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霓裳魅影》全文約5000字

題外話

我最初瞭解到《霓裳魅影》還是因為廣負盛名的主演丹尼爾·戴-劉易斯,作為演員、劉易斯絕對是傳奇、也絕對稱得上天才,但是如果讓我說為什麼覺得他是天才、恐怕又不可能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天才"是不能被定義的,如果要尋求天才的共同點、只能說他們身上有一種光輝,即便作為觀眾遠遠眺望他的作品、也能清楚地感受到這種光輝。事實上,這也是《霓裳魅影》對於"天才"所做的註釋。

而如果我們對於《霓裳魅影》中的天才雷諾茲·伍德考克細細剖析、也會發現其與劉易斯是何等相似,劉易斯會深陷於這個角色之中、甚至因此息影,也就不足為奇了。

1

雷諾茲·伍德考克無疑是一個天才,而除他之外的所有人則都只是平庸的凡人;整個《霓裳魅影》的故事,也就是這個天才與種種凡人相糾纏、並最終被平庸所謀殺的故事。

我們慢慢來看。

伍德考克先生清楚地說明了一個天才的真實樣貌:天才就如同古代的神祇,神祇對於凡人而言高不可攀、並且賦予所有凡人以意義,但是神祇也總是要求凡人的犧牲與祭祀、在屍骨搭就的祭壇上顯露神蹟。

或者換句話說:能夠從伍德考克的禮服中、重新尋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我們很多時候都以為"美"是"美人"的一種性質,是依附於"美人"之上的;然而實際上,當一個人被稱為是"美人"時,她就不再是一個單獨的人,而僅僅是一種"美的載體"。

不是"美"依附於"美人"才存在,而是"美人"依附於"美"才能有意義。

因為"美的載體"的唯一意義,就是承載"美";一旦"美"逝去了,一同逝去的不僅僅是"美人"的美好歲月,這也意味著"美人"本身的消亡。

就像伍德考克先生一樣,所有的"天才"都是這樣賦予凡人意義;與天才交談、穿上天才縫製的禮服、看到天才描繪的畫作、聽到天才演奏的音樂,只要能夠接近天才,凡人們就能接收到天才所散放的光輝、就能抓住自己存在的意義。

所謂"天才"就是這樣存在於世又聞名於世,並且將"意義"帶給其他平庸的凡人。

3

然而天才又絕對不是什麼充滿善意的神祇,天才要搭建自己的祭壇、要犧牲凡人的血肉、要傷害一切平庸。

所謂"天才是平庸的死敵"正是此意。

當服務員阿爾瑪被伍德考克相中,併成為了他的模特時,我們就得以看到伍德考克作為"天才"殘酷嗜血的一面:

伍德考克言行舉止並不在乎對方的感受,早餐時間不允許別人發出聲響影響自己的思考,工作時間不允許任何打擾甚至給他送茶都會被痛斥。

簡而言之,伍德考克根本不在乎其他人、也永遠不可能愛其他人,他唯一真正深愛的人、只有早就離世的母親。

這也是為什麼當阿爾瑪向伍德考克表白、說出自己對他的愛時,鏡頭停滯了許久,可伍德考克永遠也不會說出"我也愛你"的迴應。

4

伍德考克給自己搭建了一座孤立的永不可侵犯的城堡,搭建起這座城堡的磚瓦、是死氣沉沉永不改變的寓所、是伍德考克嚴苛謹密的飲食習慣、是永遠不能打破的不近人情的規矩、是伍德考克從來不親近他人的冷冰冰的態度。

伍德考克將阿爾瑪第一次帶到家中就告訴她:自己不會結婚。

因為結婚會打破伍德考克的城堡,會讓一個女人走進自己的世界,甚至把整座城堡搞得天翻地覆。

伍德考克無法接受這一點。

那麼,這是伍德考克先生、是所有"天才"的偏執嗎?

有人的確會這麼評價"天才",會認為他們為自己搭建的城堡就是在自我封閉、是完完全全的偏執和傲慢,但是這僅僅只是平庸的凡人對於"天才"的誤解。

5

這讓我想到"皇帝的新衣"的故事。很多人認為"皇帝的新衣"中表達出的荒謬感、僅僅只是這個故事本身的諷刺,這完全是錯誤的。

"皇帝的新衣"之所以顯得荒謬,是因為這個故事中將"皇帝"與"新衣"的地位互換了。

實際上,故事中的"新衣"代表了現實中的"皇帝",以及一切位高權重的貴族;而故事中的"皇帝"則代表了現實中的"新衣",也就是附加於貴族身上的種種特權與地位。

故事中的"新衣"只是因為穿在了"皇帝"身上、就成了尊貴地位的象徵,一旦從"皇帝"身上剝下、就什麼也不是了(這個故事的確有點"狐假虎威"的意思);

而在現實中、"皇帝"本身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人,只是因為頭戴王冠、身著華服、深居城堡才成為了至高無上的"皇帝";

一旦失去了這一切附屬的事物、"皇帝"也就不再是"皇帝"、而僅僅是一個凡人而已了。

陳勝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的確,即便貴為"王侯將相"天生也與凡人無異,真正讓他們成為"王侯將相"的不是他們本身、而他們生來就擁有的特權和地位、以及這些特權地位所構建的城堡。

而一旦"王侯將相"失去了自己的城堡,他們也就不再是"王侯將相"了。

6

這對於"天才"而言也是如此:"天才"不能失去的自己的城堡;一旦失去,"天才"也就不再是"天才",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光輝,也就不能再賦予凡人以意義,也就淪落成了平庸的凡人。

伍德考克只要還是"天才",就絕對不能失去自己的城堡。

而在影片當中,就在他與阿爾瑪結婚之時,伍德考克的城堡垮塌了。

他無法集中精力工作、無法再製作出絕妙的禮服、甚至無法心平氣和地繼續生活——伍德考克喪失了自己的"天才"。

"天才"被謀殺了。

7

說完了伍德考克身為"天才"的視角、我們再回頭看看阿爾瑪與西里爾所代表的"凡人"。

如果各位看過這部電影、想必會對這兩個角色的關係有些迷惑:

在阿爾瑪第一次到伍德考克的家中、第一次見到西里爾的時候,西里爾的態度明顯透露出一種戒備和敵意。

這種敵意在伍德考克第一次病倒時體現得更為明顯;

不僅僅西里爾不滿阿爾瑪的態度,阿爾瑪也在西里爾命令她立刻下樓時不理不睬,甚至在醫生到來後喧賓奪主、將自己視為是整棟房子的女主人。

而這一點也在醫生稱阿爾瑪為"伍德考克太太"時發展到了極致;

在醫生離開時,阿爾瑪與西里爾同時開口送客,這也正是阿爾瑪對於原本的"女主人"西里爾的挑戰。

然而,當伍德考克對阿爾瑪心生不滿時,西里爾卻說自己很喜歡阿爾瑪,並且並不願意逼她離開;

當然,這也可以看成是女人之間比較高階的敵對方式(用伍德考克先生的話說、就是"文明禮貌的典範"),不過我更傾向於認為:

二人之間最初的敵意也好、之後的默契也好、都是二人相同本質的體現。

那麼二人相同的本質是什麼呢?

是苦於"天才"壓迫、並希望反抗"天才"的凡人。

8

面對天才,有兩種不同的凡人:

第一種像故事中的貴婦人,她們始終仰賴著天才施予她們意義,並且甘願承受天才對自己的傷害;

而第二種則是阿爾瑪與西里爾,她們不願一直默默承受天才的肆意妄為,所以要麼反抗天才、要麼逃離天才。

阿爾瑪最初見到伍德考克時,只是被他英俊的外表和彬彬有禮的舉止所吸引;

但是在成為伍德考克的御用模特之後,她感受到了天才偉大的光輝,像其他所有人一樣從伍德考克身上找尋到了意義。

阿爾瑪過去並不自信,她覺得自己肩膀太寬、脖子太細、胳膊太粗、胸部太小,然而一旦穿上伍德考克縫製的禮服,阿爾瑪就變得光彩照人、完美無缺。

但是阿爾瑪不同於其他的貴婦人,她不僅僅想要從伍德考克身上找到自己的意義,還想要佔有他——阿爾瑪想要成為伍德考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惜伍德考克並不想如此。

對他而言,阿爾瑪並不是一個與她平等的人,而只不過是一個衣架,至多不過是一個相當漂亮的衣架而已。

伍德考克不會愛一個衣架,更不可能讓它成為自己生活的伴侶。

9

就在這時,伍德考克與阿爾瑪的矛盾達到了頂峰。

阿爾瑪想打破伍德考克原有的生活節奏,她趁伍德考克散步時為他準備驚喜,在他工作時為他送上茶水,在二人外出時希望和他溫存。

但是伍德考克不可能允許這種"驚喜"。

每一次阿爾瑪都會被伍德考克冰冷地拒絕,甚至會被他痛斥;阿爾瑪的不滿不斷累積、並最終爆發出來,而爆發的契機則來自於伍德考克作為天才的唯一一個弱點。

即便是再偉大的天才,也總會有凡人的一面。

正像阿爾瑪所說,在伍德考克經過了高強度工作之後,會因為過度勞累不得不休息。只有在那時,他會顯得"無助、柔弱而坦誠";只有在那時,伍德考克才真正需要阿爾瑪。

因此,阿爾瑪給他下了毒。

在中毒臥床時,伍德考克也的確超乎以往地依賴著阿爾瑪;在幻覺中,阿爾瑪與伍德考克的母親合為一體了,這也是為什麼在病癒之後,伍德考克會決定向阿爾瑪求婚。

電影中有一段鏡頭很值得回味。

伍德考克在發燒的恍惚之中,看到自己的母親穿著自己為她做的婚紗站在門邊。

這時阿爾瑪推門進屋,並從房間的一頭走到了另一頭;鏡頭按照伍德考克的視點,隨著阿爾瑪的行動軌跡平搖,而整個過程中母親都未出畫,始終站在門邊。

阿爾瑪回身走到伍德考克身邊,撫摸伍德考克的額頭,直至最後離開房間;鏡頭始終聚焦於阿爾瑪身上,背後母親的身影也消失了。

這一段鏡頭就意指阿爾瑪取代了伍德考克的母親,與那個始終照顧著伍德考克、為他分擔一切的形象重合了。

10

對於阿爾瑪的介紹暫且告一段落,我們再來看看一直在伍德考克身邊的西里爾。

不同於阿爾瑪,西里爾作為伍德考克的姐姐、從小就必須在他身邊照顧他,這是親情對於西里爾的束縛。

從阿爾瑪第一次被伍德考克帶到家中,到她忍無可忍地爆發,其中至多不過幾年、甚至可能只有幾個月;然而西里爾卻必須要在伍德考克身邊數十年。

可以想見,這幾十年中西里爾也一直承受著伍德考克的壓迫,並長久地作為他城堡的一塊磚石而存在。

雖然故事中幾乎沒有明確地說過伍德考克對西里爾的傷害,但是隻要細想一下:

西里爾在早餐時同樣毫無聲響,在伍德考克的裁縫辭職時寧願瞞著他,從來不會打破伍德考克的任何習慣,甚至就在全片唯一一次頂撞伍德考克時也完全沒有打破任何規矩。

伍德考克絕對不是對自己的姐姐就比較寬容,也從來不會對西里爾有任何容忍,只不過是西里爾習慣了伍德考克對自己的傷害,學會了透過順從他的心意來保護自己。

從這個角度來說,西里爾與阿爾瑪的處境完全相同。只不過阿爾瑪初來乍到、所以才會對伍德考克的傷害如此敏感。

然而,就在阿爾瑪的不滿顯露出來之後,西里爾不僅感覺到了這種不滿,甚至也在內心深處感覺到了自己的痛苦。

西里爾不是喜歡留在伍德考克身邊,也不是不會受到伍德考克的傷害,只不過是習慣了而已;然而這種"習慣"終於在阿爾瑪到來之後被逐漸打破了。

就在這種情況中,西里爾與阿爾瑪在無形之中成為了同謀、雖然沒有人真正意識到這一點。

11

阿爾瑪如願以償與伍德考克結婚了。

就在這時,我們看到伍德考克的城堡已然完全倒塌。

伍德考克一直以來的習慣被全部改變:他離開了自己的宅邸出去旅遊,在途中看到阿爾瑪的吃相雖然不滿卻也不能發洩;他在除夕夜希望留在家裡工作,卻被阿爾瑪逼迫去參加舞會;直到最後,他看著阿爾瑪用他最厭惡的黃油煎了毒蘑菇,看著阿爾瑪用輕佻的方式倒茶,然後吃下了蘑菇。

就在那時,伍德考克接受了死亡。

因為他知道自己已經完全喪失了天才,完全成為了一個平庸的凡人。

也許他也會後悔,因為他早該想到:在他面對阿爾瑪說出"我愛你"的時候,他的天才就已經被謀殺了。

"愛"從來不屬於天才。"愛"只不過是一切平庸的至高傑作。

12

至此,天才終於被平庸所謀殺。

伍德考剋死了,他的天才也死了。

結語

《霓裳魅影》的導演保羅·托馬斯·安德森,與劉易斯私交很深;二人過去曾經合作過《血色將至》,那也是劉易斯表演歷程中的又一次重要嘗試。

《霓裳魅影》的故事也是二人共同創作的。

可以說,伍德考克實際上也是劉易斯本人的縮影:在劉易斯一直以來的表演生涯中,始終以"極度入戲"著稱。劉易斯在拍戲的過程中,從來不會脫離角色,即便是和家人一起吃飯、和導演研究劇本、和其他演員一同拍戲時,也總是保持著角色的性格和形象;在這一過程中、劉易斯當然也不會在乎其他人的感受。

劉易斯的確就是一個天才,這一點與伍德考克無異。

在拍完《霓裳魅影》之後,劉易斯宣佈息影。

有人會覺得遺憾,但是我卻認為並無必要:

就像昆汀一生只拍十部電影,對於任何一個傳奇而言,總需要有一個傳奇般的結局。

用這樣一部"天才"的、具有不同尋常的自傳性的電影作為自己的結局,即便是對於丹尼爾·戴-劉易斯而言,也可算是一個足夠傳奇的落幕了。

7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暴風眼》中的“沉睡者”到底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