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作者 | Nicole 編輯 | 範志輝

2月24日,張小斐全國粉絲後援會因做資料在微博上指控張小斐所屬經紀公司不作為,表達自己的不滿。隨後後援會被解散,超話主持人由張小斐的公司大碗娛樂接管。一時間,關於演員是否應該被飯圈文化干涉的話題被推至風口浪尖。

可以看到,在流量主導的網際網路商業體系下,飯圈正在內化為文娛產業的核心驅動力之一。

一方面,粉圈文化正潛移默化的“入侵”各個行業,“飯圈化”披著娛樂的外衣,帶來了一場全民狂歡;另一方面,喧囂背後,“做資料”這一粉圈的規定動作”,在演員這裡卻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現象。

那麼,在呼風喚雨的飯圈力量面前,“天下苦飯圈久矣”究竟苦的是什麼?“做資料”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灰色地帶?演員是否也要“做資料”?誰最在意資料,又是誰在主導資料?

飯圈文化的全面“入侵”

儘管“天下苦飯圈久矣”,但是不得不承認,飯圈文化的確在主動地、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各行各業。大眾一邊譴責著飯圈文化的異化與規訓,但同時也在享受著粉絲偶像雙向互動所帶來的娛樂體驗。

張雲雷從劇場走向舞臺,發行了自己的數字單曲,粉絲集資應援、成立後援會反黑站、投票打榜,粉圈的常規操作讓許多觀眾變身成為“德雲女孩”樂在其中,德雲社也被調侃為“DYS48”。粉絲的簇擁和自來水式的宣推,讓更多的路人們走進劇場,某種程度上也使得相聲這種表演形式再次“復興”。

而飯圈的異化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假以“粉絲”之名進行的,一旦失控便反噬正主。今年1月,粉絲集資為德雲社知名演員秦霄賢過生日,廣告大屏、做公益紛紛展開,粉絲為愛發電花了錢,但後援會卻沒有及時公佈花銷明細,一場罵戰就此開始。

去年影響巨大的“227事件”更是牽涉到二次元圈、電競圈、同人圈等各個圈層,最近張小斐全國粉絲後援會的解散,也是飯圈文化試圖“入侵”影視圈的體現。

為什麼張小斐可以有底氣不接受飯圈的規則?究其原因,演員、歌手與偶像的屬性並不相通,前二者向市場售賣的是個人作品,而偶像本質上向粉絲售賣的是“親密關係勞動”。

在飯圈文化的全面“入侵”面前,演員、歌手或許可以說不,偶像則恐怕難以徹底抽身。

誰最需要做資料?

提到“做資料”,我們更多想到的就是流量愛豆,因為愛豆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自身魅力先圈粉,而演員是從一開始就是依靠作品。流量和演員的區別決定了他們對於資料的需求。因此,很多人力挺張小斐作為優秀的演員“不需要資料”。

粉絲作為新時代的“數字勞工”,在“轉贊評”之間圍繞著整個網際網路鏈條的最末端遊走,工作強度堪比996。投票打榜做資料之所以能夠成為飯圈的“集體認同”,關鍵一點也在於粉絲群體已經將資本和市場的邏輯內化成為了一種基本的思維邏輯,即判斷一個人火不火就看流量資料。

由此,他們打造的“資料幻象”,也與網際網路經濟的運轉完美匹配,甚至決定著藝人的商業價值和發展路徑,成為品牌、製作方選人時的重要參考。

儘管大眾認知裡,選秀節目已經陷入疲軟,但是最近熱播的《青春有你3》《創造營4》資料仍然十分可觀。比如,《創造營4》選手劉宇2月26日“歌”與“舞”限時battle在10分鐘銷售額便破40萬,粉絲打榜能力可見一斑。

當然,亮眼的資料所帶來的流量紅利也是一把雙刃劍。

對於偶像來說,“不能談戀愛”早已是愛豆和女友粉之間達成的默契,需要肩負著“守房”責任。一邊,《創造營4》的選手伯遠被稱為“內娛守房人”,單身六年,被誇有“職業操守”;另一邊,憑藉著《悲傷逆流成河》《清平樂》被很多人熟知的演員任敏則在採訪中大方表示“演員是可以談戀愛的”。

不論是唱跳歌手還是演員,各類榜單的資料都是衡量一個藝人自身價值的重要指標,但資料只是業務能力、人氣的表現,無法成為一個藝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被資料綁架的娛樂圈

如今,粉絲追愛豆被稱為“入股”,也形象表達了粉絲和偶像之間的契約關係。而資料就像是K線圖,是藝人影響力和娛樂生命的晴雨表,也是品牌、平臺和粉絲之間心照不宣的默契。

對於粉絲而言,資料是偶像商業價值的體現。而平臺也會利用粉絲互動性強的特點設計相關熱度榜單吸引粉絲打榜以維持的平臺熱度。在“資料為王”的底層邏輯下,產業鏈條不斷延展,“追星”也逐漸成為了一門生意。

如果說,粉絲群體集體發力就能讓喜歡的偶像交出一份不錯的“成績單”,那麼種種Top榜單的背後就是由一個個資料打造的幻象。

值得注意的是,資料除了可以成為流量們的戰報資料,背後也潛藏著“危機”。比如,去年粉絲為了證明肖戰的商業價值,助力其數字單曲《光點》銷售額超1.5億,成為2020年數字專輯的銷量冠軍。不過,這個戰績在圈外人看來並不能為肖戰贏得好感,反而引發了很多爭議。

此外,在資料打造的虛假幻象中,藝人也會深受其害。當資料造假成為業內各方的運營標配時,中尾部的藝人也將面臨難以承受的營銷成本,惟“資料”的造星工業會處於不堪一擊的境地。

或許,我們也可以抽離偶像、粉絲等概念來看待“資料”這個詞。

《大資料時代》一書中提出了“量化一切”的概念,即一切都可以用資料來衡量。其實,在“數字敏感”的網際網路時代,不止是飯圈,電商平臺“銷量”、電影票房、百大up主、文章閱讀10w+等等,我們其實早已在不知不覺中用資料丈量著一切。

管中窺豹,從飯圈被捲入“做資料”的困局中我們可以看到,資料能夠反映部分現實,但它一定不是全部現實。理性看待資料,為自身所用,我們才不會被資料裹挾和支配,行業才能迴歸良性運轉。

先聲話題

話題內容:你覺得,偶像可以擺脫資料和飯圈綁架嗎?

排版 | 安林

15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金枝欲孽》兩女主同框,引發回憶殺,佘詩曼黎姿兩大美女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