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被稱為星爺,之所以被稱為星爺,是因為他創造了獨特的無厘頭表演形式,並將之發揚光大。星爺的演技在喜劇界可謂達到登峰造極的水平。但是由於其個人經歷,知識結構,獨特個性等因素,造成我們很難很難再看到他的作品,讓眾多影迷謂之遺憾。
能點開看這篇文章的人,應該多多少少了解了周星馳的成長經歷,和之後孤傲的性格造成的眾叛親離。或許,我們從這些點點滴滴中找到星爺為什麼不演戲了,也不導演戲了。
一、周星馳參演或導演的電影有個固定模式相信很多人對於星爺的電影應該刷了無數遍了,從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固定模式:
一個生活在底層的人,心中充滿理想,透過自己的努力,朋友的幫助,高人的指點,獲得超能力,從而走向人生巔峰,這個過程中發生的滑稽的故事。
其實很多小說,電影等都是這樣的模式,只不過周星馳用無厘頭的方式將它表現到了極致。少年可當作喜劇看,青年可當作勵志劇看,中年可當作悲劇看。
這樣的電影敘事模式,也契合了周星馳真實的成長經歷,但是這樣的模式對於一個人來說不能一直使用,因為一個人功成名就之後,要金錢有金錢,要地位有地位,再去演底層小人物,總讓人感覺怪怪的,不能讓觀眾有代入感。這就是為什麼汪峰自己寫,自己唱的歌沒火,卻讓旭日陽剛唱火了。
這樣的電影敘事模式,即使自己不演,讓別人來演,也會受到認知結構的侷限性。這樣的電影模式落差越大,給觀眾呈現的衝擊就越大,就會表現出越好看。這就要求主角出場的時候狀態越低下越好,最後取得成績或獲得的成就越高越好。
所以周星馳將主角最開始刻畫的噁心,要麼醜陋,要麼低能兒,要麼一無是處,總之比普通人還要差很遠。後面怎麼能太高呢?《功夫》裡面學會了如來神掌,已經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了,沒辦法再高了。
可能在星爺的認知裡最高的境界就是西遊記裡請出如來佛祖。沒辦法再高了。所以以後沒法拍戲了,再拍戲請出誰啊?如果沒有前一部戲落差大,那很沒意思,作為天才性格的周星馳來說,絕對不會拿爛片給觀眾。
其實,他的認知侷限在了地球,如果擴大到太陽系呢,擴大到銀河系呢?但是他孤傲的性格又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所以才有了第二個原因。
二、成也性格敗也性格我們都聽說過天才的一般都很自我、孤僻、古怪、孤傲。可能是智商極高的人,情商就不高,因為天才的想法異於常人,無法溝通,天才想達到高度,普通人無法企及,無法理解。
周星馳對於演戲可謂天才,這毋庸置疑。他對錶演的理解深度和高度,常人無法想象,所以常常被看做瘋子,所以在《喜劇之王》裡的尹天仇就是他自己的真實寫照,也在《唐伯虎點秋香》裡自嘲: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錯,正是周星馳這種自我和強勢的性格,才能使每一個鏡頭按照他的思路進行,正是這種變態的要求,才能使他的電影有很多經典一幕,他的電影讓很多配角也閃閃發光。達到了普通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但是敗也敗在了性格上,正是這樣的變態要求,毫不留情的罵人,讓很多人敬而遠之,不敢跟他合作。最後落得個眾叛親離。
既沒有了好的劇本,又沒有合作演員,星爺對於出新作品還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