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達,是80、90後的記憶,說起他,一定會蹦出另一個名字“周星馳”,80、90後兒時的笑點被他們承包了一半,從吳孟達去世的訊息,我想探討的不是他們的過去,而是我們的未來。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和平的中國,大部分人都會從意氣風發走到行將就木,而時代又何嘗不是呢?建國時的一代人,經歷了戰火,經歷了民族的屈辱,他們想著為國家的富強努力奮鬥,甚至犧牲寶貴的生命。到後來,一代人在文革中長大,很多事情使得他們失去了本該有的信任。再後來,有了改革開放,一大批大膽做事的人逐漸富裕了起來,於是這一代人做生意都喜歡吹噓和說大話。而80、90後,是計劃生育下出生的一代,是家裡的寶貝,當年被稱為垮掉的一代,這一代人被家裡看管得非常嚴格,叛逆曾經是這一代人的代名詞。
吳孟達等一批港臺明星,正是80、90後這一代人的記憶,周星馳和吳孟達的作品通常都是無厘頭搞笑,是沒有理由的搞笑,而80、90後是嚴管的一代,這不許做,那不能做,做任何事都需要找到合理的理由,而周星馳和吳孟達的喜劇卻使80、90後沒有理由的釋懷了。
這屬於80、90後兒時的回憶,如今吳孟達去世引發了大家的追思,說明80、90後如今正是社會的中堅力量。也是屬於80、90後的黃金時間。
看到兒時給我們帶來歡聲笑語的明星去世,大部分80、90後都上有老下有小,看到父母白鬢已現,孩子也從學校拿回成績單,突然意識到人生並不像我們兒時所想象的那麼久遠。時間已經悄無聲息的將我們塑造,並且無聲地將我們推向終點,隨著時間的流逝,終點的樣子也越發的清晰。
一個時代的人,總有著或多或少的共性,我們的思維並不只取決於我們的基因,更重要的是後天的教育和見聞,我們有到初中的義務教育,雖然我們有著不一樣的家庭或者語言,但我們使用的是同樣的教材,雖然我們個人的喜好有所不同,但我們所接受資訊的媒體卻給我們提供的資訊卻是相似的,所以,我們大多數人都有著相同的價值觀甚至是一部分相同的喜好。
國家隨著一代代人的變化,也在發生著改變,生老病死,總是有著一代代的傳承,我們要做的,是把祖輩們對我們的希望放到我們的孩子身上,我們終將離去,我們的孩子也終將離去,但我們的子子孫孫將會一直延續。
守護這個國家是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後人的使命,他的強大需要我們每一代人的付出,外有強敵時,我們能夠繃緊神經擼起袖子加油幹,當我們強大時,我們要付出的努力將會更多,強敵好比一面鏡子,看著鏡子,我們一下就能知道自己哪裡不足,當沒有了鏡子,我們又該如何知道自己的不足呢?
我認為,未來不管如何,人民的福祉將是我們永遠的明鏡,因為我們人類是一個平等的整體,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有人過得不好,說明國家仍需改善,有人窮兇極惡,說明教育沒有完全到位,總之,國家是每個人的,需要每個人都付出努力建設自己的國家,而作為當權者,更應當以人民為根本。
而我們,生命有限,為確保國家強盛的前提下,努力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或者說,應該以國家或子孫後代作為自己的終極人生目標去實現,這個目標不是子孫的榮華富貴,榮華富貴只是過眼的雲煙,不一定要為子孫創造一時的財富,但一定要給子孫留下萬古的精神,畢竟,在世的永遠都是子子孫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