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張子楓電影《我的姐姐》中父母因為車禍去世,留下了年幼的弟弟和正準備研究生考試的姐姐,但是弟弟是姐姐上大學以後才出生的,之前兩個人從來沒有見過面,那麼問題來了,姐姐該不該撫養弟弟呢?

以上是電影預告片中的內容,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現實中的姐姐最終選擇把弟弟送給了一對沒有孩子的夫婦,自己出國追求夢想去了。

如果你是姐姐,你該怎麼選擇?是擔負起撫養弟弟的責任,被迫放棄自己的人生?還是像現實生活中的姐姐一樣,給弟弟尋一個好去處,然後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個人認為兩種選擇都無可厚非,但是,無論哪種選擇,你都要做好相應的準備。

選擇撫養弟弟,意味著你要放棄自己的前途,等你老了,弟弟長大了,你會不會成為弟弟的負擔?即使弟弟是你一手撫養長大的,他也沒有贍養你的義務,如果這個弟弟是個白眼狼,不想贍養你,怎麼辦?

若選擇不撫養弟弟,追求自己的夢想,就要做好和所有親人決裂的思想準備,你會被唾棄,被嚼舌根,被描述成冷血動物,心裡想的只有錢。

對姐姐來說,這很可能是個死局。

我很期待這部電影,它真實地反映了社會現實。

我立刻想到全面開放二胎以後出現的社會問題:

全面放開二胎後,的確刺激了二胎的出生數量,增加的數量很明顯,但不夠多。二胎數量不夠多的同時, 一胎數量卻出現了明顯的斷崖式下跌。

我們來看看,那些生二胎的都是誰?生了頭胎的。生了三胎的人是誰?是那些生了二胎的。

生二胎的父母都不是當下的適齡婚育人群,而是超過了適齡婚育的,即將進入中老年的人群。這類人群生下的二胎普遍都和一胎年齡差距大。

調查顯示:適齡人群並沒有多少熱情去生孩子。

那麼這些已經生了一胎,並且一胎已經長大的情況下的人群為什麼又想生二胎?

一、重男輕女思想的荼毒。

重男輕女的話題已經說了好多年,在如今這個社會還是存在的。我就是在重男輕女的家庭環境當中長大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聽過好多次的“家裡的這點家底都是留給兒子的”,每當我生氣任性的時候,我也會聽到父親那句“這個家有你什麼!”我有兩個姐姐,當媽媽生下了三個女兒後,冒著計劃生育被罰款的風險,生下了弟弟。從此,經常聽到周圍的人說“這個留給兒子,只有一個兒子”,因為從小聽著這些話長大,長大後我執意要走得很遠,因為那個家沒有我的什麼!從大學畢業後,我去離家很遠的地方。也形成了我內心一方面很期待親情,卻又生性薄涼。性格中對人有很多的疏離感。

二、想要兒女雙全,湊一個“好”字。

有些家庭,有了男孩想再生一個女孩,有了女孩想再生一個男孩。趁著二胎政策,想要完成自己兒女雙全的夢想。

三、想要給老大陪伴。

父母覺得老大一個人會孤單,自己離世後一胎和二胎在人世間會有個陪伴。龍應臺在《目送》當中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與他的緣分是不斷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何況年齡差距大的兄弟姐妹,人生這條路,誰陪著你都是自己走,山要自己爬,溝要自己邁,風險要自己趟,風景還是自己欣賞。即使身邊有人,這些經歷也很個人化。人生來就是孤獨的,只有自己陪伴自己的時間最長,學會和自己相處,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教會孩子如何愛自己,比依賴於另外一個人的陪伴更有用。有些路,註定要一個人走。

那麼適齡婚育人群生育率不高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1、現在年輕人生活壓力大,賺的錢只夠自己花,或者不夠自己花。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現在的年輕人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了,他們會計算生存成本,會選擇更高質量的生活,活著不=生活…你把一個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來,要努力給他好的生活,也要考慮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一家人對付著活著。多一個孩子並不是像奶奶輩的人所說的就是添一雙筷子那麼簡單。

2、生孩子給女性帶來的職場歧視,大多數的職場只要生過孩子或者不打算結婚生孩子的女性。

3、女性在家帶娃在全社會並沒有收到應有的尊重。有很多女性被迫得在事業和家庭之間做出選擇,不能兼得,造成女性的價值缺失感。

4、生孩子在生理上帶給女性的傷害,越來越少的人願意承受。

5、越重視教育,更傾向於少生育,因為這樣會增加成本,延緩收益時間,降低收益。6、女性社會地位越高,更傾向於少生育,因為生育會讓女性付出更多的機會成本,女性自然會選擇少生孩子。7、社會養老福利制度越完善,更傾向於少生育,因為有 了養老保障,生育帶來的收益也會減少。

綜上所述,我們的社會隨著財富的累積,人們更重視教育、女性地位在提高、社會養老制度更加完善,因此孩子的生育率會降低。反過來看,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越貧窮的國家和地區孩子的生育率更高,是因為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孩子是一種低成本高回報的投資。

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生育率低,政協委員丁磊的建議就很合理:他提出,“全面放開生育”最重要的是,要同步謀劃減輕生養負擔的措施,解決年輕人“不想生,不敢生”的顧慮。為此我們應該從生育成本高,產假短,兒童醫療短缺,托育體系欠發達等實際痛點入手,減輕女性及其家庭在生育,教育,全環節上的負擔。酌情推出夫妻共用產假制度,提高男性共同撫養責任,國家承擔女性生產費用,提高兒童醫療保障,增加幼兒托育機構數量等舉措。

年齡跨度大的二胎給頭胎帶來的困擾。

一、做不到一碗水端平

老來得子,對二胎都會溺愛,做不到一碗水端平,一碗水端平很重要!小編是真的不喜歡父母鼓吹“大的讓著小的”“哥哥姐姐讓著弟弟妹妹”這種說法,你讓孩子感受到落差和不公,他又如何釋放愛呢?就像傅首爾在《奇葩說》辯論時說:“當一個孩子手裡有一百顆糖他怎麼會介意分享,當他手裡只有兩顆糖你又憑什麼要求他大方?

想起來一個帖子,女孩子大二家裡破產,她連回學校上學的機會都沒有了,還要天天洗碗接送,最後天天打工掙錢,不是弟弟的錯,但是她大學沒有畢業肄業是為了誰?僅僅憑著親情的感動來過自己缺失的下半生嗎?

多一個孩子,對於母親來說,並不是把對於第一個孩子的愛分出一半給第二個孩子。而是拿出一份儘可能一樣的、同等的、不偏不倚的愛給這個新生命。如果做不到,那麼對於這個新生命來說,多麼不公平!如果做不到,要分去原本給第一個孩子的愛,那麼還是不公平!

二、父母年齡大,二胎的撫養責任很可能要一胎來承擔

張子楓《我的姐姐》中,當姐姐說出那句“可是我的人生不只是你啊。”有多麼的無奈和絕望。一個女孩到底要有多努力才能擺脫一出生就帶來的傷害?

父母並沒有徵得自己的同意生下來弟弟,她對弟弟沒有多少情感,父母的突然死亡,讓她必須在親情的羈絆與人生的追求當中做出選擇,她錯了嗎?沒有,當然,弟弟也沒有錯。

如果父母的年齡大,二胎和一胎年齡差距大,父母生的時候真的應該考慮老大的意見。

三、影響婚戀

《奇葩說》有一期“伴侶是個‘扶弟魔’我要不要分手?”冉高鳴說,對弟弟比伴侶還好,那直接去做他的弟弟。雖是玩笑,但也折射出一部分人的心態,我可以接受你,但不接受你對弟弟比我好的你!愛情是自私的,沒有願意自己的伴侶在戀愛中只自己感受到少於百分之百的愛。這個“扶弟魔”不只是姐姐,也可以是哥哥。

我想對那些二胎和頭胎年齡差距大的父母說:不管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生二胎,作為一個成年人來說,都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只是在經濟,體力,年齡這些可考慮到的因素,未來還有很多不可控因素,比如電影中的飛來橫禍。作為父母,生下孩子,全身心的愛和正確的引導,讓孩子能夠良好地內化環境的影響,擁有健全的人格,和生存的能力,遠遠比再生一個陪伴他(她)更重要。

9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我的姐姐》即將上映,張子楓能否轉型成功成為第二位00後影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