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打電話給我媽祝元宵快樂,她居然春節又刷了遍《甄嬛傳》,時間真快,《甄嬛傳》也有10年了。
2011年,古裝劇和穿越劇正流行,既有捧紅了楊冪佟麗婭馮紹峰的《宮》,也不缺成就了劉詩詩吳奇隆的《步步驚心》。
現在看,僅作為一部電視劇的影響力,還是《甄嬛傳》更經典。原著是一部網路架空小說,鄭曉龍導演大刀闊斧,硬是把一部“古偶”改成了老少咸宜的“正劇”。
他反對把皇帝描述成痴情種子,說“在後宮中不存在一枝獨秀,只能夠百花齊放,這裡沒有‘一夫一妻’或感情上的長久,因此過度渲染帝王如何至情至性並不真實,年輕人都被現在的電視劇誤導了,拍這部戲就是要讓他們看到真實的歷史。”
所以,觀眾最終看到的不是二十出頭、長身玉立、清俊不凡的年輕君主,而是45歲,身形發福,還留著一撮八字鬍的皇帝大叔。
但,還是集體給出了“演員演得比長得好,劇本改得比小說好”的讚譽。
△主創演員
尤其劇中每個女性角色,在開播後的十年中,都被“《甄嬛傳》十級學者”們挨個抽絲剝繭的分析透徹,基本人人都可以出小傳。
在我看,《甄嬛傳》之所以被女觀眾常看常新,一直喜歡到今天,是因為這部“現實主義”的宮鬥劇裡,最現實的不是皇帝,而是甄嬛本人。
古裝大女主爽劇很多,只有甄嬛,表面上從不諳世事的少女蛻變成善於權謀的太后,是成功走上人生巔峰;但她也一步步變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人。
△“哀家能有今日,全靠皇后您一手指點歷練,自然感恩戴德”
中年,似乎是所有女性作品的分界線,甄嬛整個人生中美好的底色,都是少女時代鋪就。
中年之後,她毫不可愛,冷酷、精明、算計。讓人想起類似的女人還有《射鵰英雄傳》裡的中年黃蓉,《戰爭與和平》裡婚後的娜塔莎。
即使不記得敬妃宮裡一共有三百二十六塊磚石,其中三十一塊都有了細碎的裂紋,大家也一定對甄嬛說過的“以色事人”記憶深刻。
這句話,她說過兩次。
第一次是初進宮,聽到芳若姑姑形容華妃娘娘的傾國傾城,是漢軍旗的翹楚,莫說漢軍旗,就是滿蒙八旗都放在一塊,都不及華妃娘娘鳳儀萬千,所以寵冠六宮。
甄嬛未露羨慕,反倒默唸:李白說,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沒明說,但大約也是有些許年輕女孩的不屑,以及自視清高在裡頭的。
這句詩出自李白的《妾薄命》,上一句是“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寫的是漢武帝曾經金屋藏嬌的陳皇后阿嬌,後來,阿嬌被貶,皇帝再也沒去過她那裡。
但杏花微雨,湯泉宮浴,椒房之寵,少女甄嬛縱然飽讀詩書,也架不住這份浪漫和寵愛,把倚梅園祈福的“願在宮中平安一世,了此殘生”的清高拋在了腦後。
△甄嬛喜獲椒房之寵,宮中上下喜笑顏開
只不過她以為這就是愛情,而在皇帝看來不過是寵幸。她當皇帝是恩愛夫君,願得一人心,皇帝卻當她是“莞莞類卿,暫排苦思,亦除卻巫山非雲也”。
眉莊曾對她說,今日你得椒房之寵,正是步當日華妃之後啊。
一語雙關,直到華妃下線,甄嬛被貶,她才明白,華妃從來不是自己真正的對手,皇帝也從來不是她的一心人。
第二次說“以色事人”是在凌雲峰,準備再進宮。
甄嬛讓槿汐為自己梳妝打扮,以便按計劃“恭迎聖駕”,看著銅鏡裡的自己,她雙目暗淡,自顧自說:終究不過是以色事人。
很多觀眾不太喜歡甄嬛出宮的這10集,更是討厭她和果郡王的短暫“瑪麗蘇”,嫌棄這段感情干擾了大女主拼事業的主線。
害,如果說出宮禮佛,是甄嬛對皇帝心死,那再進宮,就是她對愛情心死了吧。
原本想與果郡王遠走高飛,誰料果郡王莫名“身死”,老父親流放患病,一家人吃盡苦頭,自己卻束手無策。
△脫胎換骨再回宮
這樣的境遇要翻盤,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竟然沒有一樣用得上。
終究還是要以色事人。
這是甄嬛真正步入中年心境,開始爭寵奪權的起點。
還有友情。
甄嬛的友情,僅限於眉莊。這也是從小積攢的感情。
△甄嬛喜獲椒房之寵,眉莊羨慕卻不嫉恨
安陵容自不必說,即便在宮鬥中助過她一臂之力的敬妃,端妃,欣貴人等等,不過都是短暫的利益同盟。
就連瑾汐這個亦僕亦師的外掛,也很難不讓人懷疑是來自純元皇后和端妃的“復仇者聯盟”。
從頭到尾,作為一枚棋子,甄嬛除了自保,最不能失去的就是眉莊和家人。眉莊去世,觀眾哭的和甄嬛一樣傷心,包括我自己,這是我劇中流淚最多的一次,那個痛徹心扉的片段,失去家人般的朋友,站不直、走不穩,一路趔趄,是對友情最哀傷的祭奠。
△《菩薩蠻》一響,眼淚就嘩嘩淌~
因為,從此,甄嬛在宮裡,就真的是孤家寡人一個了。
成為熹貴妃以後的甄嬛,已經忘了當年流產時撕心裂肺的痛與哭,變得可以笑意盈盈和敬妃籌謀如何利用腹中的棄胎,設陷阱一舉扳倒皇后。
好像那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上天送來的復仇武器。
察覺皇帝覬覦甄玉饒,甄嬛更是立刻授意浣碧找來了果郡王府裡拔尖兒的美人,丫鬟採蘋,獻給了皇帝,也就是後來紅顏薄命的瑛貴人。
瑛貴人可以說是被甄家三姐妹一同推進了火坑,既為玉嬈解了圍,讓甄嬛寬了心,也為浣碧自己除去了威脅。
最讓觀眾意難平的是,瑛貴人不僅容貌姣好,品性也溫柔嫻靜,不爭不搶,卻因為三阿哥糾纏,被敬妃告發,皇帝為保全皇家顏面,當眾賜死瑛貴人。
敬妃和甄嬛,無一人求情。要知道,敬妃也曾是個溫柔嫻靜不爭不搶的人呢,而此時的甄嬛更是絲毫未見傷感,事後一句輕描淡寫的“也是可憐人”,便翻過了這頁。
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
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說到這兒,我倒想起一件真實的小事兒。
有一次一個很社交的場合,女主人打扮得十分漂亮,面板保養得也好,狀態看上去很年輕,看得出來,她也非常享受被別人誇讚的年輕。
在座都半熟不熟,有人提議猜猜她的真實年齡,咳,大家都是“有情商”的人,紛紛往低了說。
不知道從哪裡蹦出來一個20歲小姑娘,脫口而出:姐姐你得有四十五了吧?
眾人倒吸一口冷氣,用送命題的表情看向小姑娘,她理所當然地說:因為從你的臉上能看到很多的世故和滄桑呢。
哈哈哈,我差點沒當場笑出來。
真是童言無忌,忠言逆耳,但無比正確。
從那時候起,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千萬不要用“少女感”去和“真少女”相比,因為中年的感覺,不是打了玻尿酸do了熱瑪吉,撫平了皺紋撐起了蘋果肌就能遮住的,它會在你的方方面面中表現出來。
就像在一張白紙上寫下的鉛筆字,用橡皮擦確實能擦掉字。但每擦一次,都會留下和加深一次痕跡,這是塗抹不掉的。
有時候我們覺得一個人年輕,就像老年的奧黛麗·赫本一樣,即使她滿面皺紋,舉手投足依然有少女的光彩,那是因為她的微笑和眼神充滿了真誠和信任,始終相信愛和希望,這樣的年輕感覺,是由內而外的。
△這張照片拍攝於赫本去世前一年,當時她正要前往索馬利亞為非洲兒童募捐
也有一些時候,那些雖然上了年紀,卻沒有經歷過生活的艱難,一路平靜順遂的女人,也會有“年輕”的感覺。
而人一旦歷經艱難,方才得到了事業、財富、地位、權力,甚至愛情,都會傾盡所有來守護,甚至犧牲善良與真誠,也在所不惜。
因為她們已經無法想象,再回到那個命不由己的從前。
甄嬛是這樣。
所以,她用溫宜公主安撫了端妃,把朧月公主送給了敬妃,這當然不是出於友情,而是為了穩固人心。
她和果郡王從頭到尾也不是一路人。王爺只要不搶奪皇位,安分守己,就是富貴自由身;而六宮嬪妃三千粉黛,又有幾人能得自由?
甄嬛進宮之後,每一個大小衝突都在層層剝除她的天真善良,讓她發現命運從來不在自己手上,愛情永遠匍匐在皇權之下。
所謂得失,終究都是平衡的。
於是她很快步入“中年心境”,失了真心真情,換來“權力帶來的安全”,即便這樣的結果並不是她本意。
而中年的我們,也多少身不由己吧。
只是我們的修羅場,不是甄嬛的宮廷,是那些普通卻決定著生活質量的時刻:
不太愛卻殷實的結婚物件,要嗎?
五年才得到的升職機會,和生孩子的計劃,選什麼?
七年的婚姻已經顯示出疲態,怎麼辦?
十年前的摯友,再也觸不到內心,繼續否?
別那麼悲觀呀,要記得,我們比《甄嬛傳》幸運的是,生活的時代已經完全不同了。
△願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我們可以保持一顆“歷經滄桑的少女心”,本質是自知和剋制,是對自由與希望的珍惜,是對單純與善意的保留,是對自我和理想的堅持。
中年之後,真情難得,但依然是有的。
女神除了有劍,也是有花的。
週末,祝你先戴上花,有個明媚的心情;之後,再有力氣拿上劍,有個自信的心境。
你的朋友:筱懿
來聊聊
現在的你和20歲的你有什麼不同嗎?自由了嗎?還相信愛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