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中國的父母一輩子在等孩子的感激,中國的孩子一輩子在等父母的道歉。——黃執中

1.

根據最新的資料顯示,《李煥英》的票房即將突破50億大關。按50元一張的票價來算,差不多等於有一億人觀摩過了這部電影。

有網友總結說,看《李煥英》會哭的人,不外乎以下三種情況:

A.追憶起自己過世的母親,心如刀絞。

B.純粹被電影劇情打動。

C.看到片中的李煥英如此偉大,再聯想到現實中自己的母親,悲從中來。

我就是典型的第三種。

觀影中我數次強忍住淚水。但我只是為了李煥英,而不是我媽。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不敢想象把自己代入這部電影。

如果我體胖又遲鈍,次次考班裡倒數第一,學歷還作假,我媽只會勃然大怒,或者乾脆當著眾人的面打斷我的腿。

就算穿越後,我一次次的努力證明自己的價值,為母親獻力獻策,她八成會跳出來表示自己看不下去,然後嫌棄我多管閒事。

而李煥英呢?

得知錄取通知書是騙人後,不僅沒有一句謾罵和批評,而且還在賈曉玲自吹自擂以後“肯定會有出息”的時候,果斷回了一句“那肯定的”。

之後倆人更是溫馨地騎起了單車,彷彿先前的出糗和尷尬彷彿不存在似的。

......

這些還只是銀幕上展示的,李煥英背後對賈曉玲有多疼愛,外人根本無從想象。

想一想,我們會極力謳歌李煥英和大公無私的母愛?還不是因為,它們出現在現實裡的機率,實在是太低了。

2.

如果你是九零後,然後帶著爸媽看這部電影,會發現他們全程壓根不掉一滴眼淚,只會搖搖頭跟你說一句劇情太假,煽情太過。

多諷刺啊。感動了幾千萬的年輕人的《李煥英》,感動不了他們的父母。

有位母親的觀後感甚至因此還上了熱搜:

“這不就是講一個普通的女工,含辛茹苦把女兒養大的故事嗎?不懂有啥可哭的。”

父母的淚點和我們差異如此巨大,無怪乎魯迅先生會感慨,“人類的悲喜是不相通的。”

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理由也很簡單——他們理解不了李煥英對待賈曉玲的教育方式。

女兒這麼“廢柴”,為什麼還一而再再而三的包容?如果讓他們再選一次,他們可能寧願賈曉玲沒有出生。

電影中有一個場景,李煥英和賈曉玲喝酒。後者醉醺醺地對前者說,以後你的孩子會出國賺大錢,前者佯怒回答說,“我只喜歡她健康快樂就好!”

聽著很熟悉?對,我們的父輩時常掛在嘴邊。

但講道理,這句話過過耳就好,認真你就輸了。

如果你到了三十歲,未成家未立業,學歷拿不出手,那麼縱使你身強體壯,內心豐盈,父母照樣還是看你哪哪不順眼。

或許,中國式父母口中的“健康快樂”,應該翻譯為“在你有出息的基礎上,保持身心健康。”比較妥當。

當本應美好的祝福都帶有虛偽的意味,我們作為子女,又該如何奢望融洽的親子關係?

底下的高贊回答深得我心:“你希望孩子改變,自己首先得改變。你沒有李煥英的包容,憑什麼逼孩子像賈曉玲般懂事?”

3.

需要強調的是,西門君在肯定“李煥英”的時候,絕無半點diss任何中年父母的意思。

我內心更真實的想法,是羨慕。就像有些父母羨慕別人家的孩子那樣。

李煥英這個角色,除了無私,包容,溫柔之外,最讓我向往的一點,是她懂得如何把握和孩子相處的分寸感。

而這種“分寸感”,在大多數中國式父母的眼中,是meanless(毫無意義)的。

他們類似於《李煥英》中沈騰的父親,無論是孩子的學校、工作、物件,都要大權獨攬,一手包辦。

這種霸道至極的做法,彷彿一雙巨手,徹底扼住了孩子的精神自由。

更可怖的是,他們會用“愛”的名義包裹這種操控欲。

最極端的例子,就是《小偷家族》裡小女孩由裡的母親。她會一邊毆打前者,一邊假惺惺地安慰說,“媽媽是因為愛你才打你呀!”

以愛的名義替孩子作選擇,乍一看似乎是“雙贏”——父母覺得做了奉獻,孩子覺得省心。然而,日積月累過後,父母和孩子反而會因此而苦惱。因為前者發現,他們必須時刻為孩子操心。而孩子這邊,則會愈發感到一種窒息感。

我當然相信,中國式父母“愛的操控”,初衷必然是良善和柔情的。只是,當孩子日益覺醒,決心掙破桎梏的時候,一場惡戰在所難免。

就好比一個彈簧,你壓得越緊,等它反彈的時候,你只會感到越痛。

初次為人父母,沒人是完美,我們當然知道。

只是,作為子女,你們能否別把“不完美”的罪責,轉嫁到孩子的頭上。

我們都是彼此獨立的靈魂,只不過你們“恰好”是我們的父母。如此而已。

5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你好,李煥英》近49億《人潮洶湧》持平昨日累計近5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