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2021開年演講,秦昊表示:我終於低下了頭,於是迎來“爆紅、致富之路”。

作為當時班上“吊車尾”的“差生”,章子怡畢業第五年坐上“影后”寶座併成為奧斯卡終身評委,劉燁更是畢業後第一年就憑第一部作品《藍宇》拿下“影帝”。

而“尖子生”秦昊,足足等了20年,才等來了“一夜爆紅”的張東昇。

秦昊的大器晚成,究其原因,是他的自視清高,更是資本、市場背後的殘酷真相。

電影人的“傲嬌”

的確,走進影院看電影比坐在家裡看電視更有儀式感,電影畫面的質感在大熒幕和立體音響的映襯下也顯得更加高階,1-2小時之內,劇情高潮迭起,給人帶來爽感。

偏要找個詞總結的話,相較於電視劇,電影是濃縮後的精華,這是對於觀眾而言。

於演員而言,電影更苛求長相和演技,為了搭配電影的高階質感,為了在15米高,22米寬的巨幕上360懟臉拍無死角,你必須有一張“電影臉”,為了在120分鐘之內完成一個故事的演繹,你必須在第一個鏡頭就帶觀眾入戲,以章子怡為例:

之所以能夠蓋上“國際章”的印象,從長相上講,她美,但美得特別而又不驚豔,骨骼小、輪廓清晰,還是標準的三庭五眼。

從演技上講,她贏在了面部豐富的微表情,《臥虎藏龍》裡,玉嬌龍和李慕白竹林對峙中,章子怡用犀利的眼神、鼻孔的呼吸感、下巴的輕微顫抖,表現出了玉嬌龍絕不服軟的倔強。

因為在很多電影導演們眼中,電影在做減法,電視劇在做加法,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想要成功,都要耐得住寂寞,為了和觀眾產生“疏離感”,綜藝能紅但不能上,電視劇能捧人但不能演。

大家都需要用一年兩年甚至五年十年的時間去沉澱,去打磨一部好電影,說直白點,需要“賭”得起。

秦昊絕對屬於“賭”輸了的那部分人,他自信自己的能力和演技,並堅信能夠用電影打響名聲,所以即便沒錢、沒戲、沒人認識,他也願意默默等待,等待哪一天幸運就選中了他,但終究沒有等來。

究其原因,是電影人的這份“傲嬌”被流量給打破了,高標準、嚴要求,在流量面前低下頭:

baby、鹿晗、楊冪、吳亦凡等一眾流量明星湧入大熒幕,電影門檻降低,質量參差不齊,粉絲文化逐漸“畸形”,實力派演員逐漸被淹沒在“流量海”裡。

做電影的背後,除了夢想和初心,還有高回報,誘惑面前,很多人選擇一頭扎進流量紅利,所以很多電影出現票房口碑位列兩個極端,正如吳京所言:“票房高並不代表作品好!”

所以不是拍電影過時了,而是像周迅告訴秦昊的那樣,“接到的電影劇本都那麼傻,我怎麼演?”

當環境發生巨大變化時,我們更應該學會隨機應變,有的時候,執著不一定是好事,因為憑藉一己之力,你改變不了這個市場的走向。

市場的公平性

演員、明星活躍於大熒幕,受眾群體是觀眾,“蘿蔔白菜各有所愛”,觀眾的喜好是多種多樣的。

說句實在話,在《無證之罪》和《隱秘的角落》之前,我只知道秦昊是伊能靜的老公,至於他過去的那些文藝電影,我幾乎一部都沒看過。

作為電影演員,不為人所知,大抵有兩個原因:

1.電影作品本身就不好,很難有哪個演員,因為一部爛片一炮而紅;

2.電影風格受眾有限,文藝片本來就是小眾品類,不感冒的觀眾不會去看,不去看,你演得再好,我也看不到。

在秦昊的認知裡,只有電影作品是好的作品,但他錯了,哪個領域沒有精英?

幾十年以後,有多少人記得你的《青紅》《春風沉醉的夜晚》《推拿》,又有多少人記得《還珠格格》《西遊記》《情深深雨濛濛》《甄嬛傳》……

楊冪為何商業價值高?

因為她選擇了資本選擇了流量,2012年楊冪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後來又創立嘉行,她向投資人募資3億,條件是15、16、17年三年的稅後淨利潤需要達到3.1億。

為了完成“對賭”,楊冪帶著私下的藝人們玩命接代言、接廣告,她自己更是一年多部戲無縫進組,幾乎不考慮質量好壞,以此換來所謂的“商業價值”,但如今流量高,卻口碑平平。

孫儷為何口碑好?

因為她選擇了口碑,她拍戲可是出了名的“學霸”,劇本上滿滿都是標註,拍《甄嬛傳》和《羋月傳》時,她更是狠心離家5個月,瘋狂背臺詞,沒好好吃過一頓飯,把甄嬛和羋月詮釋成一代經典角色。

在她看來:重複角色就是浪費生命,如果沒有好戲,如果為了拍而拍,那就是消耗自己,消磨自己的激情和感受,演員應該珍惜曝光率。

其實這個市場是公平的,無論你選擇什麼,走哪條路,都有可能成功,不僅僅是電影可以成就一個人,電視劇、資本、商業都可以成就一個人。

秦昊之前的狹隘認知,限制了他發展的腳步。

明星的“網感”

演戲就像談戀愛,單單能夠爭取到好劇本、好角色還不夠,重要的,是要適合。

打個比方,如果張東昇這個角色,換成“影帝”級別的演員張譯,或者實力派演員王凱,或者帥氣小生張翰來演,會火嗎?難。

因為觀眾對這些演員已經有既定形象認知,因為張譯長得不壞,而恰恰秦昊的形象,算不上帥,也算不上壞,但又不像“好人”,可以詮釋明面上的可憐,也能表達背地裡的陰暗,這就是張東昇。

演員和角色之間,是講求緣分的,而演員和觀眾之間,是講求“網感”的,就像人和人之間的眼緣一樣。

有的人哪怕演再多次主角,都過不起來,有的人,可能演一個配角都能火。

成龍很有能耐,劉德華、張涵予、彭于晏等人也算是“大咖”,但即便這些人眾星捧月給景甜作配,即便成龍帶景甜闖入好萊塢,景甜也遲遲未能大火。

前段時間,《慶餘年》火了,作為配角的郭麒麟、王啟年跟著火了,而作為女主的李沁又被淹沒了,李沁的演技不差,長相也美,多次主角未火,究其原因,也只能歸結到“網感”和觀眾緣上面了。

所以秦昊轉型之所以能夠成功,他的獨特形象有很大功勞,這真的就靠不了後天努力了,而是與生俱來,就如那句話所說:祖師爺賞飯吃。

明星走紅,也得靠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如果秦昊早日“覺醒”,他如今的成就會是怎樣的級別?

14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逆襲的不止是《李煥英》,還有誰也沒想到的《人潮洶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