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這注定是一篇沒有多少人讀的文章,可還是想寫。

不為別的,為了曾經收穫的那麼多觸動和開悟。

隨著年齡的見長,看得進去的影視劇和綜藝越來越少。

時間太寶貴,總得把有限的時間用在有價值的事物上。

沒有高質量的影片可看,不如去讀書。

但是有這樣一部綜藝,刷完一遍還不過癮,把相關節目又全部刷完,再重新刷正片。

這個綜藝就是嚴敏導演的新作《戲劇新生活》。

嚴敏導演的成名之作《極限挑戰》,把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融入綜藝節目中,將綜藝節目提高了一個層次。

聽到他要做戲劇類綜藝,從在北京看過百來場戲劇演出的經歷來看,不看好這個綜藝。

戲劇這麼小眾,瞭解並接受戲劇的人少之又少,怎麼做綜藝?

有時免費的戲劇演出票都送不出,有些人即使拿了贈票,只是為了佔小便宜,看完劇毫無觸動,也並不喜歡戲劇。

所以,放到瘋狂廝殺的綜藝節目平臺,又能吸引多少人留意?

直到有一天,也就是一個多月前,握著遙控器找不到想看的影片。

忽然想起《戲劇新生活》開播了,索性去瞧一眼。

開篇黃磊提出一個問題,戲劇是否賺錢?

好傢伙,一上來就提出這樣一個終極命題,要人命。

戲劇演出最尷尬的地方就在於,即使質量高的戲劇,那麼精彩,也是不賺錢。

除了頭部知名的導演賴聲川、田沁鑫等,除了體制內的團體如北京人藝、國家話劇院等,其他寂寂無名的戲劇導演、演員和相關工作者,都是勉強在維持溫飽。

甚至有人還在負債累累地做戲劇。

為了弄清楚賺不賺錢這個問題,節目組找來了八位戲劇從業人員,在烏鎮做真人秀。

由於疫情原因,2020年烏鎮停辦了戲劇節,也有這個時間錄綜藝。

劉曉曄、劉曉邑、吳彼、趙曉蘇、修睿、劉添祺、丁一滕,後來吳昊宸加入。

時間君雖然在北京看了不少演出,這些人中,也只看過劉曉曄的《希特勒的肚子》,先鋒戲劇,當時真的沒太看懂,現在也已然記不起劇情。

還看過吳昊宸演的電視劇《歡樂頌》《琅琊榜2》,也許看過修睿的小品。

其他人,看介紹都是往屆烏鎮戲劇節獲獎導演和演員,但真的都沒有聽說過。

單從背景介紹來看,這群人要麼從業多年,要麼極具天賦,已經處於中國戲劇第一梯隊。

用黃磊的話形容,這是一群“灰頭土臉的哥哥”。

入住戲劇公社,睡大通鋪,自己掙錢吃飯,還要用掙來的錢做戲劇。

在兩個月內做夠十部高品質戲劇,才算完成合約。

憑這群人的經驗和才華,做戲劇不難,難的是怎麼賣票,怎麼掙錢。

一打聽行情,烏鎮各劇場一天場租,小劇場都1萬起,大劇場3萬起。

這樣賣多少張票才能賺到場租?

票價如果定得高,能賣出去幾張?

沒有專業的票務,又要怎麼賣票?

在這一系列焦頭爛額的問題中,第一部戲做出來了,《養雞場的故事》。

時間君也是從這開始認為節目值得看,因為節目完整播放了演出過程。

加上優秀的拍攝和剪輯,看得清細節,觀看效果甚至要好過現場,找回了當初在北京看小劇場話劇的感動。

初戰告捷,大家看到了希望,第二部和第三部劇,拿出了以往在烏鎮戲劇節的冠軍作品,劉添祺的《雞兔同籠》和吳彼的《靜止》(演出時改名為《出山》)。

而且也全是完整播放,一個綜藝看十部戲劇,太值了。

尤其《出山》結尾,吳彼深情專注的眼神,好妹妹樂隊的《相思賦予誰》響起,看得人溼了眼眶。

構思精巧,立意不俗,冠軍作品,當之無愧。

最喜歡的還是劉添祺排的《巴西》,一個仍有知覺的植物人和一個照顧他的機器人的故事,還有一個超級生動可愛的小玩偶。

看到最後淚流滿面,個人認為當是目前為止全節目最佳戲劇,但諷刺的是,票房卻是最低的。

除了排練戲劇,戲劇公社成員吃飯喝水都要自己想辦法。

被套路久了,大家不堪折磨,各出奇招,絕地求生。

有的順節目組的瓶裝水喝,還要拿已經撕掉標籤的,省得回去自己花時間撕了。

有的對付房租學會了討價還價,不再不好意思張不開嘴。

為了賺夠租大劇場的錢,街邊路演、酒吧駐場全員搞起。

其實這群戲劇人各個專業,唱歌跳舞表演都不在話下,張嘴就來,如果單純為了過得好,可以有很多辦法。

但他們更愛戲劇,更願意把時間用在戲劇上。

對這款綜藝愛不釋手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這個節目很真。

做戲劇的人大多清高、叛逆,有著自己明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不屑於刻意製造綜藝感。

但又可能是因為長期從事藝術工作,這群人共情能力極強,溫暖、幽默,自然流露就很有看頭。

劉曉曄看到劉添祺壓力大,不斷給他賦權,幫他減輕壓力。

趙曉蘇在表演前給劉添祺按摩肩頸,讓他放鬆,教他擁抱壓力。

在吳昊宸唱不好音樂劇歌曲的時候,吳彼等人偷偷達成一致,不要嘆氣要多鼓勵。

這群人又十分接地氣,毫不避諱選修睿當隊長就是因為可以吃得好。

選趙曉蘇當社長是因為想欺負他,選劉添祺當社長是想看他怎麼進行軍事化管理。

這群人或許正如丁一滕的歌詞所唱,“在六便士的世界裡,撣掉月亮上的塵土”。

也如想看大海的小雞小蘭,不想下蛋安安穩穩生活,選擇去看傳說中的大海,過不一樣的雞生。

這群人選擇了藝術,覺得藝術更值得追尋。

看了節目,忽然更進一步理解了為什麼藝術是偉大的?

藝術不是孤芳自賞,藝術反而可以將人類情感準確而且多面地表達出來。

戲劇作為一種藝術方式,本身就充滿哲思、批判、異見,是在生活的夾縫裡發音。

在固定空間內,在有限時長內,集聚能量,多樣表達,所以震撼人心。

不可否認,也曾看過如垃圾般的戲劇,也曾有北京本地同事不知道“北京人藝”為何物,戲劇生態依然複雜而兩極分化。

可有了這樣具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節目,讓更多的人知道戲劇是怎麼回事兒,如何排練,如何呈現,為何精彩,關注戲劇的人會越來越多。

畢竟人們吃飽穿暖了,會有更多樣化的追求,也有時間和機會發現更美好的事物。

7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吳孟達離世,他的最後一條朋友圈,讓人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