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文 | 王耳朵先生

2016年,王寶強一條揭露前妻馬蓉出軌的微博點燃了娛樂圈。

這場大火燃了幾天幾夜,牽連了好幾個家庭。

塵埃落定之時,王寶強和馬蓉育有的兩個孩子被分別帶走。

兒子王子豪,隨父親。

女兒王子珊,隨母親。

彼時未見端倪,然而離婚四年後,兩個孩子的差距,逐漸觸目驚心……

王寶強曾說過,支撐自己活下來的,除了父母就是孩子。自己是苦裡爬出來的,對孩子也不會太鬆,該嚴的時候要嚴。

所以,跟著父親的王子豪,走的是精神富養,不斷拓展人生邊界的路。

雖然苦,但勝在充實愉快。

王寶強鼓勵兒子多去嘗試培養自己的興趣,在忙於拍戲工作之餘,會刻意推掉不必要的工作,陪著兒子練琴。

對兒子來說至關重要的比賽,他也會坐在臺下暗自鼓勵。

只要空閒時間,他就會和普通父母一樣,在一旁輔導作業。

更會陪著兒子一起伏案,一筆一畫地教導兒子如何去書寫自己的名字。

王子豪十歲生日時,王寶強特意在家裡根據兒子的喜好佈置了一番,微博上情真意切的祝福文字,寫滿了一個父親的苦心。

最重要的,是王寶強離婚後,從未阻止兒子與媽媽見面。

每個星期,他都會按時驅車去馬蓉處,接回和媽媽相處了一個週末的兒子。

媒體多次拍到王寶強現身馬蓉小區接兒子

猶記得當初離婚事件沸沸揚揚時,馬蓉幾度用孩子造勢引起非議,將王寶強扣上“沒有溫度的父親”的帽子。

如今看來,她在孩子面前才是“失了溫度”的那個人。

因為女兒王子珊,很早就被網友打上了“沒教養”的標籤。

2015年,王寶強和女兒作為飛行嘉賓,在《爸爸去哪兒3》裡露了面。

本是午休時間,鬧了一上午都不配合遊戲的王子珊,又開始鬧騰不允許王寶強上床,還語氣不善地推搡著爸爸去罰站。

“給我站到這,晚上也不許動!”

王寶強一向拿女兒沒辦法,便強忍著倦意,按照女兒的命令靠牆站了一會。然後打報告,向女兒申請在床上躺一會。

王子珊卻還是口氣不小:

“想睡覺就蹲在那睡,不想睡就去外面涼快!”

後來的節目裡,馬蓉出鏡到農村探望父女倆。王寶強對馬蓉說的一句無心話,揭露了女兒為何態度如此惡劣。

“就我這臉上,你這個手多少巴掌印,我還不清楚?”

年僅3歲的女兒,整日看著母親對待父親的態度,自然有樣學樣。

後來法院把王子珊判給馬蓉,離開父親的子珊,不出意外地被哥哥拉開了差距。

馬蓉似乎並不注重女兒的內在,只是一味將“享受生活”四個字從自己身上瞬移到了女兒身上。

她總是高調地把王子珊放在熒幕前,拿女兒作為噱頭,帶貨直播。

亦或是大開領口穿低胸內衣,被網友怒罵“要點臉,給你女兒做個榜樣。”

而小小年紀的子珊,也已經熟悉媽媽的風格。經常畫著彩妝對著鏡頭顯擺,舉手投足之間是不符合年紀的商業氣息。

媒體拍到的照片裡,王子珊也是身穿各種大牌,戴著墨鏡和珠光寶氣的媽媽並肩,享受著公眾的目光。

更讓人詬病的是,馬蓉直接剝奪了王寶強見女兒的機會。

從離婚風波至今,幾乎不曾見過寶強和女兒同框的訊息,

就連王寶強媽媽去世的那段時間,馬蓉也被曝光帶著王子珊出國度假,似有故意不讓女兒參加奶奶的葬禮之嫌。

曾仕強教授說過:

“單親媽能不能把小孩教出來,看一個指標就好了。那就是這個媽媽,有沒有整天怨孩子的爸爸。如果總是罵,那小孩一定完蛋。”

如今這句話在馬蓉身上,已是十分應驗。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

婚姻裡所有的一觸即發,都伴隨著曠日持久的委屈和失望。

只是這委屈和失望降落在孩子身上,那就是一輩子的衝突和傷害。

因為不幸的人,需要用一輩子治癒童年。

娛樂圈裡,情感破裂鬧得滿城風雨的不在少數,可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交出滿分答卷的,我只服王菲和李亞鵬。

李嫣從小帶著傷痕長大,每次亮相都承受著世界的非議,卻在父母那裡,得到了打敗一切惡意的愛。

父親李亞鵬親手寫下一段話,為李嫣打造了一面盾牌。

“上帝給了你這傷痕,我要讓這傷痕成為你的榮耀。”

母親王菲在公開訪問中被主持人提問,“知道李嫣有唇顎裂的時候,是否想放棄過她?”

她那句毫不猶豫的“我覺得她很美”,為李嫣鑄就了一身鎧甲。

離婚多年的李亞鵬和王菲,從未互相詆譭過。

那些毫無保留的愛和支援,也以最飽滿的方式,迴歸到彼此的孩子身上。

剛離婚的那個中秋節,一家三口仍然是一起度過;

李嫣的生日,王菲年年不落地拉著竇靖童一起出席;

每年固定的十三陵水庫節氣觀測活動,一年24次,他們風雨無阻地堅持了7年;

兩個家庭,李亞鵬大方祝福王菲,竇靖童至今還稱呼李亞鵬為“爸爸”,李嫣看向姐姐的眼神裡是滿滿的依賴,王菲對孩子們的關心肉眼可見。

有了盾牌和鎧甲的李嫣,百毒不侵。

如今15歲的她,外表自信,內心強大,舉手投足都是真切被愛過的痕跡。

成人世界的恩怨從未滲透進孩子的世界,便自然不會帶給孩子情感上的割裂。

夫妻關係是解散了,可親情還在,親子關係還在。

一別兩寬後不僅是各自歡喜,而且比在一起時,對孩子傾注了更多的感情。

有人問,在父母相愛和父母不愛的家庭下,長大的孩子有什麼區別?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

父母相愛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很容易交到朋友,也總是樂觀自信,看到的世界全是陽光。

而父母不相愛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總是覺得生活沒有意思,沒有幸福感,性格變得敏感多疑,感受不到活著的意義。

影響孩子的根本不是父母離婚,而是父母的態度和情緒。

不完整的家庭不可怕,不完整的愛才是罪魁禍首。

網友@婷婷 曾在知乎上直言,13歲時父母的離婚,對她來說,簡直就是“解脫”。

他們經常吵架,我不能有一點顧此失彼,不然遭殃的就是我。尤其是過年,那簡直就是我的世界末日。有人問我,難道我就不羨慕一家人團團圓圓一起過年嗎?我想說,沒有吃過巧克力的人,永遠不知道它有多好吃,也不會想它。

不要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他們能夠清楚感知到家庭氛圍的轉變,敏銳捕捉到父母關係絲毫變化的風吹草動。

然而中國式父母,總是容易把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相互摻雜:

婚姻不幸,但為了孩子不失去爸爸/媽媽,忍著不離婚;

離過婚了,但必須要讓孩子知道ta爸爸/媽媽有多渣,向孩子傳遞自己的恨意;

離婚但為了孩子不離家,貌合神離地繼續居住一起,孩子面前扮演和睦夫妻,背地裡卻各玩各的……

整日在孩子面前帶著偽善、憎惡、疲倦的面具,時間長了,孩子的臉上,也會長上同樣的面具。

ta會覺得,婚姻就是虛偽的,雞飛狗跳的日常就是婚姻的本質;

ta會和你一樣,認為形式上的“在一起”大於自己的感情需求;

ta無法擁有正確的婚姻觀,更無法活出真實的人生。

心理諮詢師@meiya 曾對家庭幸福做了個排序,序列是:

父母相愛,關係和睦又關愛孩子 > 父母好好離婚,又都關愛孩子 > 父母婚姻不幸,衝突不斷,但關愛孩子 > 鬧離婚,搞離婚大戰,離婚後忽略孩子,也沒有承擔父母的責任

不要假裝幸福,真誠赤裸地去面對破裂的感情,讓孩子享有知情權。

若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就應該揭下臉上的面具,盡力去修復夫妻關係。

假如真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那就好好離。

不是鼓勵離婚。

只是夫妻關係對孩子的影響,真的太大了。

毀掉一個孩子,只要不斷地往ta耳朵裡注入雙親其中一人的仇恨,讓他覺得身上流淌著爸爸/媽媽的血液都是骯髒的,就足夠了。

成就一個孩子,父母用最簡單最真實的感情包裹ta,讓ta在面對悲歡離合後仍然熱愛生活,也足夠了。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為何愛會傷人》裡寫道:

“爸爸、媽媽和孩子其實是個情感的三角關係。爸爸和孩子,媽媽和孩子,爸爸和媽媽,三個關係同等重要。假設這三個關係都是充滿愛的、和諧的,那麼孩子就會形成非常健康的愛的模式。等他長大後,就會將這個愛的模式投射到自己的愛情和家庭中。”

夫妻之間的行為和情緒,對映著的是孩子的災禍和福祉。

如果父母相愛,家庭和睦,孩子在愛和快樂的氛圍裡度過童年,他的人生就會有溫暖明亮的底色。

然而在不幸的婚姻裡,孩子只是痛苦的產物。

離婚,是不得已時,排在最末位的選擇。

假如真到了那一天,還請用餘生,盡全力來溫暖、彌補那個無辜的小孩。

婚姻的不幸,別讓孩子來買單。

作者簡介:大家好,我是王耳朵

5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2021待播劇(4)現代裝比古裝更養眼的古裝男神——任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