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快速發展與不斷創新的時代,面對著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也許我確實需要重新和更好地審視,自己的小世界與外部的大世界的關聯與暢通。正如節目中,到場嘉賓共同說到的一句話,那就是‘看見一個更大的世界。’
其中原奧運冠軍鄧亞萍的“從內而外、從零開始”、著名演員馬麗的“生活不是在演戲”、電影《武漢日夜》導演曹金玲還原拍攝背後的點點滴滴、廈大外籍教授潘威廉的兩次穿越中國等等,讓我再一次默默重溫和聯想,那個更廣闊的世界和一種更豐富的生活。
特別是著名演員秦昊的演講主題“我還有機會嗎”,更是讓我產生了一種及時的情感共鳴與情緒聯動,甚至是陷入了某種沉思與展望。
我還有機會嗎?如果純粹從字義上去理解,在某個框架和範疇之內,應該是表明自己已經做好了相關的準備,並且基本明確了機會的方向與動態,是一種相對踏實與自我肯定的心態和理念,好像更趨向於某種特定資源和環境中的希望與選擇。從另一個角度看,在未知的機會面前,還有那麼一點點優越、自賞和抉擇。
但對於大多數的職場中人,個人所佔有與潛在的優勢資源和生存與發展的空間環境,畢竟很難達成那種境界和狀態,因為在更多的時候,我們差不多都是懷著一種喜悅與感恩甚至是恭敬的心情和心態,面對來到我們面前的機會。那麼我今天的主題,就更傾向於“機會在哪裡”這個狀態和方向。
我個人覺得和認為,當我們手握的資源和所處的空間環境,既不能積極有效等待和靜候機會,又無法及時創造和創新機會的時候,那麼就要根據自己的特長、特點和優勢,結合自己所熟知和理解的機會的空間與範疇,從而進一步明確和清晰自己的機會到底會在哪裡。因為唯有知道機會在哪裡,我們才有可能擁有主動出擊和精準抓住機會的機會。
在這個資源、關係和競爭無處不在的時代,對於生活中的大多數人,我們在大多數的時候,外在的機會並不會主動伸出他們的橄欖枝,因為所有在所有的機會面前,都不會不缺少追捧與熱鬧。
一則機會總是相對有限,而尋找機會的眼睛卻到處都是;二則機會主動傳播的空間和興趣有限,因為周邊早已佈滿了嗅覺靈敏和訊息靈通的影子。許多時候,機會根本無需走出門檻,因為門口一直有一群人在外面恭候著呢。
特別是目前正處於新冠疫情的壓力之下,不確定性與不斷變化的因素增多,在這樣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與狀態,就更容易導致和出現機會壓抑與滯留,以至我們時常與機會擦肩而過。因此,明確機會在哪裡之後的主動出擊,才能擁有和抓住更多、更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