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作者 / 坦克

“為什麼非要來春節檔呢?這部片子去普通檔期,不僅可以獨佔2-3周,票房或許有望翻倍,宣發費甚至也能省下一大筆呢”。

熱檔扎堆的問題我們已經聊過多次。今年春節檔兩部大片獨佔80%份額,也再次讓業界認識到了“春節檔頭部可以吃肉,尾部卻不可以喝湯”的現狀。

今年春節檔影片數量雖然下跌到了7部,但是依然有不少影片難逃虧損命運。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媒體、甚至普通影迷網友,也都會發出“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感慨。

但為什麼扎堆春節檔的現象會一直持續?不少片方甚至明知會賠本,但卻依然堅持“死守”春節檔。作為行業媒體,我們也曾連續多年春節檔呼籲過片方“不要盲目迷信春節檔導致檔期過分扎堆”,但最終為什麼依然行不通?在交了一次又一次的學費之後,為何大多數片方依舊對春節檔擁有一種“迷之自信”?我們今天一同來剖析片方定檔春節的深層次原因。

影片扎堆定檔春節的表層原因是什麼?

片方定檔春節的表層原因十分明顯,因為檔期容量大。

2016年的《美人魚》、2018年的《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以及2019年的《流浪地球》都創造了極高的票房成績,今年《唐人街探案3》和《你好,李煥英》更是攜手創造了兩部40億+的佳績。過去幾年即便是檔期的二、三位,也基本都能達到10億+甚至20億+的體量。

可以說,春節檔是內地影市票房密度最高的檔期,沒有之一。近幾年更是成為了剛需。此外,春節檔的票價相比普通檔期,還會穩定有著至少10%以上的漲幅,這也意味著在相同觀影人次下,影片在春節檔的票房會更高。

當然,春節檔並不是那麼好進的,這其中最大的門檻就是宣發費。

首先,除了動畫片之外,如果真的想要在大年初一獲得有效排片以及與之匹配的上座率,進入春節檔的宣發費起步價都是1億起。而如果想要擁有20%以上的排片或者有著20億+的票房預期,2億+的宣發費用是必不可少的。

而這也意味著,即便一部只有5000萬成本的影片,進入春節檔想要實現票房盈利,也要至少要達到5億+票房才能夠真正回本,在目前頭部影片動輒2億、3億,最高可達5億、6億成本的時代,要想實現票房盈利,至少要達到10億+票房。

春節檔擁有“無上榮光”,

都是誰在決定檔期?

伴隨著2016年春節檔《美人魚》豪取30億+票房,春節檔作為全年第一大的檔期的概念,已經愈發深入了所有業內公司的人心。而一部影片敢於定檔春節,也成為了一個標誌——如果一家頭部電影公司沒有任何一部影片在春節檔上映,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該公司在行業內的影響力。因此不少公司,都會想要在春節檔上一部電影。而對於二三線的電影公司來說,參與春節檔影片的聯合出品,也擁有無上的榮譽。

除了影片主控公司想去春節檔之外,電影導演也想進春節檔,尤其是導演公司是影片出品方之一的影片,在當前內地的導演中心制的特殊大環境下,導演通常意義上,不僅僅肩負著導演的職責,也肩負著製片人的身份,對於影片的檔期,甚至物料、宣發節奏,都享有決定權。從我們本身的渠道所瞭解到的,每年都會有1-2部影片,是導演堅持要進春節檔的。

平心而論,電影進入春節檔,的確會讓影片享有巨大的紅利,在整個1-2月,影片的導演、主創都會擁有很高的曝光量。如果一個導演的影片能夠進入春節檔,似乎也是進入了電影圈的頭部玩傢俱樂部了。這也是很多導演想要進春節檔的原因。

另外,在定檔決策方面,“甩鍋論”也是一直困擾國產電影檔期決策的重要原因。不少片方(尤其是大公司)的人也都向我們透露,檔期決策者是需要對影片選擇冷檔期而最終票房失利負責的。通常情況下,如果某部電影選擇定檔春節、國慶等熱檔期,那麼該片的票房失利,或許可以用同檔期影片的競爭壓力來撇清關係。但是如果一部影片選擇了冷檔期而面臨票房失利,那麼影片的失敗,則會把“鍋”甩給檔期決策者,對於這些決策者而言,輕則年終獎受損,重則失去工作。這也導致了很多決策者寧願為了自身考慮,而不得不選擇定檔熱門檔期。

宣發公司也愛春節檔

正如我們上文提到的那樣,對於真人電影來說,沒有1億的宣發費用,想都別想進春節檔,而想要成為春節檔的頭部影片的話,則至少需要1.5億的宣發匹配資源。

在目前階段,影片的宣發公司,尤其是發行公司(同時也可能是影片的第二或第三齣品方),在影片的檔期決策上也擁有著很大的話語權。而對於宣發公司來說,進大檔期的好處遠大於選擇普通冷檔期。

宣發公司想要活下去,也需要賺更多的服務費,一部影片在冷檔期或許只需要花3000萬的宣發費,那按照行業慣例,或許宣發公司只能賺300萬的服務費。而如果影片進入春節檔,哪怕影片最終票房不盡如人意,但宣發公司不僅可以賺上千萬的服務費,更是可以擁有手握1億+的宣發資源進行調配的權力,並進入一線宣發公司行列。正所謂“沒有在春節檔幹過發行的發行人不配叫發行人”,無論是從利潤角度還是業界聲望、經驗累積角度來看,宣發公司都會勸片方定檔春節,來給自己貼金。

定了春節,再改就沒那麼好改了

我們過去曾總結整理了最近五年春節檔所有撤檔影片的票房表現,無一例外全都是撲街。

無論是提檔1-2周,還是延後2-6個月公映,影片的票房成績放在普通檔期來看,也很難說是成功。如果想在大年初一公映,成熟且可靠的做法便是,至少提前3-4個月定檔,並且一旦定檔了,就萬萬不輕易撤檔,目前除了補拍的《捉妖記》外,正式定檔大年初一後來撤檔再上映的影片無一例外都遭遇了更差的票房待遇。

過往的案例也都向我們證明了:一旦定檔春節,就沒有退路了。其實部分影片在定檔後,是可以透過影片的熱度以及輿論反饋,靈活做出一定的調檔策略的,但同樣對於檔期決策者來說,改檔是萬萬不能的。去了冷檔期不會被看作是理智的決定,反倒會被認為是片方已經放棄該片,對該片冷處理的先兆。對於已經定檔春節的大專案來說,貿然改檔也會對團隊信心產生一定的影響。

可以說,造成目前片方扎堆定檔春節,並不是簡簡單單用一句“片方盲目自信”就可以概括的。中國目前並不健全的電影工業水平、不同公司的話語權機制,共同促成了當下的局面,並且在短期內很難被改變。2021年國慶檔、2022年春節,必定還會是一場血雨腥風,會有更大的贏家,也會有更多的輸家。

3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吳孟達三任妻子、五個子女,所有的費用他一肩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