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文|若谷

在《奇葩說》第七季總決賽現場,連續參加了四季《奇葩說》的傅首爾在獲得BBKing後,感慨地說道。

網友將傅首爾的奪冠稱為“普通人的勝利”,這亦是以“先鋒、犀利”著稱的奇葩說愈加普世、生活化的折射。

行至第七年,儘管《奇葩說》的內容視角不斷變遷,選手陣容不斷迭代,但從使用者畫像來看,《奇葩說》這一IP影響力依然強勁,據骨朵資料統計,《奇葩說》第七季19-34歲之間的使用者佔比高達79.5%,男性佔比41.64%,女性佔比58.36%,這仍是一檔能夠吸引年輕受眾、平衡性別比的國民口碑綜藝。

在綜藝IP生命週期極短的當下,緣何《奇葩說》從2014年走到現在依舊熱度不減?

客觀而言,當前市場上沒有像《奇葩說》一樣兼具趣味、深度、觀點多元的綜藝節目,也正因為這樣,《奇葩說》憑藉其差異化的內容定位和深厚的社會價值,在變與不變之間,成為網綜領域的長青之作。

在變與不變間賽制、辯題創新中釋放新魅力

作為一檔說話達人類節目,《奇葩說》堅持以辯論的形式、風趣幽默的表達來呈現思辨,選手、賽制和辯題則是節目的底層支撐和創新的關鍵。

《奇葩說7》的內容體量足夠充分,共有24期,每週雙更兩期、上下四集,分為千人奇葩撈、1V1砍半賽、3V3分組晉級賽、4V4晉級賽、打包賽、半決賽、總決賽等多個主題賽段。其中,千人奇葩撈是七季以來首次且規模最大的一次海選,而打包賽亦有諸多創新。

觀眾沉浸賽是打包賽最為突出的亮點,在“與老婆年薪百萬要不要當全職爸爸”、“真愛很怕狗要不要把狗送走”、“父母該不該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這三大辯題當中,節目組分別邀請了50對夫妻\情侶、50位愛狗人士和50位怕狗人士以及50對親子觀眾,給觀眾們帶來全新的沉浸式內容體驗,不管這些觀眾更加堅定自己的立場,還是讓原有價值觀發生偏移,都讓節目辯論效果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如果說貫穿24期的賽制是節目的骨架,而融匯整季節目當中的辯題則是關鍵骨血。縱觀《奇葩說7》的辯題,大都是從當前的社會現象中衍生,更加生活化、接地氣。

具體來看,《奇葩說7》的辯題主要集中在職場、教育、情感這三大類別,共性在於話題接地氣、切口小,讓觀眾能夠有代入感。以職場類辯題為例,這一類辯題核心在於“向上管理”,囊括了老闆敬酒要不要硬著頭皮喝、不小心把罵老闆的話發到公司群、老闆特別不喜歡我等具有普遍性的職場現象,不僅具有寫實性,而且具有極強的參照性。

從賽制到辯題的創新,不僅給《奇葩說》在內容層面上提供堅實的基礎,也為這一IP在行業的創新口碑築底,進一步釋放節目品牌的行業影響力。

在變與不變之間有趣的靈魂始終散發光芒

如果說賽制、辯題是《奇葩說》的骨架和血肉,那麼,導師、選手等則是節目的內在靈魂。

以奇葩大市場為定位,《奇葩說7》組織了一場千人奇葩撈,最終從1000人中選出了44名奇葩,和黃執中、陳銘、傅首爾、顏如晶四位“門神”共同“入場”。

從選手陣容來看,44位選手所涉的領域多元,既有張沫凡、阿菊、李大錘、毛小星來自時尚美妝、科技等不同領域的網紅博主,也有袁奇奇這樣的設計師,還有蘇眉月、陳小雨、鄭博中等來自各大高校的00後新生代。

“千里挑一”讓新奇葩們建立起了更多的信心,在選手們背景各異的情境下,他們個人獨特的社會閱歷,也為觀點的多元輸出奠定了基礎。經過一整季的長線錘鍊,《奇葩說7》湧現出了小鹿、李佳潔、張踩鈴、子寅等一批新銳辯手,極具個人風格又不失實力。

單口喜劇演員小鹿幽默風趣,爆梗不斷,如“有燭光裡的媽媽就應該有燈牌裡的媽媽”、“憑什麼女人不能至死是少女”、“跟風吹捧得千篇一律不如沉默得別具一格”;自稱“選秀地板磚”的李佳潔語速極快,輸出了“活著不想當地板磚,死了不想當鴻毛”等金句。

這一批奇葩新人的存在,延續了《奇葩說》原有影響力,也為節目本身注入新的活力。

在辯題之外,“一派胡言”反駁大賽亦是展現辯手風采的一大內容板塊,將各種網上常見的懟人言論反懟回去,短小精悍、句句見真知。

面對“說你兩句怎麼了,你也太玻璃心了”的指責,程璐迴應:“我就要把我當心碎成玻璃‘扎’死你”,對於“你就該把公司當成家”的企業文化,陳銘迴應:“我就該把公司當成家,家裡的錢我可是想花就花。”對於“只有我一個人覺得不好笑嗎?”這樣槓精式評論,姜振宇迴應:”沒錯,是你一個人,你現在難過了嗎?”由於這些問題非常“真實”,選手們不留情面的回懟某種程度上戳中了觀眾的爽感和共鳴。

談及重啟2020,他表示人類的程序都是因為未知而之所以勇敢,應該帶著過去的經驗教訓,勇敢地邁向2021;談及同輩焦慮,劉擎用了羅曼·羅蘭的“重要的是成為偉大,而不是顯得偉大”這句名言來延展論證;談及該不該告訴孩子家庭不富裕,劉擎指出“一個不被打擾的童年,在當下的時代是一個幻覺。”

劉擎在辯論時提出的觀點兼具時代性與前瞻性,帶來更加人文主義的視角,與經濟學家薛兆豐的理性觀點相互映照、互為補充。

和往季一樣,《奇葩說7》亦有女神們輪番助陣,從自稱是人脈本身的楊冪到一生都堅持自我表達的宋丹丹,再到倡導不必困於追逐同齡人的蔡明,不僅僅依託個人的粉絲效應提升節目的影響力,還憑藉個人的高情商活躍了節目現場的氛圍,輸出了她們在多年生活經歷的沉澱後,對世界獨有的認知和體悟。

如果說,在《奇葩說》中,賽制、創新的升級是常量,而人的變化與納新則是必不可少的增量,無論是常駐導師還是女神,無論是參加多季的老奇葩還是新人,作為節目的“觀點擔當”,他們在內容輸出上賦予節目無限域值的增量,是讓節目保持生命力的關鍵。

在變與不變之間打動觀眾的不止於娛樂表象

七季以來,《奇葩說》一直都在創新中升級,帶給觀眾不同的內容體驗,但始終不變的,是包裹在娛樂表象下的思辨精神與社會責任感。

以辯題為切口,《奇葩說7》對於社會現實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提供了大量有深度、有借鑑意義的觀點。就以這一季冠軍傅首爾在節目中觀點為例,她主張“成年人的崩潰要藏起來”,並表示藏不住的崩潰是傷痕,藏起來的崩潰才是勳章;她堅信“頻繁被渣,不是我的問題”,並認為“我值得被愛,我值得被善待,你要相信,付出真心沒有錯,真心對一個人好沒有錯,愛情不就是我敢喜歡又敢離開嗎?”她建議“父母該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就算帶給孩子自卑感,真實的自卑好過虛假的自信”……

這一系列的觀點基於個人生活閱歷思考後的價值輸出,讓與之有類似經歷的觀眾感同身受,不少觀眾表示“在節目中看到了自己的生活,看到了自己的樣子”,而這亦是節目“智慧”本色的集中呈現。

主張每一個困惑值得被關注、被討論,每一種情緒都值得被看到、被安撫,《奇葩說7》所關注的話題切口極小,辯題視角十分細膩,從室友不經同意用東西到孩子寫作業到半夜,從網友奔現遇照騙到老闆特別不喜歡我,從媽媽瘋狂追星到伏弟魔伴侶,從成年人的崩潰到真愛與狗之間的抉擇,將普通人關心的、敏感的問題放到檯面上討論,在雙向的價值交鋒間,人文關懷底色更為厚重。

正如劉擎在節目所說:“如果一些小事情、小情緒挖掘得足夠深刻,總會有值得思考的價值。”《奇葩說7》將語言的魅力化為精神的能量,不僅僅以娛樂性的形態成為觀眾日常生活的一種消遣,還憑藉多元的價值觀成為了觀眾的生活指南,明晰職場關係中的邊界感、親子關係中的平衡點以及兩性關係中的舒適感等大眾化的議題,為大眾的現實焦慮提供可供參考的解決思路。

除了縷清大眾議題的價值導向之外,《奇葩說7》還著力於將先鋒的思想努力變成一種社會共識。正如蔡康永在奇襲大王所說:“《奇葩說》要努力達成的事情就是把社會上還沒有成為主流的觀念推廣給需要的人。”

這一理念的底層邏輯在於,以辯論這一方式讓相對小眾的觀點、社會現象變得通俗易懂,例如,讓大眾對全職爸爸有偏見的觀眾重新整理了這一身份認知,讓獨立女性與收彩禮二者之間有了客觀的評判體系。

綜上所述,賽制不斷創新升級、辯題聚焦大眾真實生活,導師帶來更多領域的新啟發,新老選手加速迭代,《奇葩說7》不僅延續了節目原本的核心,還從觀念交鋒升級價值引領,源源不斷地釋放出新的IP生命力。

本季冠軍傅首爾在節目裡說到,《奇葩說》是一場接力賽。在大眾看來,《奇葩說》不僅是新老辯手的交接,更是節目自身的接力,不斷更新、持續思考、反哺社會,這是《奇葩說》這一內容品牌的社會責任感的體現,亦是節目長青的核心秘鑰。

6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如何看待《奇葩說》第七季陳銘止步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