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王寶強的認知裡,周圍似乎人人都想練武拍電影。但最後周圍只有他一個人,去了嵩山少林寺學武術。
後來去北漂跑龍套也是如此,也不知從哪裡湧出來的底氣。在演員這個老天爺賞飯吃的這個行當,老天爺似乎連碗都沒發給他,外貌、身高、語言,樣樣不達標。
一重門:夢開始的地方——少林寺1982年,他出生的農村很窮,農民只在夏秋兩季有收穫,其他季節外出打工,有活就幹,沒活就在家待著,日復一日,沒什麼特別的嚮往。
“生活在這裡,你的命運幾乎就被定性了,跟廢人沒什麼區別。我就是擰巴著來,改變了我自己。”
王寶強又想起那個講了很多遍、也是決定性的瞬間:8歲那年,在村頭看了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天降決心,為了拍電影要隻身上少林寺習武。父母不讓去,好多天,他都很傷心,吃不下飯。有天中午,他跑了出來,在空曠的麥田裡轉悠,身子骨似乎輕飄飄的,與楊樹枝頭在風中浮動的葉片一樣。他在玉米地裡躺下來,看雲,看鳥,感到自己懸在什麼溝壑的上空,不知道會掉在哪一邊。他忽然大哭起來。
半個月後,父親鬆了口,你願意去,你就去吧。
是命運推動著王寶強,還是王寶強在改變命運?
在少林寺的日子,春夏凌晨四點,秋冬凌晨五點,他們天天跑四五十里路,從寺裡跑到山上的達摩洞,折返下山,再跑到登封市區,又原路返回。接著是踢腿、劈腿、馬步、虎步、撲步,每日的必修功課。
12歲那年,王寶強被調到武僧團,師父讓他習醉劍。他心裡美滋滋的。不過,讓他難過的是,原來電影裡的少林和尚都不是少林寺的,而是武術運動員。有一次,坐在山上,他問大師兄:“你說做明星是啥滋味?”
“那是不可能的事。”大師兄勸他,“拍電影的人都是從電影學校選出來的,那是有錢人家的孩子,不是我們這些農村孩子做的事情。”
王寶強心中的這個明星夢並沒因此而熄滅。再後來,他開始了北漂。
是命運推動著王寶強,還是王寶強在改變命運?
二重門:北漂墊底到浮出水面在王寶強的感知裡,覺得跑龍套那幾年的自己是個“廢物”。即使是跑龍套,王寶強也是常常被看不上的那一個。除非是極其缺人的大場面,他才會被喊去充數。還是最不值錢的那種充數。別人一天賺二十,他只能賺十五。還有很多一天天沒有群演的戲,10塊、15塊也賺不到,常常在荒廢日子。
跑龍套那會兒,每一個白天,他都在笑。對挑選群眾演員的穴頭笑,對副導演笑,對那些他為之替身的明星笑。笑臉可能連冷臉都換不回來,因為對金字塔尖的人來說,替身、群演、小角色,就是空氣。
後來,他悟到了,在這個行業裡,能做到“不笑”,也是一種權力的象徵。
無疑,今天的王寶強擁有了這種權力。但是,要不要用它,怎麼用它,他有自己的認知。
對王寶強演的每個角色,觀眾都會說:“本色出演”。不過他的體會是,角色是由演技塑造的,真正與他本人接近的,只有元鳳鳴和許三多。
導演李楊讚賞王寶強成功後的謙卑心。在他們合作的《盲井》中,16歲的王寶強飾演進城打工的農村少年元鳳鳴。李楊從幾百個人裡選中他,正是他當時的氣質狀態和元鳳鳴吻合。來面試時,王寶強貼著牆根走路,不敢抬頭看人,普通話有很重的河南腔,因為緊張而有點結巴。
那時最讓王寶強意外的是,進組裡啥也沒幹就拿到500塊錢,還第一次住了賓館,拍完又給了1500,“大錢,絕對是大錢”。初到北京時,他住在北沙灘,月租120元,六人平攤。群租的都是群演,聊起第一次上鏡個個激動。
室友曾感慨,什麼叫成功,在電視上看到你露臉了,趕緊去上廁所,上完廁所回來還能看到你,說明你成功了。
《盲井》的拍攝在礦井,中途經歷了塌方,煤礦工人死傷,男女主角嚇跑,製片主任攜錢款出逃並拉走拍攝器材、利誘演員離開……王寶強還發了一場突如其來的高燒,但他堅持下井,不誤一天工,把電影給拍完了。
後來,《盲井》獲得柏林電影節銀熊獎,臺灣金馬獎。
三重門:一路狂奔加速度《天下無賊》的監製陳國富看了之後,認為王寶強更適合“傻根”一角,撤換了原定的夏雨。《天下無賊》也讓王寶強收穫了更為廣泛的關注。
拍完《天下無賊》,徐帆又把王寶強推薦給康洪雷,出演《士兵突擊》的男一號。憑藉《士兵突擊》中許三多一角,王寶強獲得第24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具人氣男演員獎以及觀眾喜愛的電視劇男演員獎。
《士兵突擊》的導演康洪雷說,許三多身上有種非常強大獨特的東西,就是相信,他對身邊的人和事充滿了信任。過分信任的稟賦不是誰都具備的。那一刻,王寶強恍然覺得導演在說他,在說王寶強的稟賦。
不由想起後來,王寶強那段失敗的婚姻。他不習慣對別人提要求,只考慮如何做好自己,如何成為一個穩重成熟的男人,負起家庭的責任來。然而有時,你不負別人,別人會負你。
王寶強沒有上過表演課,演技都是從實踐中磨出來的。
《Hello!樹先生》的導演韓傑覺得,王寶強演出了人物生理的病態與精神的恍惚感。拍《hello,樹先生》之前,他不會抽菸。但為了演這個角色,“幾個月前就開始學著抽菸了,因為必須得看起來像個老菸民”。他還自己設計了一套動作,把手猛地揚起來,在空中虛晃一個半圓,五指很誇張地張開。
結果呢?一個抽菸的動作,成了北影拿來當教材的經典鏡頭。這個角色後來還讓王寶強獲得俄、美、意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和亞太電影獎。
在喜劇片裡,王寶強也頗有收穫,“囧”系列、“唐探”系列等,都獲得商業成功。《唐人街探案》電影系列熱議,讓王寶強更加坐實了“油膩”唐仁的人設。
後來:“唐人街探案3”演完,王寶強有點憂心了。能不能再突破是一個問題。越往下走,他覺得越難。就像健身一樣,剛開始每天練一個動作,肌肉立刻給反應,時間一長就不行了,需要更多方式、更強的刺激。
在李楊導演看來,王寶強的成功不是傳奇,而是日積月累,水到渠成。更考驗人的是成了之後,有錢了,有名了,怎麼做。
他覺得王寶強和同代的很多明星不一樣,也和現在一夜躥紅的網紅有別。他是靠社會苦出來的,知道自己在社會上打拼不容易,他懂得珍惜擁有的東西。一個人能否記住自己的來路,能否葆有生命裡最原生態的東西,他的本質、他的核,這決定了他的走向,他最終能走多遠。
“文藝片我也嘗試過,公路片我也可以駕馭,喜劇片更是,我一步一步積累過來的。為什麼我今天可以選擇?因為我有這個選擇的權力。”
人生,有時就像學功夫,王寶強相信,能吸收各個門派的真諦,才是真正的高手。但他也暗生另一種自知,如今不像從前,“之前是允許我到各門去學藝,去嘗試,去摔跟頭,年輕時有這個機會。等有一天不允許你這樣的時候,你就得要守住給自己打的江山,穩住江山,到了一定的時候,不允許你失敗,你自己要好好要想明白。”
出身農村的王寶強,天生自帶著一股子執著的驅動力。
他在接受《十三邀》節目採訪時說:
“我覺得理解我的幸運,也是我自己努力的(結果)。並不是說誰去外面闖蕩,誰吃了苦,就能出來的。你只是堅持住,你不可能走到第二步,(是)你自己給自己創造機會,自己給自己創造出來的幸運。其實堅持是一種勁頭,也是一種技術吧。”
已經躋身一線演藝明星之列的他,以後的路是否依舊紮實,甚至有技術地華麗轉身,我們拭目以待。
當時這番話就引起了不少人落淚,一代喜劇大師落魄到了靠接戲延續生命,現在看來呢,我們有多份一絲感謝王寶強的心態。
就像許知遠說的,對很多人而言,王寶強不僅是一個演員,更像是一個“民間英雄”,給人一種莫名的希望和鼓舞。
勵志與樸實,希望永遠是王寶強人生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