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應該說,《攀登者》這部電影算不上一部優秀的電影,但絕對算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整部電影都打著導演李仁港鮮明的個人風格,優點很明顯,動作、特效一流,給觀影者帶來一場壯觀的視覺盛宴。但同時,缺陷也很明顯,一是想表達的東西太多,揉進去的元素也太多,友情,愛情,愛國情懷等,結果什麼都說得似是而非,含糊不清。

再者就是電影的主題深度不夠,也不夠突出,沒有形成自己的靈魂。

若說這是部愛國主義主旋律電影呢,又感覺沒有把握好個體與國家的關係。

當然,同樣可以看出的是,導演對這部電影還是很用心的。基於主旋律電影的定位,他似乎不想按照以往主旋律電影的表達手法來拍,他想拍得兼具思想性一點,更具深度一點。

就電影的思想性來講,我覺得這部電影除了宣揚愛國情懷,至少還想表達兩個主題思想。

第一,思考攀登珠峰的深層意義,進而昇華到了‘生命的高度’這個層面。

第二,價值取向的問題,國家榮譽與個體生命的相互依存關係。

所以,當我坐在電影院觀影的時候,我發現片中很多地方值得思考。

看到1960年的那次攀登,死了那麼多人,最後只有三個人成功登頂,還有一個為了登頂落下了終身的殘疾時,我就開始認真思考一個問題,拋卻當時的政治需要,他們為什麼要去攀登珠穆朗瑪峰?

那麼多年,全世界各地的登山愛好者葬身珠峰的如此之多,他們到底是為了什麼?

電影似乎也在探討這個問題,電影一開始,就用蓑羽鶴飛越珠峰的鏡頭提出了這個問題,而且從開始到結束,數次提及英國登山愛好者喬治馬洛裡的那句名言:山就在那裡!

顯然,這已經完全超越了為國掙光的層面,已經上升到一種人生的哲思。

電影中有人不理解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登珠峰,我相信,在現實中有這種疑問的人有更多。

對於這個問題,喬治.馬洛裡回答:因為山就在那裡。

方五洲回答:幾億人民只想著吃飯這點問題,我們這個民族又有什麼希望呢?

攀巖者說:只有在攀巖的時候,我才能最大限度地感受到自己的生命!

我想,攀巖者的回答對於冒險活動的意義,講得已經很明了很透徹了,是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感受自己的生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愛好,自己的人生價值體現點。

有的人終其一生努力去賺取巨量的金錢,因為他認為金錢才能體現他的人生價值。

有的人喜歡讀書,因為只有在讀書的時候,他才能感覺到活著的樂趣。

有的人喜歡去旅行,只有在路上,他才能感受到他的生命力。

馬洛裡、方五洲等登山愛好者呢,只有攀上世界之巔,把珠峰踩在腳下時,他們才能找到戰勝自己,自我實現的快感。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他的《人類激勵理論》一書中,將人類的需求像金字塔一樣,做了一個從低到高的排列,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吃飯穿衣是最低等的生理需求,所以就像方五洲說的,只想著吃飯這點事的人,是沒有辦法理解人的最高等級的需求—自我實現需求的,也就理解不了他們為什麼去登山。

當然,在1960年,中國人大部分都還在努力去填飽肚子,這不是個體的問題,而是整體如此,攀登珠峰也只是為了政治需要,為了國家利益。

但對方五洲(吳京飾)來講,他首先是一個登山隊員,所以才有機會響應國家的徵召,去為了國家的利益及榮譽而攀登。

那次登山,他雖然帶著兩個隊友一起成功登頂珠峰,但在上山的時候,他因為要挽救隊友的生命,不得不捨棄了攝像機。

作為國家登山隊的一員,他絕對清楚失去攝像機意味著什麼,可以說,攝像機代表的就是國家榮譽,可是在國家榮譽與隊友的生命之間,他依然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作為一個主旋律電影,這多少有點尷尬;可作為一種價值取向,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人性光輝,尊重生命。

可在當時的國內環境下,這直接導致了登山隊的解散,榮譽沒有了,登山隊三人一下子成了騙子,被各種質疑。

結果呢,方五洲被下放去燒鍋爐,傑布回到家鄉當了放羊倌,曲松林拖著殘疾的腳,去到空蕩蕩的訓練基地看大門。

所以,若說這是一部主旋律電影,這裡的情節設計可真夠大膽的,感覺有點質疑國家的公義,我看到這裡,忍不住笑了,香港導演,真性情也。

如果說方五洲第一次登珠峰是為了祖國的榮譽,那麼第二次登山就是為了征服自己心中的魔障,搬掉壓在自己心頭的那座大山,變成了他與山的一次PK,要麼把珠峰踩在腳下,要麼葬身於珠峰,這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況且,他把對徐纓(章子怡飾)的愛與再次登頂成功,為國家奪回榮譽捆綁在了一起,不登頂成功,就不向徐纓求愛。(不得不說,關於這個愛情戲碼的加塞,邏輯處理得有點牽強,不能讓人信服)。

方五洲燒了十三年的鍋爐,可謂含辱偷生,忍辱負重,他後悔嗎?

從他後來與曲松林的對話可見,他對自己那一瞬間的選擇,從來不後悔,如果再經歷同樣的事情,我相信他還會做同樣的選擇。

而且他從來沒有放棄過再登珠峰的夢想,所以堅持鍛練身體,等了13年,再次收到登山集訓通知時,吃著面,泣不成聲。

方五洲就是這樣的人,他渴望實現自己的夢想,渴望把珠峰踩在腳下,也渴望為國掙光,但在他心中最重的,仍然是隊友的生命,他是一個懂得尊重生命的人。

曲松林(張譯飾)呢,他比方五洲揹負得更多,因為他是攝影師,保護攝像機是他的本職工作,而方五洲也是為了救他才放棄攝像機的,這就導致他比方五洲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活得也更尷尬,更憋屈,他恨方五洲,所以才與之反目。同時,他更恨自己,恨自己沒有保護好像機,恨自己害得全隊都沒了榮譽,而且,他成了殘廢,再也沒有雪恥的機會了,這成了他心中永遠的痛。

所以當有了第二次登頂珠峰的機會時,他比誰都渴望一雪前恥,於是他瘋狂地訓練同為攝影師的李國樑,他變得急功近利,罔顧氣象局的警告,讓隊伍冒險攀登。

最後,當李國樑(井柏然飾)因為冒進犧牲了之後,他才幡然醒悟,抱著方五洲大哭,說自己錯了,全錯了。

這個舉動就說明了他忽然理解了方五洲當年的選擇,懂得了對個體生命的尊重,懂得了生命可貴,不做無謂犧牲的道理。

這就是說,電影通過這個情節想表達這麼一個觀點:

國家的榮譽很重要,個體的生命也很重要,這就需要一個平衡,作為一個國家,珍惜個體的生命,拒絕無畏的犧牲,就是對個體生命的尊重。

我覺得,這一點很贊!

電影中,胡歌飾演的楊光像他的名字一樣Sunny,還有點搞笑,他崇尚馬洛裡的登山哲學,也夢想登頂珠峰,除了國家的榮譽,他更多的是想讓天國的爸爸看到,他能做到。

但悲情的是,他的家族有馬凡綜合症的遺傳,即使沒有因凍傷而截肢,也不太可能以正常方式登頂珠峰。

電影最後還設定了一個彩蛋,說的是幾十年後,胡歌老了,但藉助科技的幫助,拖著一條腿登上了珠峰,完成了人生夙願。只是搞笑的是,幾十年後,正能量滿滿的胡歌一下子變成了大鼻子成龍,讓我覺得有點啼笑皆非,看到成龍出現,我的大腦裡崩出的一個詞就是“亂入”,總覺得他的風格與這個電影太格格不入了。

不管如何,這部電影還是值得一看,除了享受一場華麗的視覺盛宴,沒準還能給你帶來一點點思考。

  • 楊紫與李現領銜,《國色芳華》如何以實力演技碾壓「滑水劇」?
  • 非科班出身的歐豪,竟有這麼好的資源,一部戲足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