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提到娛樂圈最近的新鮮事,必然離不開《創4》與《青3》。在經歷過幾年的較量之後,今年這兩檔節目終於開始正面交鋒,同期開播,搶佔觀眾資源,也再次點燃了全民選秀的熱情。而且在選秀節目層出不窮的當下,兩檔節目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創新。

《創4》的創新,體現在從選手層面進行了一次大刀闊斧的改革,引入了不少國際學員,包括來自日本Intersection男團成員的米卡、和馬、慶憐。而《青3》則側重於在賽制、導師、舞臺呈現與選手藝能等多個維度進行創新升級,尋找有實力有態度有個性的少年,從而最大程度地與當下年輕人對話。

海外選手擠壓本土市場,內娛藥丸?

《創4》在引入海外選手後,整個賽場上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實力碾壓”。海外選手的藝能水平之高,使得他們在亮相後就圈粉無數。而與海外選手驚豔表現相形見絀的,是網友們對本土選手表現的失望。

客觀來說,本土選手中並不乏表現亮眼的選手,但在大多數網友眼中,這種藝能差距對比只能用“吊打”來形容。“內娛選秀竟然要靠外國人來救場”這樣的言論,足以見得這屆本土選手在網友眼中的水平。

從行業角度來看,以文化輸入反推文化輸出,固然是一次創新舉措,但對於當前國內偶像環境而言,頗有一種還沒探索清楚就引入強刺激的感覺,訓練生能不能在刺激下變強不好說,但觀眾和市場可能已經撐不住了。

中外混合組:張騰、吳宇恆、羽生田挙武、喜內優心

從觀眾層面來看,輸入優質海外偶像,意味著觀眾的觀賞水平將得到提高。但在這種水平提高之後,去審視藝能水平參差不齊的國內偶像而形成的落差感,會導致整個“飯圈”形成一條更加嚴重的鄙視鏈,倒退回到日韓偶像文化鼎盛時期飯圈裡的“哈日”“哈韓”現象。在某些飯圈文化逐漸被網路視為“毒瘤”的同時,若再次出現這種這種不進反退的現象,實屬可悲。

而從市場層面來看,自《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選秀節目上線之後,普通人想要成為偶像出道,離不開平臺這一關。優愛騰三大平臺與多家電視臺頻頻分羹,不斷對選秀節目進行“創新”來吸引觀眾,但卻很難對內娛偶像土壤起到一個深耕引導的責任——搶佔市場份額的同時,種種“騷操作”也正在消耗著內娛市場。儘管透過選秀節目出道了諸多男團女團,但那些負面偶像的出現,正在拉低內娛偶像的檔次,喪失偶像作為公眾人物的話語權,消耗觀眾對偶像的喜愛和信任。

名目眾多的選秀節目

何謂多元化?《創4》《青3》相背而行

節目走向取決於節目組的理解,《創4》《青3》都把多元化作為這一季節目的升級重點之一,只不過兩家截然不同的理解層級和理解方式,使得兩檔節目走上了相反的方向。

《創4》引進海外選手,本意是為了節目創新,更好地與國際化接軌,展現節目與偶像的多元化,但對於“多元化”這個詞,《創4》顯然理解不夠。業內人士認為,偶像多元化並非單指國籍的多元化,更多的是尊重並且塑造出個性鮮明的個體來推動娛樂圈的多元化,而非流水線生產的、千篇一律的藝人。

何為偶像,是每檔選秀節目都應該思考的問題。“創”系列從《創造101》到《創造營2020》,三季以來的成團,除了以“錦鯉”出圈的楊超越,似乎拿不出更多更具有代表性的、至今依然擁有優質資源的偶像代表。而即使是榮譽光環加身的楊超越,也依然擺脫不了專業水平不夠、表演滑水的詬病,更不用說其他沒有楊超越出名、資源更多的藝人,其藝能水平如何、能否撐得起“偶像”這個名號,值得商榷。

《創造101》時期的楊超越

在“idol”一詞氾濫的當下,平臺、公司、個人都想分一杯羹,但偶像市場早期的快速發展和目前的後繼無力,導致僧多粥少的困境已經越來越明顯。想要培養出受市場認可的偶像,首先要看懂市場和使用者的需要,而不是盲目推皇族碰運氣、突出差距造話題。其實大家並不在乎選手背景如何、來自哪裡,而是希望在不同風格的偶像身上找到自己所喜歡的閃光點。這一方面,《青3》比《創4》顯然想的更透徹。

沒學會走就想跑,偶像產業鏈離國際化還有距離

依託於騰訊影片這一平臺的《創造營》系列節目已經走過了三季,按照資本市場的走向,本應孵化出一條承接選秀生態的完整產業鏈,基於國內選秀土壤去為娛樂圈輸出更多有實力的偶像,但從實際表現來看,《創4》的認知與做法明顯不夠。

正如前文所言,《創造營》並沒有打造出一個體系化、規範化的選秀產業鏈。不管是藝人業務層面,還是藝人道德層面,都有著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去年,很多網友高呼“房子塌了”,正是因為偶像們營造的“人設”,出現了信任危機。這種危機,與節目機制的不完善息息相關,而這也是當下本土選秀節目的通病。

“塌房”深入搜尋引擎

如今,大多數本土選秀節目只注重舞臺與話題效應,而忽略了藝人背後私德、言行等層面的把關。這種利益先行的成團觀念,使得偶像身為公眾人物無法以正面形象引導大眾,嚴重地擾亂了本土偶像市場,也從側面上降低了選秀節目的公信力,阻礙了整個產業鏈的打通與發展。

可以想見,《創4》引進大量海外選手與海外導師,一方面是想拉高海外關注與大量曝光,增強話題性;另一方面也想借海外選手之手,與國內偶像形成差距對比,刺激後者積極進取。但從目前市場、行業反饋來看,似乎收效甚微。

不僅曾經F(x)的成員、如今已與S.M公司解約的Amber劉逸雲早已失去了自己原有的聲量,透過硬糖少女303再次出道的鄭乃馨高度不夠,無法撐起海外市場傳播的重擔,海外選手的引入還在一定程度上打壓了本土選手,而這種“碾壓式”若進行文化輸出,顯然會成為“跳樑小醜”,幾乎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典型案例。

Amber劉逸雲

不可否認《創4》在國際化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想要開啟國際市場,不是有國際導師、海外選手就行了,而是要讓本土選秀走上國際舞臺,推動中國節目走向世界,真正做到文化輸出,顯然還有很遠的路。

1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3月最新電影片單,你想看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