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檔《中國機長》、《攀登者》和《我和我的祖國》等3大獻禮片齊頭並進,口碑品質及劇情所傳遞的精神都不相上下。
目前《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均破20億票房。
《攀登者》因點映失意,導致排片邊緣化,不過也斬獲超8億的票房。
《我和我的祖國》是由7個感動瞬間組成的大拼盤。
每一個瞬間雖然都是以小人物作為切入點。
卻都跟我們祖國70年發展歷程中對國際社會的影響事件息息相關。
是必看的,票房高也是預料之中。
《中國機長》剛開始宣發時,是3部片子中最不被看好的。
第一點,改編真實空中特情事件,結局預知,開展空間有限,劇情單薄,很難改成戲劇化的電影。
第二點,電影陣容不如《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而且還有觀眾極其厭惡的流量演員客串。
然而,《中國機長》點映剛完,口碑逆襲,戲裡的缺點被弱化,不得不說宣傳手段一流。
導演完全不按電影的路數去拍這部戲,反而以極少電影元素加紀錄片的形式去完成。
甚至具體到當時發生特情時,相關人員之間的對話,都被原樣搬上熒幕。
《中國機長》嚴格來說,更像一部紀錄片,只不過換了一些高顏值且演技不錯的演員來還原。
非常討喜又非常冒險的一種極端的方法,弄得不好就往兩個極端走。
還好《中國機長》成了第一個享受螃蟹甜美滋味的劇組。
而且這次事件才過去一年事件,人們對它的記憶還在。
再加上當時他們只知道這件事的結果,對如何發生及如何化險為夷都不知道。
俗話說,好奇害死貓,人也不例外。
如果對一件事很好奇,大部分人都會打破砂鍋問到底。
更何況現在有機會一睹真相,而且又剛好有假期,誰又在乎一張電影票的事呢?
導演真是摸透了觀眾的這種心理,所以跟這次特情無關的事都淡化處理。
比如戲裡存在的大量感情戲,都是點到為止,沒有花大篇幅畫面去展現。
所有的人都是為這次特情服務的。
比如劉長健、樑鵬的妻子,她們的難受與緊張,都只是暗示觀眾這次特情到底有多嚴峻。
為了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導演還把安全降落之後,袁泉和張涵予因感動而擁抱的鏡頭刪掉。
原因是戲裡無論看到李沁和男友恩愛時的苦笑,還是發生特情時摩挲戒指,都在暗示乘務長畢男感情不順利。
而劉長健他本身就是有老婆有孩子的人,而且還是一個愛老婆愛孩子的好男人。
如果滿懷愛意一抱,肯定會讓有些觀眾,生出乘務長、機長之間有曖昧的錯覺。
說不定會影響整部戲的基調,搞成不倫不類的家庭倫理劇,所以乾脆剪掉。
導演這一做法,在《中國機長》播出後得到福斯好評,起碼觀眾不會亂安排CP,破壞特情的看點。
和《中國機長》一樣,《攀登者》也剪掉了主角的一個鏡頭,沒想到卻弄巧成拙,成為很多觀眾心中的遺憾。
戲裡特訓,被質疑3分鐘內完不成時,宣傳片裡,張譯飾演的曲松林跛著腳,拖著重重的輪胎往前走。
然而正劇裡這個鏡頭沒有了,只有方五洲(吳京飾)2分30秒的操作。
很多觀眾是看不懂導演為什麼來這麼一個騷操作?
如果放張譯那個拖輪胎的片段說服力更大一點。
畢竟曲松林可是曾經登頂珠峰且蟄伏了15年的強者。
即使腳趾頭截肢,但他為登頂珠峰的精神還在,更不會放鬆自己的體能訓練。
其實,我個人還是滿理解導演為何剪掉這個鏡頭。
主要原因還是給曲松林、方五洲一個改善關係的切入點。
曲松林對第一次登頂未能拍下影像而耿耿於懷,對方五洲的恨意很濃,隔閡很大,這是一個需要團員協作的登山隊最忌諱的問題。
導演為了讓曲松對方五洲的心結髮生鬆動,想通過時隔15年後方五洲優秀的訓練體能來體現。
讓曲松林明白,這些年不僅僅是他一個人活得有負罪感,也不是隻有他一人不放棄再次登頂珠峰。
方五洲也沒有放棄,而且步入中年的他,體能比當年登山時還要厲害。
曲松林看完方五洲做完整套訓練後,不由得跟鬆動大家一起鼓掌,就是最好的佐證。
而且他那充滿欣慰的眼神,也說明他對方五洲有了一絲改觀。
說到底,還是導演太不懂觀眾想看什麼了,只想著為了電影藝術,加了很多含蓄的暗線,導致快餐文化下享受怪視覺直給思想的很多觀眾都體會不到。
再加上有些鏡頭切換地很生硬,而《中國機長》避免了這些問題,所以《攀登者》票房低確實是情有可原。