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01

李煥英的票房已經超48億了。

貓眼的預測:

李煥英最終的票房,

會位列中國影史第二。

真是得恭喜賈玲了。

看完這部電影后,

很多父母都感嘆:

“我們要向李煥英學習,

學習接納子女的不平凡。”

但賈玲拍這部電影還有另一層意思:

我其實也希望子女們,

可以接納父母的平凡。

02

昨天刷微博的時候,

刷到一段《你好,李煥英》觀後感:

“看完電影之後,

我一直難以平復心情,

因為我想起了一句話:

‘你總討厭父親的平庸,

卻不知道他也是個曾經懷揣夢想的少年;

你總嫌棄母親嘮叨,

卻不知道她也曾是個對鏡貼花的姑娘。’

人最大的悲哀在於,

拿著爸媽提供的物質,

學著他們不懂的知識,

見識他們沒有見識過的世面,

體驗他們沒體驗過的人生,

到頭來,卻嫌棄他們如此笨拙。”

對於這段“觀後感”,

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

03

知乎上有很多類似話題:

《你有嫌棄過自己父母沒本事嗎?》

《嫌棄自己父母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嫌棄父母丟人怎麼辦?》

《有沒有因為自己父母的職業而自卑?》

…………

很多人都在上面抱怨父母:

抱怨父母窮,

抱怨父母土,

抱怨父母沒文化,

抱怨父母沒能力,

抱怨父母沒資源,

抱怨父母職業低賤,

抱怨父母不能自己買房,

抱怨父母不能給自己富貴。

有人甚至覺得是父母害了自己:

“都是你們害的,

要不是家裡這麼窮,

我現在也不會這樣,

既然當時家裡窮,

為什麼還要生下我?

你們不配生出我。”

04

我雖然沒有這樣嫌棄過父母,

但以前也曾對父母有過失望。

很小很小的時候,

總覺得爸媽無所不能。

我怕蛇,他們不怕。

我怕鬼,他們不怕。

他們能製作各種玩具,

他們能修理各種東西,

我覺得他們就像超人,

沒有什麼事情是他們解決不了的。

但後來因為兩件事,

爸媽從我心目中跌下神壇。

第一件事:買腳踏車。

幾個小朋友想組建腳踏車隊,

於是我找母親要三百塊買車,

沒承想遭到她一頓訓斥:

“一點都不懂事,

你以為掙錢很容易嗎,

你以為咱家是富豪嗎?”

第二件事:父親下崗。

我讀小學四年級那一年,

鎮上的氮肥廠倒閉了,

父親從此沒了正式工作,

經常一個人坐著唉聲嘆氣,

我們家的伙食一下差了很多。

在微博上看到一個提問:

你什麼時候發現父母是個普通人?

我大概是在十來歲的時候吧:

“終於知道很多東西別人有,

是因為他的父母有。

而我沒有,是因為我的父母沒有。”

所以對於父母,我曾經有過失望。

05

我開始理解父母,

是等我自己有了孩子之後。

有一天我去幼兒園接兒子,

結果兒子看看其他家長,

然後突然問了一句:

“爸爸,為什麼他們都有車,

我們家怎麼沒有車啊?”

這句話騰一下擊中了我的心臟,

我突然一下子就理解了父母。

我年少的時候,

跟很多孩子一樣,

不理解爸媽為什麼不能掙大錢,

為什麼不能當大官。

直到長大後自己有了工作,

自己有了孩子,

才突然明白了一句話:

爸媽能養活我們已是他們最大的極限。

06

2010那一年,

我準備在重慶城裡買房。

房子實在是太貴了,

一套只有70平的兩居室,

我也僅僅只能付三成首付。

父母知道後,從老家趕來,

在城裡呆了兩天,

臨走時,遞過來一張銀行卡,

“裡面有十萬,你拿著用吧。”

我立馬紅了眼睛,

我知道,這是他們一輩子的積蓄了。

我的父母是普通人,

非常普通的普通人,

他們雖然沒有像有的父母那樣,

給我創造很好很好的物質條件,

但他們卻給了他們這輩子能給的最好的一切:

養育,照顧,包容,關心,愛。

他們雖然很平凡,

但我覺得很偉大。

07

我在好幾篇稿子裡提到過我的父親和母親。

我的父親喜歡鋼琴,

我的母親喜歡小提琴,

他們能走到一起也是因為音樂。

我父親年輕的時候,

有一個名人雕像的存錢罐。

他每天都會節約兩毛錢,

塞進這個存錢罐裡,

“攢五年,我就可以買鋼琴了。”

遺憾的是,五年未滿,

家裡就有了姐姐和我。

於是,罐裡的錢就變成了奶粉,

就變成了柴米油鹽,

當然,也變走了父親夢想的生活。

前幾年父親過生的時候,

我問曾經想當鋼琴家的他:

“沒做成鋼琴家,您遺憾嗎?”

父親說了這樣一句話:

“其實也沒有什麼好遺憾的,

我雖然沒能實現夢想,

但是生了你跟你姐,

也覺得生活很有意義啊!”

那一天我突然意識到:

我們的父母啊,

曾經可能也身懷夢想,

曾經可能有頗具才華,

只是在漫長的時光裡操碎了心,

被我這樣沒出息的小孩耗成了凡人。

08

現在很多人有一個很大的誤區,

就是以為坐在寫字樓裡的自己,

坐在計算機前的自己,

能力和才華要遠遠勝過父母。

其實這不過是經濟結構轉型造成的誤會而已。

在公司格子間敲鍵盤的我們,

跟當年在工廠踩縫紉機的父母有區別嗎?

跟當年在菜市討價還價的父母有區別嗎?

每天刷微博刷抖音的我們,

跟當年蹲牆根磕瓜子的父母有區別嗎?

非要給手機戴個殼的我們,

跟當年給遙控器戴個套的父母有區別嗎?

看起來好像不同,

本質上沒有任何差別。

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嫌棄父母的平庸呢?

所以我覺得那個網友說得特好:

我們最大的悲哀在於,

拿著爸媽提供的物質,

學著他們不懂的知識,

見識他們沒有見識過的世面,

體驗他們沒體驗過的人生,

到頭來,卻嫌棄他們如此笨拙。

09

一個人的人生,

其實大機率是平凡的。

世界上90%的人都是普通人,

9%的人有小成,

1%的人能大成。

所以,對絕大多數人而言,

走向平凡就是我們最終的結局。

就像那句名言所說的:

“我們這麼努力,

也不過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

總有一天,

我會變成那個看著兒子盪鞦韆的父親,

你會變成默默疊著襯衣想著從前的女人,

早晚而已。

所以我覺得人這一生,

所謂成熟,其實就是三個“接受”:

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

接受父母是個普通人,

接受伴侶是個普通人。

接受和接納父母的平凡,

不僅是一個人最起碼的教養,

也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孝順。

10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金晨微博之夜精修圖曝光,表情管理給滿分,修圖技術不敢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