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電影《白日美人》在法國上映,電影改編於約瑟夫·科塞爾的同名小說。 這部電影是路易斯·布努埃爾執導的,他也擔任電影的編劇。
《白日美人》是路易斯·布努埃爾從影50年,黃金時代的到來,透過這部電影,一舉拿下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電影獎,也在商業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這部電影描繪的是20世紀60年代的巴黎,塞弗麗娜是一個全職太太,她嫁的是一箇中產醫生皮埃爾,丈夫外表英俊,體貼入微,從表面上來看,她過的很精緻。
但是在這樣一箇中產階級的生活中,塞弗麗娜卻無法跟丈夫過上正常的夫妻生活,因為有著對“性”的壓抑,她只能透過幻想來釋放內心的慾望。最後,她成為每天工作3小時,下午2點-5點服務貴族的高階妓女。
本片並未將筆墨放在描繪“性”的暴露場面,而是透過女主人公塞弗麗娜一次次的幻想來表達她內心的渴望,此片透過夢與慾望之說,揭開精神分析的內涵。
1 多年的無性生活,讓塞弗麗娜的雙重人格逐漸顯露出來
塞弗麗娜是一個年輕美麗,身材姣好的女人,25歲就嫁給了醫生皮埃爾。婚後他們的日子過的很不錯,丈夫收入豐沃,塞弗麗娜在家當全職太太,生活無憂無慮。
他們表面上很和諧,夫妻感情不錯,但是到了晚上時,他們會分床睡。因為塞弗麗娜是一個主動拒絕“性”的女人,就算是結婚紀念日,丈夫主動要求陪伴她,但都會被她拒絕,在房間裡,他們的床是2個單人床。
儘管如此,皮埃爾依然沒有任何怨言,他深愛妻子,也接納妻子的一切,對此,塞弗麗娜常常感到很抱歉,她對皮埃爾說:“你是個好人,對我又很好,還理解我。”
在多年的婚姻生活中,塞弗麗娜拒絕皮埃爾的親熱,這都是源於小時候的她,遭受過水管工的猥褻,這個陰影直到成年後,依然沒有散去。
婚後,塞弗麗娜雖深愛丈夫,但是卻依然無法抹去心理的陰影。所以,她抗拒夫妻生活,丈夫當然不知道她過去的事。
因為丈夫工作繁忙,塞弗麗娜常常感覺到孤獨。一方面,她渴望丈夫的親熱,但是卻從內心懼怕,這種矛盾交織的情感讓塞弗麗娜的人格產生了分裂。
所以,為了緩解生理需求,她只通過幻想來實現慾望的迴歸。在幻想中,她幻想著自己被丈夫鞭打,被虐待,在這種自虐的幻夢中,這個主體才是真實的塞弗麗娜,也是壓抑多年的一個宣洩口。
當她幻想著自己被掛在樹上,滿身泥垢時,在“粗暴”的鏡頭語言和塞弗麗娜自我的表演中,隱藏的是一種內在的急躁以及原始的受虐欲。
在“獻身”車伕後,她的臉上竟然出現一種複雜的表情,是慾望在夢境中得到實現的滿足感。而當鏡頭一轉,她又被拉回現實,丈夫問她在想什麼?她漫不經心的回答:在想你。
其實這並不是真實的她,在外人看來,她冷漠高冷,純潔善良,但是內心的壓抑和慾望的渴求讓她分裂出了2種人格。
2.朋友的出現,喚醒了她內心的渴求。
一天, 塞弗麗娜和丈夫皮埃爾去滑雪,碰到了風流的哈森。哈森是丈夫的朋友,常年混跡鳳月場所,放蕩不羈。
塞弗麗娜厭惡哈森,甚至牴觸哈森的握手禮。在她眼裡,哈森就是一個行為不端的人,在中產階級的圈子裡,塞弗麗娜十分看重自己的名聲和體面,她要維持清高自重的賢妻良母形象,也要陪伴皮埃爾出入各種場所。
當哈森對她說:“男人最想去的場所就是,女人任人奴役的地方,雙面的女人,雙重的人生,真是很有趣。”
哈森無心一說,卻讓塞弗麗娜聽進了心裡。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她來到了一座隱匿於市中心的公寓,在按門鈴前,她猶豫不決,害怕別人看到她的樣子,於是她喬裝自己,帶上黑帽子和墨鏡,這才敲門進去。
接待她的夫人,看到她的到來,很開心。並且告訴她,這裡很好掙錢,而且這裡的人都是貴族。
塞弗麗娜聽到這話,默默無語,又說道:自己只能呆3個小時,每天下午2點-5點,5點以後必須離開。
夫人看著她,說“客人一定會喜歡她,還說為她取個名字”,就叫“白日美人。”
白日美人在法語中的意思是花名,牽牛花的一種,只在白天開放,電影中的塞弗麗娜只在下午2點到5點淪落風塵,所以才會給她取這個名字,可謂是一語雙關。
就這樣,塞弗麗娜開始了她的“墮落”生活,在這裡,都是有錢人光臨。她接待的客人,有銀行企業家,有醫生等等,都是上層階級。
這些人都有著一些奇怪的愛好,剛開始塞弗麗娜無法適應,甚至想要逃避,但是時間一長,她竟然愛上了這份工作。
因為在工作中,她長期的壓抑被完全地釋放了,在這裡,她能真正地做自己,享受雨雲之歡。現實生活中,她需要時刻保持清高剋制的貴婦形象,在婚姻中,物質的豐盈並不能填補她內心的空虛。
跟皮埃爾的婚姻生活中,缺乏一種激情。這種激情在長時間的婚姻狀態下被消磨殆盡,只剩下道德和情感。
她跟皮埃爾很相愛,但是隱藏於內心的生理需求卻一直得不到宣洩口,所以她才會選擇這種方式。
本以為這種雙線生活會這樣持續下去,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年輕的馬塞爾愛上了她。馬塞爾是一個職業殺手,他痴迷於塞弗麗娜的神秘和美豔,難以自拔,他想徹底佔有塞弗麗娜。
所以他跟蹤塞弗麗娜,直到發現她的秘密,在馬塞爾強烈的示愛下,塞弗麗娜沒有接受,她想到丈夫對自己的體貼和包容,這種愧疚感讓她果斷拒絕了馬塞爾。
但是馬塞爾被塞弗麗娜的拒絕而惱怒,他本就是個職業殺手,他打起了丈夫的主意。
丈夫被馬塞爾開槍致殘,眼睛也失明瞭,丈夫遭遇的不幸讓塞弗麗娜感覺到深深的懊惱。她後悔自己的行為,她鼓起勇氣,向丈夫坦白了一切。
令人稱奇的是,電影的結局是,當丈夫聽到塞弗麗娜的懺悔和道歉,竟然從輪椅上站了起來,摘下墨鏡,恢復了正常,就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這個結局是塞弗麗娜的一場幻想還是真實情景,這是導演留給我們的懸念。
這部電影穿插著塞弗麗娜的2場幻想展開,第一場是塞弗麗娜幻想自己被丈夫拴在大樹底下鞭打虐待,第二場是塞弗麗娜幻想自己一洗白裙在海邊,被眾人扔泥巴在身上。
電影中還隱晦地展現塞弗麗娜童年的心理陰影,被年長的工人猥褻,在這種心理陰影和長期的“性”壓抑下。塞弗麗娜自然是無法承受,所以她的幻想也是宣洩慾望的一個出口,只是後來她找到了一種更好的宣洩方式,那就是成為“白日美人”。
在那個特殊的環境裡,她可以拋下自身的盔甲,卸下心防,去做真實的自己,無關階級和身份,是對壓抑生活的一種精神釋放,也是一種潛意識的覺醒。
雙重人格的塞弗麗娜在壓抑的環境下衍生出的2種分裂和對立的人格,其實也是在情理之中。
寫在最後:
影片創立於1967年,正值法國1968年5月革命的前夕,戰後法國政治安定,經濟逐漸復甦追求自由成了年輕人反抗舊秩序的一種方式。
在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和父權制的影響下,家庭是女性最好的避風港,一旦超越這個場所就會遭到譴責。
塞弗麗娜就是如此,她養尊處優,在丈夫的庇護下,過著空虛的生活,每日無所事事,在身份和地位的束縛下,她渴望自由和解脫,但是其他的掙脫都是會受到譴責的,所以她只能透過幻想來實現短暫的自由。
在夢境中,沒有枷鎖,沒有倫理道德,所以她是酣暢淋漓的,但是隱匿在內心的慾望是無法澆滅的,所以她才會當上白日戀人,白天淪落風月之地,晚上回歸貴族夫人的形象。
這部電影以“情色”和“倫理”為噱頭,但是整部電影沒有一處情色鏡頭,而是以塞弗麗娜的幻想來展現她的壓抑。
這部電影把夢境和現實結合了起來,不斷穿插其中,成為一部超現實主題題材的作品。透過女主人公的白日夢,映照出當時的社會秩序和環境對人的壓抑。
塞弗麗娜是一個具有衝破束縛的女性,在貴族身份的交織下,她渴望衝破束縛,尋求精神的和肉體的解放。這也從側面說明塞弗麗娜有了自我意識的覺醒。
而小說作者在說道塞弗麗娜和丈夫皮埃爾的婚姻時,是這麼描述的,靈與肉之間,真實,無邊,溫柔的愛情與感官無情的苛求之間可怕的分離。
他們的婚姻建立在道德和情感之中,卻和慾望毫無關係。所以塞弗麗娜的壓抑註定在婚姻中無法實現。
或許塞弗麗娜對皮埃爾超脫於肉慾的愛,才是他們婚姻悲劇的主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