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上禮拜某晚,我正在當一個盡職盡責的沙發土豆,在某音上刷來刷去時,竟然看到了張藝謀導演二十年前的電影片段《一個都不能少》。想當初我多喜歡這部電影,就這樣我又在某影片網站上重新看了一遍。

一直想把某音解除安裝,但,就是為了這份驚喜,刷來刷去時偶爾能碰到小的驚喜,每次都還是卸了重灌,為了能夠在上面刷到自己喜歡的電影的片段。(其實還是想看電影)

張藝謀導演於1999年拍攝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描述的是偏遠山區,農村的留守兒童因為貧窮而失學的故事。當初打著素人演員,所有的學生,包括13歲的女主角,小學代課老師魏敏芝,都沒有過任何的表演經驗。但是,這樣的一部電影,卻在當時獲得了多項國際電影大獎。

故事內容非常感人,描述貧窮的農村,農村留守兒童缺乏教育,非常的寫實。當時13歲的魏敏芝,飾演一個小學的代課老師。因為村裡唯一的小學老師高老師母親生病了,他要回家探病,找來了年僅13歲,小學剛畢業的魏敏芝,來帶一群在村裡唯一的一所破舊小學就讀的小學生們,說白了就是請一個小保姆來照顧一群更小的小孩兒。高老師也沒指望魏敏芝能教小朋友們什麼東西,只交代了她一件事:當我回來時,一個學生都不能少!

因為貧窮的農村,小孩子們常常因為家裡沒錢,或是要在家幫忙做農活,或是要上城裡打工賺錢,讀到一半便休學,高老師也不期待學生們能有多大的學問,只希望他們至少會讀書寫字,可以小學畢業。因為高老師的“一個都不能少”這句話,再加上農村姑娘魏敏芝執拗直白的個性,產生了這部電影接下來的故事:魏敏芝上成立找一個去成立打工卻失蹤的學生張慧科。

這部電影感動人心,看過的人我想很多,就不再多做介紹了(其實是懶得打字了)。但是,我要說一段讓我印象深刻,非常喜歡的劇情。比起劇終魏敏芝在攝影鏡頭前潸然淚下,聲聲呼喚張慧科快回來,我發導師覺得在教室裡,學習委員張明獻的日記裡,歇著高老師有多珍惜有限的物資,再小的粉筆頭,高老師都捨不得扔掉這一段更讓我感動。日記內容大約是:我記得有一次,我把一個已經拿不住的粉筆頭丟到牆角,高老師又把它撿了回來,他用兩根手機的指甲捏住,在黑板上又多寫了一個字,最後的一筆是高老師抹上去的。

十幾年前看到這段,明知道是劇情大灑狗血,我在教室內硬憋著沒流淚,怕人笑話我像個娘們,哈哈哈(第一次看是老師在教室裡放的)。十幾年後看到這段,明知道還是非常的狗血飛濺,看到“最後一筆是高老師用大拇指抹上去的”這句話,眼睛又不爭氣地溼潤了。

這麼悲情的粉筆頭,真是少見啊。

相比較張藝謀導演最近(也不近了)的所謂的電影巨片,高成本大卡司如氣勢磅礴的《英雄》,鮮豔亮麗的《十面埋伏》,金光閃閃的《滿城盡帶黃金甲》......等片,我還是比較喜歡張導早期的作品,有關貧窮的農村,社會寫實的影片如《秋菊打官司》(看到村長被抓走我驚呆了),《活著》(看到血崩那一段我嚇壞了),《我的父親母親》(考到招娣在雪地裡跑來跑去我感動了),平凡清淡卻感人至深。

為什麼?因為劇情感動了我啊。

張導早期的作品讓我感受到了深刻的靈魂,溫馨的內涵。近期的電影我天資愚鈍,只看到華麗的外表,還有金錢堆砌出來的大場面,搞得我只要看到大場面我感覺是張藝謀導演執導的。(純屬個人喜好問題)

但我還是要說,我真的很喜歡張藝謀導演早期的電影。(後來的一些電影並沒有每部都看過,假如這篇寫得有些偏頗請見諒)。

10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香蜜2》強勢歸來,楊紫被李一桐代替,網友:怎麼哪兒都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