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臨》
改編自星雲獎獲獎作品《你一生的故事》
影片中外星12艘類似貝殼的飛行物降臨地球
各國人員嘗試與外星人溝通
女主路易斯作為語言學家成為代表前往
外星人被稱為七腳桶,因為它們有7只腳,
身子像木桶一樣
外星人使用前所未見的文字
型別一個又一個圓形
就在一次又一次的接觸過程中
路易斯漸漸懂得了一些外星文字
在詢問外星人此行的目的時
外星人給出的文字
被多個國家解讀為“給出武器”
於是鷹派的國家決定率選發動攻擊
路易斯所在的研究人員也決定撤出
在這個千鈞一髮之際
路易斯孤身涉險終於和七腳桶進行了一次深度的交流
原來外星人所說的武器
便是它們的語言
它們是要教會人類它們的語言
從而讓人類掌握時間
以便於3000年後,可以幫助七腳桶
一 關於語言,時間,思維
《降臨》
看起來不是一個很特別的電影
甚至說它有點平淡
即使在最後
影片揭開了一直困惑觀眾的路易斯的回憶便是未來
也沒有讓電影變得跌宕起伏
似乎這是一個常規的科幻電影
面臨困難,英雄挺身而出,拯救人類
但在降臨平靜的故事裡面
影片就像一個智者
他給你丟擲問題
沒有給你答案
選擇權在你自己手裡
你所選擇,所走,所言便是答案
影片的核心圍繞著
語言或者說是文字
七腳桶複雜難以理解的文字
七腳桶告訴路易斯
語言就是武器
那麼語言為什麼會是武器
這要提到影片中男主 Ian提到的
沃爾夫假說(Sapir-Whorf hypothesis,全稱,薩丕爾-沃爾夫假說)
它的基本意思是不同的語言決定了人不同的思維方式
語言不僅僅在傳達資訊
同時也在構建人的思維方式
在影片中,人類使用的語言具有線性時間性
也就是語言往往是發言者說出或者寫出來,這構成因
接受者聽到看到並理解,這構成果
線上性的時間中
因為有因才會有果
因先發生,而果在因之後
但七腳桶的語言不是的,它不區分因不區分果
就像它的文字,不受發音約束,不受書寫規範約束
不受順序約束
它是混沌的,並行的,重疊的
在電影的影視化下,我們看到它的文字類似於圓,
它把多種詞彙含義疊加在一起
所以它在發出時候就是混沌的,複雜的,這樣的資訊量很大
但也容易造成誤解
現實中我們的語言都追求準確
於是我們會規定發音,規定順序,規定組合
力求語言的精準,這樣的語言才會資訊準確
舉個例子來說,一般都認為英文語言更具有精確性
而漢字精確性差,但漢字攜帶的資訊更多,
也容易造成歧義。但七腳桶的語言不是
它不是線性的,換句話講在七腳桶的時間世界裡面
因和果它們是同時發生的,沒有了時間的先後,
於是因果無非區分。
我讀過一個例子很有趣,
它用詼諧的方式闡述了這種特殊的時間概念
假如愛因斯坦和牛頓戀愛,
愛因斯坦打了牛頓一巴掌,因此分手。
線上性的世界裡,打了一巴掌是因,分手是果。
但是在非線性的世界裡,
打了一巴掌和分手同時發生,
同時存在,相互影響,互相決定。
影片中路易斯最終學會了七腳桶的語言
於是路易斯也具備了非線性時間的能力,
於是她可以看到未來自己打給鷹派的將軍,
用未來將軍高速自己說服他的話,
在戰爭發生的千鈞一髮之際打給將軍說服他。
未來將軍告訴路易斯的話和
路易斯用這句話說服將軍,
兩件事同時發生,互相影響。
好吧,說了這麼多語言和時間,
可能連我自己都繞暈了
不過在科幻中這種設定非常的有趣,
因為他提供了我們另外一個角度去審視這個世界。
未來AI會不會超越人類?
受限於自己當前的認知和思維方式。
基於當前這種的認知和思維方式我們說出自己的觀點。
但是如果跳出我們當前的認知和思維方式,
或許當前再難以理解的觀點都有它的理由。
笛卡爾說過
存在即是合理
但人很難跳出自己的思維牢籠。
我們的思維模式是我們從小接觸的
語言,環境,經歷一同造就的。
或許也是這個原因,
我們才需要交流,需要溝通。
需要去改變,去適應。
二 關於選擇
原著之所以叫做《你一生的故事》
是因為原著中是按照
路易斯講述女兒安娜一生的故事展開的。
在降臨中,路易斯在學習七腳桶的文字時,
也漸漸看到未來女兒的故事,
由起先的閃現,到最後的完整故事,
也預示著路易斯漸漸學會的非線性思維方式,
慢慢學會了掌握時間。
最後擺在路易斯面前的就是一個完整的未來
她會和男主伊恩結合,生下女兒安娜,
因為她告訴伊恩女兒會因事故去世,
丈夫伊恩無法忍受選擇離開,
女兒也在25歲時候去世。
如果當你知道了你的未來
你是否會選擇改變?
當然在現實中,我們沒有預見未來的能力
自然不存在這種選擇
但不妨礙我們會遇到類似的選擇
其實這樣的選擇很多
就是我們有很大機率上能知道結果是什麼
那麼你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
如果我們預見了悲傷,是否會願意繼續前往?
人都希望快樂,幸福,沒有人會喜歡悲傷
然而這世界似乎並不願意滿足人
所以快樂,幸福才顯得珍貴,成為祝福語
人生的常態始終是悲傷和平靜
那麼在明知大機率結局是悲傷的時候
你會做出什麼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