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婆婆和媽媽》第二季請來了陳松伶一家,這一對是娛樂圈的模範夫妻,兩人目前是丁克,但很幸福。

陳松伶發文回憶和老公張鐸的很多"第一次",說起兩人的相愛相殺、互相扶持。高調宣稱他們是時髦的姐弟戀,還透露年下老公是個"老幹部",高標準要求自己,細心照顧自己……

陳松伶因病不能生育,張鐸為了陳松伶不受到議論就說是自己的原因,大家都非常感動,紛紛送上祝福。

但是夫妻關係好,就代表婆媳關係一樣能夠很好嗎?依照最近陳松伶在最新一期《婆婆和媽媽》中與張鐸媽媽的相處中看,即使TVB女神也難逃婆媳關係的難題啊!

節目開始的時候,張鐸媽媽一進屋,就立馬摟著自己的兒子不肯撒手,直呼媽媽想你了。張鐸因為媽媽的熱情,也沒有躲閃,不過畫面卻非常的尷尬,就連節目組都打出“媽媽想你了”的字幕。站在一旁的兒媳婦陳松伶,完全被這位婆婆忽視,當成了隱形人。

隨後,張鐸還要提醒媽媽:“這還有個人”媽媽才肯放手,跟陳松伶擁抱了一下。其實這不是婆婆第一次忽略兒媳婦了,之前在電話裡的時候,陳松伶也很熱情的問候婆婆,全程被婆婆忽視,也不理兒媳婦,這次見了面,眼裡似乎只有自己家的兒子一樣,實在讓人無法理解。

在一旁的陳松伶似乎在很用力的討好婆婆,一直都想要和張鐸媽媽說話,也許是很期待婆婆的到來,並且陳松伶臉上還是一直掛著笑容的,可以說是相當有禮貌了。

婆婆進屋之後,一直挽著自己的兒子,陳松伶再次被婆婆忽視,她一個人在老公跟婆婆面前走來走去暗示自己的存在,沒想到依然被婆婆無視。就連節目組都把她的人像變成了黑白色,不少網友表示婆婆過分了,這個時候應該多在乎一下兒媳婦才是。當然,也可以看得出來,張鐸媽媽對這個兒子多麼的疼愛,眼裡心裡都是他。

看到節目的網友們都覺得太真實了,很多家庭就是這樣。婆婆過來後,把自己兒子當成寶貝一樣去看待,兒媳婦就是一棵草,是可以忽視的存在。即使之前夫妻之間關係還不錯,如果兒子掌握不了這個平衡,還是會非常影響家庭的和諧。

為什麼婆媳關係如此難處?

​婆媳關係出問題在東方國家特別普遍,因為婆婆干涉小家庭的生活比較常見。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兩個女主人,自然是鬥爭不停。

第一,婆媳關係緊張的背後,其實是婆婆和媳婦在爭奪家庭的主導權!

在節目中,張鐸媽媽給兒子帶來了很多好吃的,但是給兒媳的禮物很簡單,就是一大包大蒜。陳松伶說自己這輩子的大蒜都吃完了。有些網友覺得,婆婆明明知道兒媳不喜歡,為什麼還要送呢?不止送大蒜,還要強迫兒媳就著麵包吃大蒜,讓陳松伶尷尬得下不來臺。

這不就是在宣誓在這個家庭中,還是自己的地位最高嘛!

第二,婆媳之間難以調和的問題,其實是男人心中“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的博弈!

很多男人的心裡對於家庭排序都有這樣一個排名:

我兒子第一,我第二,我爸媽第三,你最後!

在這份排名次序裡,我們不難看出在一個男人心裡,“親子關係”,永遠是排在“夫妻關係”之前的。

而婆婆和妻子正好是這兩種關係的體現,在一個家庭裡面,如果一個男人不能在“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之間保持平衡,最後的結果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導致家庭矛盾,那就是導致婚姻破滅。

當然現實情況永遠是婆婆覺得娶你進門,你就應該像我一樣照顧我兒子,而兒媳卻認為,婚姻應該是兩個人共同承擔的結果,沒有誰照顧誰,也沒有誰應該對誰負責。

而這也是婆媳之間矛盾的根源所在,為了爭奪一個男人共同的愛!

第三,婆媳關係難處,因為婆婆沒有做到“視如己出”,“相敬如賓”!

很多婆婆在媳婦進門前都會對兒媳說這麼一句話:“你以後嫁到我們家就好好享福吧,我會把你當親生女兒一樣對待的!”

這話一開始說的時候,並不假,可是當婆婆和兒媳真的住在一起,真的在一起過生活的時候才會發現,突然把一個陌生人請進家裡,突然把她當成親人對待,其實是不可能的。

再加上三觀上的不合和代際上差距,更是讓婆婆和兒媳之間容易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所以對於一對婆婆和兒媳而言,最好的方式是能做到“視如己出”,也能做到“相敬如賓”,保持應有的距離感!

改善婆媳關係的秘訣

最近有很多女性來求助,因為婆媳關係導致夫妻不和,應該如何調整修復家庭關係?

第一,保持邊界感,想要最根本的解決問題,還是要分開住。

俗話說得好,距離產生美,這是美學的一個著名命題,這句話同樣可以應用到處理婆媳關係之中。婆媳兩代人在生活之中,時常會因為生活習慣和育兒方式等產生一些矛盾,而這些矛盾會隨著時間逐漸的激化。即便和親媽住到一起有時候都會有矛盾,更何況是婆婆。

第二,如果一定要住在一起,夫妻之間良好的溝通和相處方式非常重要。

陳松伶和張鐸就是很好的一個範本,節目中,飯後回到房間的陳松伶躺在床上,張鐸十分細心的給陳松伶倒了一杯熱水,問她:“老媽來,你折騰一天,累了吧!”

陳松伶表示有張鐸理解自己就不累。張鐸隨後問到:“老媽說的沒往心裡去吧”。陳松伶感慨和婆婆相處十年,還有著隔重山隔層紗的感覺。

除此之外,陳松伶貼心詢問張鐸,自己跟婆婆的說話方式會不會太直接了,但自己這樣的表達是舒服的。張鐸回答道,彼此坦誠一點就好,陳松伶就真實地做自己就行。互相尊重理解,對彼此坦誠沒有任何保留。

兩個人都會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問題,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婆媳矛盾自然化解於無形。

第三,作為一個兒媳婦,如果想要在緊張的婆媳關係中,由被動變為主動,就不得不瞭解心理學中關於親密關係的這三個真相。

首因效應——第一印象很重要

在人際交往中,有一個特殊的效應叫做首因效應,是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也即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

雖然這些第一印象並非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最牢固的,並且決定著以後雙方交往的程序。而在婆媳關係中,婆婆對自己的滿意程度和今後的態度往往也取決於第一次見面所留下的印象。

要想在婚後的婆媳關係佔據主動,在第一次見面就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從穿戴打扮到禮儀態度,都要儘可能簡單親和,禮貌而通達情理;也要表明自己的原則和立場,做到不卑不亢。

唯有在首次見面給婆婆留下一個好印象,日後的相處中才能更加得心應手。

蝴蝶效應——注意細節

“一隻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這就是心理學上對蝴蝶效應最初的解釋,說明一個微小的變化都能影響事物的發展。

婆媳關係中,有時候許多最終不可調和的矛盾最初都源自一些微小的細節。

日常中,你在婆婆面前對丈夫的一個眼神、一句不經意的抱怨、一個習以為常的動作,都有可能成為婆媳關係出現問題的“原罪”。

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很多時候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要學會站在婆婆的立場上,考慮她的感受,讓她感覺到被重視、被尊重。

這樣即使兩人在許多方面存在差異甚至對立,也能夠保持和諧的關係。

門檻效應——好的兒媳婦是“孝”而不“順”

門檻效應,是說一個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而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要避免陷入這種困境。

婆媳相處時,作為兒媳婦,往往出於孝順和尊敬,容易一味地乖巧和順從,不善於拒絕婆婆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從而陷入“門檻效應”的惡性迴圈——自己已經為了“討好”婆婆筋疲力竭而婆婆依然不知饜足。

婆婆作為生養丈夫的母親,固然要敬她、愛她、贍養她;但凡事都要講求原則和底線,不能任人“擺佈”,得寸進尺。

唯有此,才能在長久的婆媳關係中不處於被動,婚姻關係也才能更加穩定和諧。

我是你的朋友戴夢令,有情緒疑惑,可以說給我聽。

5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新浪微博之夜的座位表,不僅看出明星的咖位,還有相互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