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早,達叔最後看了一眼這個世界,與世長辭,大半個影視圈發文悼念。
作為黃金配角,回顧達叔塑造的無數個熒屏形象,大多親民樸素、搞笑中帶點誇張的底層小人物,歡樂中總夾雜著辛酸、無奈和掙扎,人前人後事,無不對映著小人物的徘徊和機遇,又有誰能隨意掌控和感同身受。
最後那一刻,那一眼,究竟是怎樣的眷戀不捨。
1952年1月2日出生於福建廈門,7歲離開廈門去了香港。
1973年始小有名氣,沉迷於喝酒、賭博、約會。
1980年因欠下30萬鉅債,遭遇雪藏,中間嘗試轉行,想自殺,落差太大,也是有因有果。
1985年重回熒屏,獲拍《新紮師兄》,然後監製爭相用他,片約不斷,開啟了他演藝生涯的黃金時代。
1990年起,吳孟達便憑著與周星馳合作,參演了數十部周星馳電影,計有《賭聖》、《逃學威龍》、《鹿鼎記》、《審死官》、《逃學威龍2》、《破壞之王》、《九品芝麻官之白麵包青天》、《百變星君》、《食神》、《少林足球》等等,為人津津樂道。
在那之後,達叔陸陸續續參與很多影視劇拍攝,卻反響平平,好在生計無虞。
相比達叔塑造的小人物們,或許就沒有像影視裡的幸運了,大多仍舊掙扎於生計,遊走於底層生活。
金字塔的階級之分從未改變,在小人物的世界裡,沒有背景沒權沒錢,生活中各種碰壁,迫於生計,甚至寄人籬下,箇中滋味僅限個人體會。
面對物慾橫流的世界,這些世間百態也是常態。
不平等的情況下是不存在利益交換的,只存在利益壓榨,這才是小人物悲哀的起源。
如此,機遇也可以理解為上個階層給予的賞賜,如果達叔沒有做足重回熒屏的準備,如果沒有上個階層給予的機遇,抑或沒有周星馳的加持,黃金時代只不過黃粱一夢。
小人物的掙扎和機遇,總在困頓中摸清方向,強大自己,像是一場遊戲,隨時準備著接收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現實如此,小人物沒有人幫你“拔苗助長”,只有靠自己,掙扎徘徊等待機遇的到來,又有誰能輕易逃開這既定或內定的規則,更何況地域和時代的侷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