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一年一度的“選秀季”又到了,《青春有你》、《創造營》等熱門選秀節目,被觀眾吐槽一屆不如一屆:唱歌破音,跳舞划水,rap像背課文。舞臺魅力絲毫沒有,靠搞怪扮蠢譁眾取寵,比起十幾前的“超女”、“快男”憑實力出圈,如今的選秀節目更像是《歡樂喜劇人》。

然而各大影片平臺卻依然樂此不疲。據說今年光是網路平臺就會有5檔偶像選秀節目開播,500名以上的選手讓人眼花繚亂,可惜大部分連名字都記不住。

在高質量偶像幾乎絕跡的今天,到底是什麼支撐著一茬接一茬的選秀節目全方位霸佔我們的眼球?

| Paella 圖 | 四象設計部

1

三年千名選手中有幾個成為明星?

娛樂圈從來不缺嚮往者。這一點在隔壁擅長製造偶像的韓國就有印證。據統計,截止到2016年,韓國練習生數量已經突破了100萬人,而韓國總人口也僅有5000萬,也就是說每50個韓國人裡就有一名想成為偶像的年輕人。

那麼中國有多少懷揣著偶像夢的練習生?藝恩資料總結了目前成體系的4大系列偶像選秀節目,分別是騰訊的《明日之子》共四季,《創造營》共三季,愛奇藝的《青春有你》共三季和優酷的《以團知名》共兩季,總計12檔節目。

從2017年《明日之子》第一季開播計算,四大系列選秀節目總共向娛樂圈輸送了1158人次(其中包括重複參加的選手)。然而“出人頭地”的又有多少?

一千多人中只有17人能夠進入TOP100,參加選秀節目爆紅的機率僅為1.4%,真正的百裡挑一。

這意味著選秀不是作為藝人的終點,而是起點。出道後才有了成為“明星”的資格,就算運氣與實力兼備,從上千名練習生中脫穎而出,也可能面臨“出道即巔峰”的窘境,永遠有更年輕更有才華的新人湧入選秀的佇列。

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大部分選手演藝生涯的流量巔峰都在節目期間,後續沒有了好的作品和曝光度,必然只會是曇花一現,成了平臺為下一屆選秀招商炒作之路上的一塊地磚。

2

三成選手已經參加過其他選秀節目

看到每屆都更難看卻每年都在辦的選秀,和源源不斷湧入這個大坑的年輕人,許多人心中不禁好奇:我們也進入了“全民選秀”的時代嗎?目前來看這種說法還要打個問號。在梳理今年兩大目前熱播選秀節目的選手名單履歷時,我們發現他們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曾經參加過其他選秀綜藝,甚至已經出道過,被稱為“回鍋肉”。

兩檔節目總計200人中,有65人已經參加過其他選秀節目,“回鍋”率達到了32.5%,並且他們參加最多的還是四檔最熱選秀節目。此外,還有一些選手已經作為歌手、演員、網紅等職業出道過,但卻因為沒能紅起來而來參加選秀。

想象中人才濟濟的選秀圈,其實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繁榮。選手反覆遊走各檔選秀之間,過氣網紅和演員也想分一杯羹,即便知道自己很大可能是襯托其他熱門選手的綠葉,是節目用來營銷的工具人,還是會像飛蛾撲火一樣,在一次次失敗中尋找一絲出鏡的機會。

他們其中也不乏有實力的和努力的,但沒有背景沒有資本去捧,翻身的機會非常渺茫。有的選手光芒萬丈被節目和粉絲簇擁,也有的選手直到淘汰也沒有超過5分鐘的鏡頭。

3

上千條熱搜,堆砌一場虛無的狂歡?

每當節目收官,都會發布一張“戰報”宣傳開播期間總共上了多少次熱搜、閱讀量達到多少億,以吸引更多的觀眾和潛在的贊助商。以《青春有你》和《創造營》系列為例,上熱搜最多的是2018年的《創造101》,熱搜高達1002條,也就相當於播出的10期節目中平均每期熱搜就有100條,說是“霸屏”也不為過。

從節目的市場佔有率來看,買熱搜刷存在感也不是毫無作用。但仔細看熱搜,哪有半點和舞臺相關的內容,不是XXX太美了太帥了,就是“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不瞭解的人根本沒興趣點進去看。

回想神仙打架的超女、快男、青歌賽,我們已經忘記有多久沒聽到令人驚豔的歌喉,沒看到魅力四射的舞蹈了。但事實是,不是觀眾不想關注舞臺,而是節目和平臺向觀眾推薦的就是毫無營養的話題和無關緊要的八卦。選秀口碑的下降,與節目組錯誤的營銷方向不無關係。

曾經全民拿手機 給選手投票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曾經最愛看的PK舞臺,變成了粉絲PK資料和購買力,公司PK資本營銷手段。就連看似很多人都在關注的選秀,實際也是靠無數熱搜堆砌起來的“虛假繁榮“。

4

選秀圈的錢進了誰的口袋?

要問流量至上、粗製濫造的選秀節目為何像野草一樣“春風吹又生”,就要探究節目收割粉絲的錢最終都進了誰的口袋。熱門選秀《青春有你2》冠軍劉雨昕後援會公開的賽時支出明細,基本上揭示了“發選秀財”的各個利益既得者們。

首先,直接獲利最大的無疑是節目贊助商。購買贊助商的商品內附的“奶票”可以獲得比普通賬號更多的投票次數,可以說是純靠“砸錢”就能獲得的票數。

四象一位編輯的室友就是選秀節目的忠實觀眾,每到選秀季就往家裡一箱一箱地搬奶,還請朋友幫忙喝奶、一個瓶蓋一個瓶蓋地擰開投票......

對此喜聞樂見的自然也少不了主辦方平臺,不管是花錢充會員、線上投票還是給選手應援,平臺都會從中抽成,就算只是註冊賬號投票也是給平臺增加日活和熱度。

最後,讓人常常忽略的獲利者是第三方平臺,比如微博和各種APP舉辦的投票活動。選手的熱度和粉絲活躍度經常會成為被探討的話題,甚至會影響節目的走向和最終結果,所以粉絲在比賽期間也會花一部分錢去做資料、投票,讓自己的愛豆顯得人氣更高。

這麼一想,1500萬好像花的地方也不少,但這僅是比賽期間一名選手的花費數額。連續做了4季節目平均每季100名選手,那麼這筆錢就足以支撐各方獲利者繼續支援下去。

儘管節目越來越難看,但只要有噱頭,能靠人設和話題吸引觀眾去觀看,甚至為選手投票,那麼就算是成功了。至於能造出什麼樣的“星”,選手們的前途會怎樣,獲利者並不在乎,也不會對此負責。

如果節目本身的初心不是挖掘寶藏而是盲目追求熱度,只做資本和流量的奴隸,不能公平公正給所有選手展示機會,那麼質量下降也是必然的結果。

2019年,韓國《Produce》系列選秀涉嫌票數造假風波還過去未久,節目的製作人和所屬社高管責任人等因涉嫌欺詐被韓國警方拘捕。如果我們的選秀節目不能引以為戒,反而變成純粹的“金錢遊戲”,那麼這一場荒誕的虛假繁榮也終有散席。

7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查德維克·博斯曼奪金球影帝 妻子上臺代領獎暴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