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如果常關注微博的話,你可能會注意到一件事。

最近十天,有一部新國綜包攬了很多熱搜。

從熱一到最末,幾乎全方位走了一圈。

它就是《創造營2021》,也稱《創4》。

光第一期,便收穫全網熱搜110個,微博熱搜58個。

給坐在螢幕前真情實感追全程,或者乖乖吃瓜的我們奉獻了一出大戲。

只不過這部大戲,卻不一定“好看”。

01

作為最初買了韓國綜藝《Produce101》的“創造”系列,從2018年起每年都在網路上留下了不少記憶點。

到今年,《創造營2021》由鄧超擔任發起人團團長,寧靜為創始人代表,周深、劉逸雲、周震南為發起團成員,鄭乃馨作為國際學院助教正式開幕。

可能很多人對發起人、創始人等概念職責比較模糊,其實簡單理解成導師就可以。

兩位知名演員,四位選秀出身的藝人。

在最初宣傳的時候便以自身的影響力為《創4》引來了第一波關注。

再看賽制,與之前的相比也有同有異。

相同的是,都是要從近百位選手中選出11位學員成團出道。

這些選手中,除了訓練時長長短不一的練習生之外,還有各種“跨界”選手。

電競冠軍、diss過男團偶像的rapper、搞笑影片博主、網紅......

不同的是,在第一環節導師們的拍板權相對減弱了很多。

相對的,學員們互相之間的投票權則佔了更大的比重。

這也就意味著,選手的演出不止要合導師的胃口,更要讓自己的競爭者們服氣。

難度,有了。

可這節目表現卻讓人怎麼看怎麼......無語。

選手不僅唱跳專業水平良莠不齊,個人風格表現上更是讓人滿臉黑線。

比如說第一組“糖果超甜”的幾位。

有上來就飈日語說要“稱霸舞臺”的中二病葉皓然,有把wink刻意到油膩的元氣選手劉唐輝,還有開場來了段相聲的謝興陽......

全身上下都在刻意散發魅力,表情更是寫滿了:你看啊我好帥!

此時韓佩泉的表情和吐槽,應該就是大部分人的真實想法。

哎呀媽呀。

他不是糖果超甜。

他是糖果齁鹹。

可愛得讓我心慌。

個人風格特點過分鮮明也就算了,最主要的是表演舞臺水平都不過關。

糖果超甜確實正如他們介紹的一樣充滿陽光活力。

可是就是有點活力過頭,直接返廠到了幼兒園彙報演出的水準。

還有廣播體操伸展運動版本的。

舞蹈不過關,唱歌還輪流跑調。

讓臺上的幾位導師批評都有些無從下嘴,寧靜更是硬生生逼出了陰陽人發言:

“他們倆非常默契,跳一句有一句不準,每一次有一個音不準另一個就會拉回來”

之後的甘望星,單從長相來說確實是這屆選手裡上游的帥。

但是。

音色不錯,唱功卻糟糕得很;形象上佳,舞蹈卻簡直沒法看。

甚至跳舞的時候自己嘴裡還在打拍子。

但就這樣他還是迎來全場歡呼。

為啥?

實力不夠腹肌來湊。

你能想象《愛的初體驗》舞蹈尷尬還要撩腹肌的場面嗎......

小鋪我半程都是以鄧超同款表情看完的。

這哪裡是在考驗選手,而是在考驗導師們如何用高情商表現不喜歡。

雖然選手中目前看還是有幾位實力不錯的。

奧斯卡、周柯宇的舞蹈、吳宇恆、於洋的唱功、五位舞蹈老師“五星好評”的團舞實力......

但最突出的,還是海外選手組合“交叉點”和“Warps Up”。

交叉點早已經在日本發行過專輯,四位成員唱功各有特色。

Warps Up兩位的實力則更加強悍。

贊多,17歲就成為世界街舞冠軍,力丸,19歲就在為藝人編舞。

兩相對比,國內很多學員簡直就是來搞笑的。

尤其是看加更的評級全紀錄完整版,能讓人記住的本土選手少之又少。

鄧超說,“這是讓你們看到世界的參差”。

但這樣真的好嗎?

02

無論是跨界、個人報名,還是練習生出身,選手們來參加選秀節目的目的非常相同。

那就是成團出道,成為偶像。

可偶像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職業。

比起演員、歌手等同樣站在舞臺上的職業,偶像這個群體的職業壽命短了不是一星半點。

平均下來他們曝光度最高的時期,也不過三五年。

過了這段時間,新人層出不窮,老人後續乏力,只能認命被拍在沙灘上。

拿保鮮期賭火,是他們職業路上要面對的第一個難題。

於是想要火,便成為了他們,以及他們背後的經紀公司最大的慾望。

同樣比起娛樂圈的其他職業,市場對偶像的要求也更加統一。

唱跳、形象、性格。

這樣製造出來的大多數是千篇一律的流水線產品,同質化太過嚴重

除非站在頂峰,否則很難出圈。

於是老手們便再次摸索出了通往火爆的捷徑之路:賣人設

溫柔、暖心、敬業、努力......偶像閃閃發光的公眾形象愈加高大,個人真實的存在愈加稀薄。

想出圈,就要先出格

在這種情形下,一場選秀節目,一兩個人成為勝者,其餘的只能做陪襯。

沒實力的,泯然眾人。

有實力的,泯然眾人。

專業實力的低存在感必然會導致行業中更多人選擇捨本逐末。

放棄對唱跳實力的追求,反而專注在立人設、買熱搜、炒爆點上。

而這,不是一個良性的行業該有的現象。

03

選秀綜藝的盛行,與粉絲飯圈的興起密不可分。

對於自家偶像無條件支援,大把花時間花錢耗費精力的例子一點也不少見。

粉絲經濟漸成氣候,資本也開始下場助長。

內娛最初看到選秀的魅力,是在2005年盛況空前的超女。

在那個網際網路並不普及的時代,全民簡訊投票的瘋狂熱情讓選秀這種形式一年年保留了下來。

超女、快男、好聲音......

這些選秀節目中自然出現過很多有實力的人才,也引領過一時輿論熱潮。

到此為止,多數參賽的選手是以個人身份被髮掘進入大眾視野。

然後,2014年,隨著號稱“歸國四子”的鹿晗、吳亦凡、張藝興、黃子韜等的爆火,日韓娛樂圈的選秀方式也第一次進入大眾的視野。

韓國的練習生制度,學員先在經紀公司進行唱跳業務上的培訓,然後透過選秀等節目包裝出道。

日本的養成系,粉絲可以從最初看著自己的“偶像”一步步在娛樂圈上升......

雖然偶像練習生制度背後仍舊有許多買熱搜、炒作等手段,但總體來說多數人還是能夠靠實力出圈。

即使是曾被全網嘲的練習時長兩年半的蔡徐坤,團舞時也能看出實力比同期的人更加紮實。

但是現在的選秀和偶像們,卻進入了一種畸形發展形勢中。

實力不再重要,噱頭和爆點成為流量秘籍。

甚至在舞臺上沒有拿得出手的能力,在練習上也都沒下足一年功夫的人也都來參加節目搏出道。

這樣的人,在《創4》中還不是少數。

只要有噱頭有流量,誰都有可能被推上選秀舞臺。

有某一方面,或者只有形象上的亮點,然後被拉入經紀公司,包裝出道。

資本縮小了投資、培養的付出,一步到位出道賺粉絲錢。

節目製作方不在乎水準、口碑、實力,只求熱度和流量。

粉絲市場是一塊餅,誰都想來分一塊。

於是每年層出不窮的各種選秀節目,層出不窮的偶像候選人。

就像網友吐槽的,偶像都快比粉絲多了。

這樣一場充滿了不合適,甚至不合格的選秀,能選出多少合格的偶像?

這樣的偶像又能給粉絲帶來什麼?

除了一波接一波收割粉絲經濟的紅利還有什麼發展的空間?

我們真的需要這樣的偶像嗎?

我們真的需要這樣的選秀節目嗎?

也許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

5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微博之夜,鼓舞與美麗相間、夢想與創新並存的一場視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