊重的。這部影片明星陣容雖然強大,賈玲,沈騰,張小斐,陳赫,已經在被觀眾貼上喜劇演員的標籤,一出場就有笑感,母愛這麼深的情感僅憑他們一個一個的包袱如何能演繹得出來?觀眾一陣陣的笑聲中又能觸動多少人的心靈?
有人說這部電影是先笑後哭,到最後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哭。賈玲在劇中的哭是真的,對母親的情感也是真的。但是,好的電影應該以故事情節打動人, 好的演員應該以情感的精準演繹讓人心動,心痛,自己不哭或僅僅淚盈眼眶,觀眾卻泣不成聲。而不是一路跑的出聲的嚎哭所創造的氛圍讓觀眾跟著哭。難怪電影散場時,好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哭,只是看到賈玲哭自己也想哭。
"我的女兒健康快樂就行",李煥英對女兒的這種期許我還是贊同的。天下所有的母親沒有一個不疼愛自己的孩子的,只是愛的方式或慈愛或嚴苛有所不同。
李煥英對孩子的愛是慈愛的,也具有普遍性,也是絕大多數母親都能做到的,雖然可圈可點,但也沒有特別的動人之處,不足以打動我。
反倒是前幾天我看的一部名為《爸爸媽媽,我愛你》中的媽媽讓我感動地潸然淚下。為了火災中失明的兒子,媽媽義無反顧地獻出自己的視網膜,為了兒子上大學賣掉唯一可以存身的房子,為了兒子結婚拒絕與兒子相認,拒絕去婚禮現場。這些舉動只有疼愛孩子的母親做得出來,換了誰都不行。這就是母愛的力量!演員沒有痛哭流涕,一個眼神,一個舉動,都讓人淚流不止。
票房高,好評如潮,我無法理解,更不能人云亦云。聽從自己的內心,堅持自己的觀點,此片未能打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